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減輕負擔,管理彈性化
教育的過程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的宗旨不是痛苦的重復,而是快樂的創造。如果教育的繁榮非要加班加點、魔鬼訓練、死磨硬打來實現,這種繁榮是虛假的、短暫的。學校管理者要避免高壓政策,盡量減輕教師的工作負荷。可以適當減少教師在校及工作時間,明確、細化以及相對固定教師工作的核心任務,廢除不必要的各種檢查與考核,體現學校管理的“溫情”。
最新科學研究發現,相對于那些工作時間固定的人來說,在工作時間上擁有更多靈活性的人們,生活方式可能更加健康,而健康的員工工作會更加有效率。更何況教師的家訪、學習提高、搜集資料、教育科研等工作不是坐辦公室能完成的。因此,對教師可以實行彈性管理,從而實現教師和學校共同成長與和諧發展。彈性管理的核心是以師為本,因師而治。在實施管理時關心教師個體的發展和需要,運用原則性和靈活性、理性與非理性、科學和人文相結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讓教師體驗到學校的關心和自身的尊嚴。
二、獎勤罰懶,管理公平化
在學校管理中,領導者必須十分重視教師工作待遇上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在工作任務的分配上、在工作績效的評價中,力求公平合理,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消除教師的倦怠心理。通過觀察和訪談,我們發現,教師一旦體驗到不公平,就會消極怠工、減少投入,或者滿腹牢騷,攻擊先進。這樣,學校就容易形成一種不利于教師成長與發展的人文氛圍,教師工作的績效大大降低。
教師的勞動方式具有個體性和獨立性,因此,很多教師往往形成一個認知誤區,多見自己少見別人,認為自己付出多。所以,在學校管理中,運用公平理論不應該將其取向指向完全的公平,管理者要努力分析與尋求各種教師在面對公平時選擇參照物的取向。
首先,領導者要真正做到獎勤罰懶,一視同仁,并使這種客觀的公平讓教師體驗到。其次,要多和教師加強交流,在情感上進行平等溝通,消除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溝通的障礙。最后,讓教師參與學校制度的制定,確保程序公平。這樣就算分配時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地方,教師也能接受,因為教師不愿意違背他們自己做出的決定。
三、全員參與,管理民主化
管理者要采取開放民主的管理方式,賦予教師更多的專業自主權和參與學校管理的決策權,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從而使教師具有更強的責任感和歸屬感。而且民主決策可以使管理者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學校可以通過四個方面來讓教師參與管理:一是通過校長信箱,鼓勵教師多提意見。二是召開教代會,廣泛征求各種建議。三是完善聽證會制度,及時了解管理效能。四是開放領導接待日,真誠溝通,緩解乃至消除上下級矛盾。
要滿足教師的知情權。知情權是教師民主權利的基礎,沒有知情權,談其他權利只能是一句空話。擴大教師的參與權。教師參與管理,可以培養自尊心、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從而會奮發努力,有效地達成組織目標。用好教師的評議權。學校不可避免要有各種評比與評議,學校領導不可獨裁,要學會問計于教師,求創新之路。否則評比就評出了矛盾,評沒了干勁。尊重教師的決策權。杰克森( Jackson,1975)通過實驗證明,“決策參與”對減少角色沖突和角色模糊具有重大影響,從而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斯可瓦布(Schwab,1986)也認為當教師確信他們能參與學校決策時,能降低倦怠感。可見,學校管理者要學會“放權”與“信任”。
四、剛柔并濟.管理和諧化
學校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以創建平等的關系為切入點,以滿足教師合理需要為支撐點,以雙向溝通與交流為著力點,以多樣評價為平衡點,以和諧發展為落腳點,營造和諧的管理文化。
“剛性化”管理是學校的通病,很多學校都采取量化獎懲的方法,并津津樂道,作為經驗推廣。這種重“量”輕“質”的價值取向,往往會膨脹教師的物欲,使教師急功近利、心態浮躁,甚至會使教師勾心斗角,相互攻訐。因此,管理剛柔要結合。無剛性則可能造成混亂,少柔性則和諧難成。
第一,知人善任,寬厚容人。對管理的簡單理解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每個教師都有優缺點,作為領導不能求全責備。要揚教師之長,避教師之短,發揮教師最大的潛力。
第二,珍惜人才,尊重人才。學校的發展要依靠教師,特別是名師。領導要多了解教師,既要營造寬松的學校管理氛圍,又要壓擔子,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對一些有學術特長和技能特長的教師要設立特殊津貼,留住人才。
第三,逐漸完善各種激勵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要制度的缺乏也會造成教師的無所適從。讓教師參與各種制度的制定與完善,這樣在制度面前教師就沒有了牢騷,也減輕了患得患失之感。
五、理念創新、管理生活化
如果教育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學生的學習活動變成了生活準備而不是生活本身,教師和學生就少有幸福可言。既然教育的內容和方式要貼近生活,教育管理當然要向生活回歸與融合。
生活是否有意義?怎樣生活才有意義?管理者要經常反思:工作是為了生活還是工作就是生活?把教育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又苦又累;把教育工作看成生活本身,自然有桃李滿天下的喜悅。在工作之余管理者要提供時間或組織教師休閑與放松。讀書怡情、聽音樂、釣魚、旅游、打牌、網上沖浪、運動鍛煉,學術沙龍等都可以減輕壓力、消除疲勞,讓教師享受生活的樂趣。
心理學視野下教師管理的思考
時間:2016/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