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中國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語教育教學理念,使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具有時代性,基礎性與選擇性;建立靈活的課程目標體系,使之對不同階段與不同地區的英語教學更具指導意義;建立多元,開放的英語課程評價體系,使評價真正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立規范的英語教材體系以及豐富的課程資源體系,以保障英語課程的順利實施。
因此,根據高中生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與學業發展的需求,高中英語課程應該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能力運用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與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與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今天,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改革就難以成功。課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語新課標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英語老師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就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際上就是強化教師自我發展的終身化意識,主要表現在:
首先,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廣泛的反思性教學實際上就是要求英語教師對教學不斷反思、對業務不斷提高、對自我不斷發展,以促進教師發展朝終身化方向發展。反思將強化教師的創造性、激勵個人成長愿望、有益于傳授主要知識和培養課堂技能,養成教師的專業氣質。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學經驗,寫教后感,有規律地反思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還要經常分析教學實踐與學生學習之間的關系,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創新,把學生的需要與長期的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一旦養成終身的自我評估習慣,教師將不斷地挑戰自己,發展自己,從而把專業的成長與發展和賦予課堂教學以活力當作自己的責任。挖掘學生和當前語言教學的知識深度、開拓他們知識的內容廣度、促進學生和教師的認知發展。要明確地認識到英語教學是一個發展的領域,自覺養成終身研究的習慣。
再次,英語教師要不斷分析、評價自己的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形成自己教學行為原理,促進終身自我發展。還要經常與同事交流、參加集體備課和研討課,以類似的研究強化終身型的學者氣質。另外,為更新自我知識,還要積極地與其它學科教師進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學習,積極尋求同事的幫助,以教師和學習者的身份繼續發展自己。
新課程要求我們從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與定位。長期以來,我們高中英語教學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新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與創新精神為目標,共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此,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系。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愿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
總之,語言學習得是終身的過程,教師應成為終身學習的榜樣。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能力,讓他們效仿或超越自己;并終身致力與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的技能。
記錄一位名校英語教師的思想高度
時間:201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