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侯永軼
市教育局組織我市四十多名中小學校長,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舉辦校長高級研修班,我有幸參加了本期培訓,聆聽教育專家講座,學習借鑒名校先進辦學理念、辦學經驗,雖然時間不長,但對于我們提升教育理念、改進學校管理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大有裨益,使我更深地領悟到作為一名新時期校長應有的新思想、新境界。下面就我的學習和認識結合平時的工作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管理是教育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教育的競爭其實是管理的競爭,而管理的競爭則是管理理念和執行力的競爭。
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管理的對象離不開人。作為人,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針對共性進行的管理是科學,而針對個性進行的管理既是科學也是藝術。人們常說:不好的老師用一種方法教45個學生,而好的老師則用45種方法教45個學生。這就是因材施教。同理,管理者在實施管理時雖不應背離管理的基本原則,但在不同環境下,針對不同人,應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被管理者的積極性,達到管理的最佳目標。
本次培訓期間,我們參觀了北師大二附中、北京十一學校、北京三十五中、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史家胡同小學等名校,每個學校的領導都津津樂道于他們的管理方法和特色,概括起來,不外乎規范管理、精細管理、人文管理、品位管理、科學管理、自我管理等。但我覺得他們更注重高層次的管理方法。如果說規范、精細管理是有形的、外在的、客觀的、甚至帶有強制性的話,那么人文管理就是內在的、主觀的、心靈的、文化的、精神的、自覺自愿的層面的管理,讓管理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點點滴滴,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
反觀我們的常規管理,常常滿足于表面,或者雖然不滿足,卻不得不止步于表面。比如備課,大多數學校都進行月檢,老師對學校提出的各種要求,大部分也都能做到“合乎要求”,但老師備課的實效性到底如何,大部分管理者不愿或者難以深究。在行政管理中,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中層、基層形成了心理依賴,等政策、等思路、等辦法,不主動發現問題并上交問題。另外從校長到副校長到主任、年級主任,管理層級多,對學校政策意圖理解不夠深刻,執行打折扣,效能較低。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業務上的指導,其次才是行政管理。”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人文精神成為時代的呼喚,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內容就是:寬容、理解、尊重、信任。幾所學校的領導都談到了他們在學校管理中對教師和學生的激勵,北京立新學校的曾軍良校長還專門講了自己如何組織班會調動學生、老師的積極性,我覺得他更重要的是向我們傳遞一種管理理念:以人為本,喚醒、激勵。
培養人文精神,就要努力營造一個平等、團結、尊重、寬容的組織氛圍,在學校管理中,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措施,落實目標,提高質量,不僅要重視其結果,更要關注過程,總結和反思,體現學校對教師、學生的人文關懷,從而激勵教師、學生有效地工作、學習,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關鍵
參觀完幾所名校,我和幾位同行的校長有一個共同點感受:這幾所學校都特別重視干部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北師大二附中的教務主任年輕有為、才華橫溢,可見校長在選人用人上下了一番苦功。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兩幅標語引人注目:“做大氣、博愛、陽光、幸福的二小人”,“追求生命價值與職業價值的統一”,很好的體現了李烈校長對老師們期待和引領。
校長要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要以教師為本,教育要以學生為本,教學要以學習為本。校長要充分了解教師自我實現價值的需求,為教師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幫助,讓教師成為研究者,成為思想者,成為有思想的行動者。學校最終教育目標的實現要依靠廣大教師,教師的水平有多高,學校的發展就能走多遠。因此,校長通過營造氛圍,搭建平臺,提出愿景,細化要求,不斷實踐,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先有名師,才有名校”。作為一名校長,只有著力打造一支名師隊伍,以名師帶動全校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引領教育教學新觀念,才能促進全體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和諧發展。
三、探索規律 精于思考
不論在哪一所學校參觀,校長們都樂于介紹自己的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從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李烈校長的“雙主體育人”、“以愛育愛”到北京三十五中朱建民校長的五大理念,即“教師第一”的教師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績更重要”, “會學比學會更重要,學會思考比學會知識更重要”,“學生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體,學生也是一種鮮活的課程資源”,“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化的發展奠基”。我覺得這些理念和思想的背后,凝結著他們長期探索教育規律、不斷思考、實踐、總結的精華。正因如此,我們看到在他們的學校,這些理念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而且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作為一種價值判斷的教育理念,通過辦學思路、課程設置、教育策劃影響學校的發展,從而形成辦學特色。這種影響是具體的,也是抽象的;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它無時不在,無事不在,無處不在。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所形成的辦學特色,會成為學校的一種優秀傳統、一種懷念和一種追求。作為體現學校價值觀的辦學理念一旦規范和指導了教職工的教育教學實踐行為,就會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教育理念具有歷史性和前瞻性,具有與時俱進的哲學內涵,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創新教育理念,使之更好的成為學校教育行動的思想先導,應該成為我們當前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努力方向。
四、善于溝通 敢于創新
走訪了幾所名校,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的一些共同點,那就是特別善于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發展趨勢,特別善于利用自己的辦學優勢爭取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支持,特別善于利用打“擦邊球”來培育創新點。北京十一學校十多年以前就開始進行六年一貫制學制---課程改革實驗,北京三十五中2010年和中科院聯辦“科技創新班”,北師大二附中正在實驗“6+1+1”模式,等等。
創新是學校發展的永恒主題,只有創新才能超越。學校工作不能滿足停留在一般常規管理狀態上,若是那樣,長此下去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沒有發展的出路。正如顧明遠教授提出的,成功校長“最重要的一條是具有改革精神,研究能力,努力成為一個教育專家,而不是照章辦事的官吏”。校長要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是有戰略頭腦,能及時制定推進素質教育、實現辦學質量、有特色的目標。二是能夠堅持不懈的對傳統教育進行反思、超越,對未來教育發展進行開拓、探索。“有一等之胸襟,方有一等之思想;有一等之思想,方有一等之行動”。
作為同行,參觀學習之后內心也多少有一些不安,畢竟,北京的天時、地利和資源是我們所無法企及的。但想起李開復先生的那句話----“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又覺得充滿信心,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短短八天的培訓,開闊了視野,完成了一次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的新的飛躍,收獲的不僅是思想更是點滴啟示和行之有效的行動策略。我將會在今后的工作中細細品味,反復驗證,不斷創新,尋求最優化的消化和吸收,并為開創自己個性化的學校管理之路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