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中的時間因素與學生在課堂中的學業行為及學業成就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而也是課堂管理不容忽視的內容。
1.學生學習時間的層次分析
我們把學生的學習時間分為五種:名義時間、分配時間、教學時間、專注時間和學術時間。學校活動的時間總量通常是由政府確定的,如一所學校每學期多少天,每天多少節課,這一時間量就是我們所說的名義時間。在名義時間中,有的時間用于學科的教學活動,有的時間是用于用餐、課間休息、集會等活動,用于這些活動中每種活動的時間,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分配時間。教師將課堂活動的時間轉換成建設性的學習活動時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時間。在教學活動中,有些學生心不在焉,思想開小差,有的專注于學習,我們通常把學生專注于指定活動的實際時間稱作專注時間。實際上,學生有時專注于某一活動,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沒有真正地投入和理解學業學習。這就有一個學術學習時間的問題,即學生花費在學業任務上并取得成功的時間,它不包括學生聽不懂或理解錯誤的時間,即學術時間。
許多研究的結果證明,專注時間和學術時間都與學生學業成就存在著正相關關系。
2.課堂時間的優化策略
⑴減少時間損耗。要提高課堂的時間效益,就必須建立合理的教學制度并增強教師的時間觀念,將教師、學生可能造成分配時間的人為因素減少至最低限度,保障規定的有限時間落到實處,提高時間利用率。
⑵把握最佳時域。據心理學研究,一節課學生的思維最佳時間是上課后5-20分鐘,這一時間段可以說是課堂教學的最佳時域。要提高課堂時間效益,就必須保證在最佳時域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當此時碰到課堂上的破壞情況,教師要盡快處理,切忌完全終止課程而去處理問題,那就會浪費你的寶貴時間。
⑶保持適度信息。課堂信息量過少,環節松散,會導致時間的浪費;信息量過多,密度過大,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效益低下,也是浪費時間。因此,教師要做深入細致的分析,保持單位時間內適度的信息量。
⑷提高學生專注率。專注率,即分配時間內學生專注于某項教學活動時間所占的百分比。提高學生的專注率意思是增加專注時間,使其盡量接近于分配時間。提高學生的專注率,一是要抓住可教時機及時施教,二是選擇恰當時機處理學生行為,防止出現破壞課堂規則和形成沖突的情境。此外,還要在提高學生專注率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學術學習時間的效率。
⑸調動不同感官。每節課的可用時間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教師使用時間的效率不一樣。要創造課堂教學時間最大效益,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利用多種媒體(黑板、投影、音像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講述、交流、訓練、合作等),不停地刺激學生的不同感官,讓大腦不同部位的細胞交替興奮,使大腦在45分鐘之內始終保持亢而不衰,奮而不倦的狀態,從而提高課堂單位時間的效率。
事實證明,教師能否有效駕馭課堂,能否有效管理好課堂,對課堂教學至關重要。教師在課堂上,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才可以構建和維持有效的課堂學習狀態,防止和干預不良教學行為的發生,才可以確保教學目標的落實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