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天的澳大利亞教育部培訓,我總體了解了澳大利亞的教育模式及管理理念。之后,我們進行了三天的學??疾?,先后共參觀考察了7所學校,有高中、初中、完全中學和獨立的小學。每一處學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所有的學生都有陽光心態、充滿自信,他們都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從小學就開始主動做事,自主探究,從八年級(初一)開始就有了自己明確的人生規劃和方向。教師都在圍繞著學生們的需求而工作,都為自己的學校而驕傲和自豪。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但能夠為學生提供自己喜歡的課程,為社會的需求而培養人才。
一、 陽光、自信、健康
印象最深的是學生的的陽光和自信,所到之處都會受到他們真誠而熱烈的歡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主動的和你合影,擺出最美的姿態讓你記錄、讓你盡情的拍照,只要你喜歡、你邀請他(甚至不邀請)他們都愿意和你合影,直到你說bye為止。還有好多的學生主動跑過來與你合影留念,這種精神和友善是我們的學生所不具備的,我想這就是自信,他們是陽光的。
他們的自信還來自對自己的研究項目上。25號晚上到Linden park school 小學參觀了五年級學生成果展,3~5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個項目,這個項目都是自己自愿選擇的,都是有關人類生存的前沿問題或自己的觀察猜想,你走到他們的面前,首先他會送給你一個項目說明書,說明書都是印刷的,很精致。然后他會滔滔不絕的給你講他們研究的過程和成果(設想),他們非常希望你提出問題,無論提出什么問題他都會熱情認真的給你解答,并認真的給你表演他們的實驗。所有的家長和同學老師都可以給每一個小組的研究打評語,最后老師給予評價打分,記入學生的成長檔案。這期間遇到了一個上海籍學生和家長,孩子的媽媽說:“這里的教育讓我們中國人看好像在玩,實際上是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思考能力,團隊意識,在研究的過程中他們也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并且要反復實驗,最終寫出自己的結論。這其中學到了好多的東西”我想這就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如果我們現在還盯在考試的分數上,那真的要輸在起跑線上了。
在所走過的7所學校里,只見過幾個戴眼鏡的,大概就是2到3人吧,感覺上還不是重度的近視,無論男生女生在運動場上都是生龍活虎,不見任何的弱不禁風。
二、為學生的特長發展而形成的特色教育
Brighton學校是一個音樂和排球教學的特色學校。他們要求學生從8年級~12年級必須選擇一門普通音樂課程,參加一個樂隊,有音樂天賦的學生選修高級音樂課程必須學會一門樂器,并且要參加兩個樂隊,每周學習音樂課程10個小時。為自己將來向音樂方向的發展和考取音樂學院打下基礎。該校從1976年就開始了音樂課程的設置,現在有一個音樂廳、一個電子合成室,學生通過電腦學習音樂合成技術。
學校共有50個樂團,每年到世界各地演出達100多場。這些演出從學期初就會公布在網站上。現在他們的校長和部分家長正在中國訪問演出,當地的各種活動他們都會參加。而他們的活動經費主要來自于家長的贊助和學生自己的義賣,洲政府也會給予適當的補貼。該校的排球隊參加過各類比賽并獲得優異的成績,他們有學生參加過北京奧運會,學校排球隊是洲冠軍,代表澳大利亞參加過世界中學生排球賽,他們的排球課程也是很辛苦的,選課之后每周都要上35小時的課程(包含早晨和中午的訓練)。這也吸引了大批有排球天才的學生來到該校就讀。但選擇排球不等于可以不學其他課程,要照常完成其他課程的學分。
在我們學校的特色教育中,多數都是由少數學生的特長支撐著本校的特色,多屬功力性的特色,所以他沒有生命力,也就不可能長期培養出有特長的學生。但我們也應該深思,我國的高考體制能夠讓平時的學分作為高考的主要依據嗎?
澳大利亞科學和數學學校是一個以突出理科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學校,他是培養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一個地方(個人的見解),他除了招收附近的學生上學之外主要是通過考試的方式在南澳洲招收優秀的學生,課程設置以跨學科研究為主,是2003年依托南澳福林德斯大學新辦的一個學校,面向全球招聘教師,教師平均工資6~9萬,高于其他學校,教師聘期5年。他的教育理念就是提問性的學習,通過提出問題,構建真實的解決方法。
跨學科教育在國際上是一個新興學科,在國內只有北大有本科的跨學科教學,到目前為止只有20多個學生選修了這樣的學科學習,他需要學生有全面扎實的知識和很好的研究能力,以及對科學的敏感與興趣。只有這樣才會在學校學科的新科學,如“微型技術學、生物工藝學、鐳射激光科學、生物信息學”等前沿及未來學科中有所建樹。這里的學生都是非常優秀的,對科學的興趣加上適合他們研究科學探索未來的舞臺,就等于成果。現在,他們有好多在高二就修滿了學分以優異成績被大學錄取。不遠的將來他們當中將有諾貝爾獎得主,或者新的比爾·蓋茨將從這里走出。
我在思考,我們何時有這樣的教師、這樣的大學、這樣的中學出現?而在敢于不開設語文課程(并非不學語文)的中學學習的學生,又怎能會被我們的大學錄?。?br />
也許,我們真的應該思考:改變一樣東西,可能很多東西都隨之改變了。比如:招生考試制度,經費的劃撥方式……
Norwood morialta aigh school,是一個外語教學特色學校,共開設意大利語、德語、中文、法語、希臘語五門外語課程,如果其他學生還有其他語言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網上學習,學校會給予指導。通過外語教學體現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融和……多元文化的也體現著澳大利亞獨特的多民族的特點,從特色課程中體現著平等、自由、和平。凡是這個學校開設的外語課程,在他們的圖書館中都可以找到許多該國原版的并且可以代表本國文化的書籍,像我國的原版書籍《我的父親鄧小平》,《金庸全集》等等,當時我拍下了這樣的幾張照片,這些照片讓我們思考:我們的圖書館有這些名著嗎?
三:課程設計
南澳洲教育部規定,10~12年級,在八大領域共設置了250多門課程,除數學、語文、研究課程是三年必修外,其他課程(至少四門)均可從這250門課程中任選,高中所修學分會作為高考錄取分數的的重要依據,同時澳大利亞的畢業考試和高考(兩考統一)會將這250門課程都進行考試設置,使得他們的考試時間長達近2個月。最后根據高中三年所修學分和考試成績按照科學的方法統計劃定分數線,各大學錄取學生。這是真正的選課,是對學生興趣和特長的肯定和發展,是對人性的尊重。
澳大利亞各學校并不是都可以開齊開足250門課程的,學生在選擇學校時首先從區域考慮,然后從特色教學考慮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高中。對學校沒有開但有學生選的課程,學校必須解決,聯系其他高中或高等學?;虍數氐钠髽I進行教學,所有有條件的單位都能夠快樂接受,并認真教學和評估。
更加重要的是學校經費劃撥制度,一個學校經費的多少,既與你學校的大小,學生的多少有關,更決定于課程的開設情況,學??筛鶕n程的開設情況進行經費申請。我想,這也許就是學校能夠多開課程,想盡一切辦法開設出特色課程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重要原因。
人才的培養、社會發展的要求,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各種人才的培養需要課程體系的保證。課程體系的建立需要校長的引領和教師隊伍的不斷成長。而最根本的一條在于制度的正確與完善。只有從根本上保證課程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才會保證學生能夠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內學習和發展,這樣才會真正實現人才的培養,才會讓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學習、探索、發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