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范行為促養成
良好的習慣能夠鑄就優秀的品質。我校通過規范行為,科學引領,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塑造學生優秀的品質。
我校教師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規范言行,強化道德意識,培養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每年新生入學后,全部實行軍事化管理,宿舍內整潔的內務,跑操時整齊的隊伍,在一點一滴中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
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養成教育,是我們實實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每一次的升旗儀式,每一期專題活動,每一個“值得回憶的日子”,讓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每次月假回家做一次家務、給父母寫一封信,家長會上給父母獻上一束鮮花,讓學生“感恩父母,珍惜親情”;上課前打掃干凈的講臺、講桌乃至黑板下沿,認真仔細完成的作業,讓學生用實際行動“感恩老師,珍惜老師的勞動”;同學遇到困難時的一句鼓勵,朋友取得成功時的一次喝彩,共同分享成功途中的點點滴滴,讓學生體會友情的可貴。認真抹平的鋪面、跑操到位的動作、認真書寫的一個符號,讓學生規范嚴謹;課堂上坐姿端正、思考積極、回答響亮,讓學生專注高效;每一次失敗后的爬起,每一次困惑后的堅定,讓學生超越自我。
我校持之以恒地開展“日查、周結、月評”的常規教育活動,督促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塑造學生優秀的人格品質。每天,學校教育處、年級部、學生會、值周班針對學生的三操、內務、衛生、紀律等內容,全天進行細致檢查,并以班為單位進行量化評比,以此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每周,各年級部總結各班一周工作情況,公布評比結果,表揚先進班級和個人,督促落后班級進行反思,不斷鞏固養成教育成果。每月,教育處根據各班總的成績進行評比,獎勵成績優秀的班級與個人。學校以評價促養成,循序漸進,使學生的外化行為轉變為內在需求,自覺提高對自身日常行為的要求。
二、養成教育促發展
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我校,每日早操、課間操前都有“操前小讀”,學生利用跑操前的5分鐘大聲誦讀隨身攜帶的知識小卡片,爭分奪秒地學習,不浪費“分秒時間”。這一教育方式深化了學生的“惜時”觀念,促其養成惜時的學習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有計劃地開展各類活動,如英語寫作比賽、演講比賽、書法繪畫比賽等。這些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有了新的用武之地,進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課堂上,教師嚴格教學常規,不僅“授之以魚”,更注重“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正確的學習觀念、濃厚的學習興趣及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養成教育最重要的作用是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證了學生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學習秩序,濃化了學習氣氛,從而塑造了學生做事、做人、做學問的優秀品質。
養成教育 塑造優秀品質
時間:201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