一、教改試驗課題名稱:
高中選修課內容的確定與研究
二、課題負責人和參加人:
負責人:王京梅
參加人:趙艷華、曹木秀、毛桂芬、徐偉念、廉輝、王敏潔、殷玫君、徐平
三、課題論證
l.為什么要進行這項試驗
(1)時代的需要,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技術越來越向跨學科的綜合方向發展,這就需要二十一世紀的人材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廣闊的視野。教材上的知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課堂教學又受制于高考指揮棒之下。因此,在高一、高二開設選修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學生的素質。
(2)彌補當前課程的設置的不足及教材的欠缺
在當前學校的課程設置中,基本上是考什么,學校開什么課。有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因沒有課時而不能滿足學生。例如,有關天文的知識,學生很感興趣,但僅在地理課中有所涉及,學生再沒有機會去學習更深一層這方面知識。
選修課中開設天文課彌補了這一不足,語文教材中的中外名著欣賞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選修課開設中外名著欣賞彌補了教材的欠缺。還有英語課外閱讀,地緣政治等等,都好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高考的需要
高三保送生的綜合測試,今后的“3+x”的考試都需要學校開設高質量的選修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2.這項教改試驗要改什么?改什么?
(1)選修課的課程的確立。
(2)選修課教學內容的試驗。
(3)選修對學分的給定,對學生的激勵作用。
3.這些這項試驗的理論依據、指導思想是什么?
尊重學生要求發展的愿望,充分關注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形成創設必備的條件。
4.這項教改試驗需要通過那幾項檢測得出結論?
(1)選修課后學生問卷調查。
調查內容:所開設的課程是否必要;選修課的內容是否感興趣:選修課后的收獲。
(2)高考成績的橫向比較。(保送生綜合測試,高考成績)
(3)選修課程的確立。
(4)整理出景山學校的選修課的教材。
5.試驗過程中積累哪些必要的數據和資料
(1)調查表的統計。
(2)選修課教材。
四、成果形式: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