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問題導學 靈動課堂”教學模式解讀

時間:2013/12/17

一、“問題導學 靈動課堂”的主要內涵
“問題導學 靈動課堂”是指以“問題解決”為基石,以學生有效思維能力的提升為核心,以學生的成長為根本,在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合理引導,在師生、生生的多向互動中,促成學生自主歸納、自我提升,在此過程中,教隨學定,教是靈動的,學隨思定,學是靈動的。
二、“問題導學 靈動課堂”的主要目標
1.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優化教學常規。主要通過導學案的規范編制與合理使用,來規范教學行為,進一步提高備課質量、優化板書設計、完善學生筆記和規范學生作業等。
2.進一步端正教學思想,更新教學理念。在規范教學行為的基礎上,努力克服課堂教學中的“新授課復習化、復習課習題化、講評課標準化和導學案全能化”等功利化傾向。
3.進一步繼承教學傳統,提升教學品質。在端正教學思想的基礎上,努力繼承嚴謹教學、開放教學、精細教學等優良傳統,積極打造凸顯主體、提升能力、著眼長遠的靈動課堂。
三、“問題導學 靈動課堂”的實施階段
第一階段為起步階段,重點是突出問題設置的質量,主要抓手是導學案的編制與使用,變“講導學案”為“用導學案”。
第二階段為成長階段,重點是保證問題探究的效果,主要抓手是教案的設計與實施,變“注重氣氛”為“注重思維”。
第三階段為完善階段,重點是凸顯問題生成的質態,主要抓手是學生筆記的規范與內化,變“解決問題”為“問題解決”。
四、“問題導學 靈動課堂”的理論依據
1.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20世紀50-6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以馬斯洛、羅杰斯等人為代表,強調人的自主性、整體性、獨特性,認為學習是個人自主發起的、使個人整體投入其中并產生全面變化的活動,學生內在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極為重要。
2.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創立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體驗,既是一種活動,又是活動的結果。作為一種活動,即主體親歷某件事并獲得相應的認識和情感;作為活動的結果,即主體從其親歷中獲得的認識和情感。知識不是被動吸收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
3.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是一種創新型的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角色從傳統的模式中解脫出來,由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它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有利于終身學習。
4.生本教育與生本教學理念
生本教育是由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主持開展的。生本教育主張:教育應實現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即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學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學,實現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地發展。
5.教育心理學理論
現代科學之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意識是人們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而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只有學生能問、會問,才有創新的可能,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才能有的放矢的實施教育,教育也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功效。
五、“問題導學 靈動課堂”的操作要領
1.預設問題,引導預學(10-15分鐘)
預設問題的載體是導學案,導學案是指教師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及認知水平,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構建而設計的學習方案。導學案結構包括:課標導讀、問題導思、例題導練三大塊,其中問題導思包括預設問題、生成問題。問題獲取需要備課組合作解決。預學時間各學科不同,時間充裕的可用自習時間充分預學,時間不充裕的學科約用課堂10-15分鐘。
注意點:
(1)問題是指當前狀態下沒有現成答案,或沒有完全確定的解決方法,有探究價值,有解決的可能。若用英文單詞表達,是指problem,而非question。前者需要解決,后者只需要回答。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探究性、啟發性。要避免問題設置過于簡單直白,在教材上即能找到現成答案,沒有思考性和提升技巧。(2)問題設置要形成“問題串”,問題之間有顯性或隱性的勾聯。(3)問題設置要緊扣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全過程。(4)問題設置要有層次性,要顯示梯度,對不同班級、不同學生要有導向性,注意量上的遞進和質上的逐步提升。既要考慮基礎性問題,符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認知水平,也要考慮探究性、發展性問題,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還要考慮與學生前后知識經驗相關聯,與學生心理發展特征相關聯。將學生的學習任務問題化,既有助于完善學生的合作學習,也有助于解決一部分學生“陪讀”的問題,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5)導學案編制容量要適中,16K紙一張,以一節課內容為宜,功能要明確:引導預學啟迪思維,不是包辦一切。格式要規范,新授課是課標導讀、問題導思、例題導練;復習課是考綱導讀、問題導思、例題導練;講評課是錯題導讀、錯因導思、變式導練。問題導思3-5個問題為宜,例題導練2-3題適中。
2.生成問題 深化思考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生成新的問題,教師據此形成新的教學內容即疑難點、拓展點,此時的重點不是教師備課時自己以為困難的地方,而是大部分學生預學時覺得困難的地方,實現從教師帶著書本走向學生,變為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書本,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師的轉變。
來自于學生的問題,除學生在學案中問題生成部分直接提出的外,教師還應善于從以下渠道發現、收集、概括問題,例如:由自主學習中的困難、成果提煉出的問題;學生小組展示中暴露或生成的問題,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斷生成的新問題等等。
注意點:(1)生成問題必須貫穿教學全過程。(2)生成問題的質量體現學生思維深度,對教師素質水平要求高。 (3)要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意識、習慣。(4)此過程因學科、因學時而不同。
3.探究問題  合作學習(10-15分鐘)
學生的學習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不同的學生是用不同的方式建構知識的,學生之間有差異,這種差異為學生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可能和心理基礎。從這個角度講,合作與交流是人的一種本能的需要,差異即資源,差異即財富。適宜合作學習的任務具有以下特征:能激發探究欲望,有探究價值,有解決可能,有合作必要。合作學習的方式有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
步驟(1)展示: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包括對導學案中預設問題的解答、小組合作的成果、預習或課堂探究中生成的新問題。有條件的學科可事先收集、歸類,以使展示更有代表性,解決問題更有針對性。注意歸類總結、歸因分析。要注意的是不能全部展示正確的解答,展示錯誤更重要,正是通過展錯后的糾錯,才能實現課堂目標的高效落實。
(2)探究:有生生合作探究和師生合作探究兩種形式。生生合作探究的流程是展示、評價、完善。由學生進行對問題的解答、評價、補充。師生合作的內容為重難點問題和學生沒有解決到位的問題,教師加以引導、點撥,從知識層面和思想方法、解題技巧方面形成正確認識。合作探究環節中,能讓學生講的要盡量讓學生講。
注意點:(1)導學案不能與課堂游離或變成純粹講導學案。(2)要合理利用多媒體展示臺,增強講評課有效性。(3)備課組長要結合學情提高自編練習、對錯題歸類歸因的質量。(4)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體現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
4.提煉問題  歸納總結(10-15分鐘)
課堂在集中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對本課知識能力的關鍵點進行提煉概括,對課堂進行有效總結,提煉規律,摸索方法,進而不斷深化學生的思維,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歸納總結的習慣和能力。
提煉總結的形式有以主板書形式呈現網絡化的知識結構(主要是重難點)、以副板書形式呈現層層提煉形成的思想方法、以投入的情感語言進行的價值引領。當然這一步驟到底怎樣呈現視不同學科的不同而定,理科習題課堂也可就思想方法進行的提煉總結。
注意點:(1)教師要形成完整板書。(2)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3)要講清重難點,注意知識拓展、思維方法提示、教學規律總結。
5.反思問題  鞏固拓展(5-10分鐘)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解決過程的反思,并在此基礎上對現有的知識進行鞏固、拓展與延伸,夯實基礎,在理解、體驗、感悟中生成新的知識,挖掘出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潛在智慧。
這一流程可以通過例題驗證、變題訓練做到讓學生會舉一反三。其中例題要精選2-3題,要有典型性、層次性,教師點評不能就題講題,要有知識、能力、思想方法的提煉。
注意點:(1)要利用好例題導練,當堂完成。(2)練習要有鞏固性、針對性,符合學情、班情、考情。(3)教師點評要有知識、方法、思想層面的點評。(4)展示學生完成情況要合適,包括時機、對象、方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最大AV免费专区 | 自拍偷自拍亚洲一区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精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 | 亚洲伊人成大香线蕉99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