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著新課改的春風,以“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為依托的課堂教學革命在我校如火如荼地開展。“三疑三探”最大的特色就是讓學生疑,讓學生問,讓學生編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路。這無疑是告訴學生不能迷戀課本,不能墨守成規,敢于挑戰權威,這就是要學生創新。“三疑三探”的出發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因此,我校的辦學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國際型人才”。
真正的創新型人才,只靠課堂以內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在課外,在生活實踐中。鑒于此,楊文普校長高瞻遠矚,提出了“創新要在課內課外同時搞”的想法,因此,2011年7月份,利用暑假,在楊校長的帶領下,一行4人到山東省章丘市第四中學進行考察學習。這是一所創新課走在全國最前沿的學校,在一周多的學習中,我們受益匪淺,為我校的創新課開展指明了方向,使我校真正做到了“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國際型人才”。
“創新課”對我校來說,是個全新的課程,雖然從章丘四中學到了許多寶貴經驗,但由于校情不同,學情不同,加上師資的情況,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許多方面都處在摸索階段,但由于校領導的強力支持,創新課得以順利開展。
在幾位教師的努力下,精心準備我校歷史上第一節創新課,第一節課的出發點是讓學生了解創新課的內容、含義,更重要的是開展創新課的意義,然后向同學們展示章丘四中學生的優秀作品,并向學生介紹有關“國家級專利”及“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等有關信息,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隨后,創新技法、創新思維方式,各種發明創新案例陸續進入課堂。
2011年9月份創新課分別在高一、高二順利開展,學生反響強烈,在老師的激發指引下,學生積聚在心中的創意如泉涌出,學生好像找到新的指引,創意表如雪片一樣飛來,最多的一位同學一天能寫十幾份創意,學生第一次意識到自己還有更多的人生價值,充滿自信,特別是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又找回了信心。
為配合創新課的開展,學校專門設置了一面“創新墻”,二十幾個版面講述了創新技法和創新思維方式,讓學生在課間、課外活動也能開拓自己的創新思維。
為了及時的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精心挑選,在2011年9月底10月初分別舉行了10級和11級第一次創意展,學生對創意的興趣又一次被激起。通過學習別人的創意,對比自己的創意,學生的創新能力又一次得到提高。學校老師也都紛紛來看學生的創意,得到老師們的一致好評,一個個豎起了大拇指。隨后,第二次,第三次創意展接踵而至,學生創新發明熱情急劇高漲。2011~2012一個學年收到創意6000余份。
為了表彰和鼓勵優秀創意同學,學校在歷次期中、期末考試表彰大會上對獲一、二、三等獎的80位同學頒發獎狀和獎品,并在學校的光榮榜上榜上有名,也使學生體會到了學校對他們“創新能力”的重視。
2013年五月,學校邀請“兩彈一星”功勛專家、著名的火箭動力專家、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系黃吉虎教授,為我校師生作了題為《中國航天——緬懷錢學森》的精彩報告,同學們受益匪淺,進一步激發了自己的創新熱情和愛國熱情。
關于“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的通知,讓學生再次激起了創新熱情。同學們積極制作模型,逐級參賽,其中11級李紅建同學的《球星遙控車》榮獲省級一等獎,10級黃勇馨同學的《坐標軸印章》、黃洪濤同學的《盲人魔方》、韓東同學的《防濺泔水桶》榮獲省級三等獎,10級吳怡同學的《印章型剝栗器》、11級李紅建同學的《定時插座》榮獲市級二等獎,11級符冰冰同學的《風力開關報警器》榮獲市級三等獎,11級杜羅毅同學《折疊燈籠》榮獲縣級二等獎,填補了我校多年來在該領域的空白。
為了使更多的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創新能力的價值,學校領導楊校長親自與南陽市專利事務所聯系,專利事務所人員到校指導工作,對優秀創意申請專利,并邀請國家知識產權局領導到給學生做專題講座。到目前為止,我校學生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76份,其中有不少同學一個人就擁有五、六份專利,有些同學的作品已經得到廠家的關注,前景可觀。
隨著國內各大名牌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制度的深入,越來越多有特殊才能的學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學校。我校數十位有專利的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各大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10級房幸同學積極參加創新活動,她的創意“快速晾衣架”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13年她參加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獲60分加分資格,最終順利考上北京大學。
一流人主動創新,二流人被動創新,三流人拒絕創新,創新是一流人和三流人的分水嶺。因此人不能沒有創新意識,創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創新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55次提到“創新”,只有全民都創新了,才能真正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創新課”的開展符合新課改理念,順應時代潮流,因此,我堅信我們的“創新之路”會越走越遠,越來越寬。
一路創新——河南西峽一高
時間:201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