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深度教學》一書隨想
王玉強老師在本書后記中提到,“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滲透符合學科特點的規律和方法教學”,“教師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就是提煉、升華、創造個性的規律和方法,讓你的學生迅速地學會學習”。這是一名決心實施深度教學的教師必須要牢記的一點。此外,讀《深度教學》一書,我還體會、感悟和學習到很多課堂教學之外的東西,這些對于我的班級管理和個人專業成長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作為一本任務式閱讀的書籍,我被《深度教學》一書吸引開始于一次課間休息時偶爾的一瞥。記得當時隨手翻開《深度教學》,目錄中的一個標題“每朵花都要授粉”引起了我的注意,激起了我的閱讀興趣。翻到第10頁,帶著疑問開始閱讀,王玉強老師的“授粉”理論讓我覺得耳目一新,豁然開朗,就像交到了一個知心朋友一樣暗暗喜悅。帶著這份驚喜,我走進了課堂,授課過程中,我審視著每一個學生,思考著如何給他們一個個單獨授粉,需要授什么粉。這種教學中滲透教研的體驗,因為疲于應付日常事務性工作,我已經很久沒體驗過了。
就像久旱逢甘雨一樣,一下課,我就迫不及待的翻開《深度教學》一書,重讀第10頁的文章,并虔誠、認真地劃下了以下的句子,“教師就是要做‘授粉’的工作,要給每一朵花授粉,不要隨意丟掉、舍棄、淡漠任何一朵等待授粉的花。”“反復授粉”。作為班主任,我覺得在班級管理中也要做到“單獨授粉”。我是一個想到就做的人,為了跟蹤“每朵花”的成長,我利用暑假研修學過的freemind思維導圖給每個學生做了個電子版發展檔案,分列學習、紀律、衛生、班級貢獻等涉及學生在校表現的幾大范疇,雖然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每個學生的表現在思維導圖中一目了然。有個學生看了自己一周的發展檔案后,感慨自己怎么請了那么多次假,覺得太丟人了,以后再也不讓家長隨意給自己請假了。高一的學生還處于為自己定位的時期,對自己的認識不充分,為了讓每個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和閃光點,每天下午第四節課我們都會隨意抽一名同學,由大家寫出這名同學的優點,晚上我就用思維導圖給這名同學把優點匯總出來,第二天一早交給他。有名早上經常遲到的同學簡直不相信在同學們眼中自己竟然有那么多優點,有次自主學習時,他主動找到我,敞開心扉,把自己在初中時的表現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我,并且表達了痛改前非的決心。我的情緒也隨著他的訴說在起伏,甚至聽到他對父母的愧疚時,我哭了,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又加重了。后來,我生病期間,這個3年不和爸爸說一句話的孩子主動打電話問候我,雖然寥寥數語,但我能感受到來自他內心對老師的關心和牽掛。這只是王玉強老師“單獨授粉”理論帶給我班級管理中的一個小小的例子,但是這卻可能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改變一個家庭的未來。
至于學科教學中的“單獨授粉”的方法,每位學科教師都有很多好的辦法,我個人認為關鍵還是王玉強老師在“體育老師竟能教好數學課”一節中談到的,“首先,在于她的執著與守望,在于她內心的無比熱愛,在于她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態度。……其次是好學的精神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我們要做到給每個學生“單獨授粉”,就要心中有執著,要創造“逐個授粉的時間與空間”,避免“飛機噴灑式的教學”帶來的弊端,采用“私塾”教法,“個別輔導”、“反復授粉”。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會在學生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相信有了老師的關注和個別輔導,還愁學生的學業成績沒有起色嗎?避免“飛機噴灑式教學”的方法之一,在“就是遲了也比不做強”一節中,王老師提到了孟慶忠老師的“示范性上課”,就是老師為學生先示范性講課,“然后要求學生按照老師的講解方式”,再自己講解。實際上,這就是“在做中學”的一個范例,通過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對課本知識產生一種“生產性的愛”,進而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與能力,換句話說,就是給“每朵花”創造個性化的生長環境,讓他們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結合自己已有的圖式,選擇理解、掌握自己能接受和掌握的知識。
還是在“就是遲了也比不做強”一節中,王老師提到孟老師“大力地鼓勵我們青年教師搞教研”,王老師也說“一位教師教研生命的長久,取決于這位教師內心的不懈追求。……讓你的教研與你的教學同時開展吧,這才是自由飛翔的雙翼。”在“有所作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一節中,王老師請大家記住林肯的話“你的速度可以慢下來,但千萬不要回頭”。是啊,如果我們每天堅持寫教學反思或者教學體會,我們的“教研生命就會很長、很長。”實際上,我一直對教研情有獨鐘,喜歡進行課題研究,但是因為各種借口,對一些觸動自己的教學靈感和教育現象做不到“記當時,當時記”,白白流失了很多教育資源。由于身體原因,2012年10月-11月份,我在家休養了一段時間,在這期間,我的心靜了下來,通過重讀2012年暑假研修期間做的作業,我決定寫一篇關于在課堂上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論文。在治病間隙,我通過淘寶網買來相關書籍,通過中國知網進行相關文章的閱讀,通過下載學習全省教師關于研究性學習作業的設計,我定位了論文的主題和脈絡,雖然還未投遞,也不知會不會發表,但我知道正如王老師談到的如果你的教研是“為自己的心靈而去,為自己教學的青春而去,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而去,你的教研空間就會無限大。”
可以說短短3個月的時間,王老師的執著精神和《深度教學》一書的理念已經滲透到我的日常班級管理和教學教研中了。因為熱愛教學與教研,所以我不會覺得痛苦;因為熱愛,所以沐浴在教學和教研中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充滿著樂趣。最后借用王老師的話,祝“真正從內心里熱愛一項事業、專注一項事業、癡迷一項事業的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