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高中校長課程領導力的“制高點”

時間:2016/6/12

新課改迫切需要校長具有較強的課程領導力。如何把握新課程改革契機,采取有效策略,在促進師生、學校發展的同時,不斷提升和彰顯校長的課程領導力,這是每個校長面臨的重大新課題。

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包括校長的課程規劃、實施、管理和課程文化建設等方面的能力,是校長的核心領導力,也是校長的首要能力。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校長的課程領導力更應該是校長立足本校實際,站在課程領導的“制高點”處綜合運用各類課程資源、靈活實施各類領導策略而產生的課程改革精神落實的校本推進力,從而有效促進師生發展,提升教學質量,凸顯辦學特色。“如何有效提高校長課程領導力”的困惑,使我放眼于周邊地區的高中學校,又反思自身的工作實踐,對高中校長課程領導力的“制高點”做出如下思考:

一、科學理性地制定教學戰略,提高課程決策力,彰顯思想“制高點”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校長領導教學首先是教學思想的領導。校長教學思想的高度是新課程領導的核心“制高點”,決定著學校發展的高度、辦學的特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因此,校長在領導教學時,要科學理性地制定學校教學發展的戰略,要理性思考和審慎地決策:“我的學校應實施什么樣的教學,怎樣教學”。要善于把自己的思想變成教師和學校的思想,變成引領、指導決策的思想。思想“制高點”不僅體現新課程之于校長、學校的要求,更要彰顯校長個人的管理理念、質量觀和對學校的特色定位等。

長期以來,在殘酷的高考升學壓力下,苦教苦學、苦管苦育的“縣中”模式成為了大多數高中學校的教學戰略。學校的教學思想集中表現為“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使得我們的教學行為集中表現為課堂的“灌”、作業的“濫”、考試的“多”、管理的“死”。沉重的學業負擔、過重的心理負擔、乏味的學習生活,導致學生睡眠不足、活動不足、健康受損,甚至激情喪失、精神萎靡、人格扭曲。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少的是積極、愉悅、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憊、厭煩、挫折的感受。更可怕的是高考后學生對高考的畏懼乃至憎恨,視高中三年為煉獄般的生活。本應著眼于“人”的發展的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與情趣的校園生活,變成了見“分”不見“人”的機械重復訓練,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毫無生機。我們的教學走上了“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歧途。我們教師的教學過程存在“道德問題”,我們的教學管理過程也存在“道德問題”。

千校一面,千篇一律的“苦”字模式使學生的潛力被限制,使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難以持續。面對困境,校長不能再麻木下去,應該思考:教學是什么?教學到底要干什么?是以犧牲學生的健康、自主、人格、生命為代價去換取考試分數,換取高升學率嗎?我們不能改變高考制度,但可以改變我們的教學策略,在學生的升學考試和健康成長之間找到結合點、平衡點。因此,“讓學習更有效、讓考試更滿意、讓做人更成功”應該成為當下高中學校的教學戰略。該戰略研究用合道德、合科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充滿尊重、關懷、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在身心健康、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取得好的文化課成績,獲得高的升學率,把學生“明天的幸福”與“今天的健康成長”有效地統一起來。該戰略也很好地回應了國家新課程的思想、精神、要求和方案,是“國家視野、校本行動”的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的領導思想和實踐模式。在大多數學校仍在輕車熟路地執行原有教學戰略的情況下,它無疑彰顯了校長思想的“制高點”。

作為校長,最難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轉變為全體教師自覺的實踐模式,進而塑造成一種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的特色。學校特色的關鍵要素是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風格。學校特色建設,課程是主載體,教學是主渠道,課堂是主陣地。因此,在實踐中要把“合道德”的教學思想,“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和“精致”的特色選擇作為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的價值取向、目標追求、戰略定位和行動航標,指引學校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行為。特色建設,踐行的是符合新課程要求的全面質量觀,追求的是素質全面發展的教學質量:“學習性質量——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發展性質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生命性質量——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并在實現“學習性質量”“發展性質量”“生命性質量”的目標追求和價值取向的過程中,建設和發展學校的特色。讓特色建設成為“這一個”學校所獨有的、經久彌“醇”的東西,高水平地折射出新課程實施中校長的教學領導力。

二、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增強課程執行力,占領陣地的“制高點”

校長的教學戰略的實施要有與之對應的陣地和載體,思想的“制高點”要著陸于陣地的“制高點”上。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和主陣地是課堂教學變革。課堂是師生生命成長的搖籃,也是學校未來發展的基石。對課堂的探索,就是對師生生命質量的最大關懷,也是對教育價值的不懈追問。誰改變了課堂,誰就真正撬動了課改。否則,課改就永遠是一棵只開花不結果的樹。因此,在這場變革面前,校長要占在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制高點”上,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根弦,敢于承擔責任,勇于破舊立新,做到耐心、恒心并舉,著力思考并持續關注課堂教學改革,引領廣大教師共同進入到課改攻堅——“變革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中來,引領學校的健康發展。同時以“課堂教學”為原點,在變革“課堂”的同時,變革學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促進師生的協同發展。校長也要在研究課堂教學改革中提升自己的學術修養,成為一名專家型、學者型校長。

當前,課堂教學的效能低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和學習方式的陳舊,教師教學內容的零碎、無序,教學方法的陳舊、單一,教學過程的平庸、隨意,教學評價的模糊、彈性。另一方面是一些教師對新課程改革實質的錯誤理解,采取表面上熱熱鬧鬧的形式,結果卻華而不實。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導致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并已經成為一種公害,成為教育系統最大的毒瘤,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構建高效課堂是當前學校最大的目標。為此,校長需要教育良知的覺醒,也需要智慧和勇氣引導教師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真正提高新課程的執行力,讓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要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校長要引導教師明確高效課堂教學的標準是:教得有效一學得愉快一考得滿意;要引導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要解決的兩個基本問題:講什么最有效?怎么講才有效?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中提出:“教給學生呈結構性的知識”的觀點,江蘇宜興實驗中學提出“兩類結構”法,即讓學生掌握了主動學習的工具,掌握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思維方式,上述觀點對于回答“講什么最有效”是有指導意義的:教師在課堂上要講結構性、概括性的知識,即最具遷移價值的知識。對于“怎么講才有效?”,洋思中學的經驗是“5+40”,杜郎口中學的經驗是“10+35”,盤錦教育的經驗是“20+25”,不管是哪種方式,其實質是: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高效課堂必須通過有效問題的追問,激發學生的思維,拓寬思維的寬度、發掘思維的深度、提升思維的高度。同時要讓有效的題目練在當堂,使學生“做多識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負擔減下來。課堂教學是永遠沒有標準模式的,一種教學思想的確立和有效實施都要歷經曲折,但也最好地反映了校長的課程領導的執行力。

三、有效引領教師群體的自主、迅速成長,提升課程作業力,夯實作業力的“制高點”

課堂教學變革的核心是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是課改的關鍵。一線教師的“作業力”是領導者“決策力”“執行力”的主要載體和重要支撐,表現為他們對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學的認識水平和實施本領。轉變教師的觀念難,把觀念轉變為教師的自覺行動和成為“作業”本領就更難,而有效引領教師群體的自主、迅速成長則難上加難。因此,提升課程作業力,引領和推動教師群體提高認識境界和實施水平是新課程實施中校長教學領導力的生動而具體的體現,同樣需要校長站在“制高點”上夯實:

1.凝心聚力。把校長的思想轉變為全體教師的自覺的實踐模式,前提是要把全體教師的思想統一到校長的思想上。“凝心聚力”是校長的一項重要的領導力。作為校長,首先是引導教師認識到高中課程改革是國家意志、政府行為,勢在必行,不可逆轉,作為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不存在要不要改的問題,而是怎么改、怎么改好的問題。其次是引導教師認識到學校教學發展戰略的轉移,教師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建,盡管很難;但事關學校和教師的持續發展,決定了學校和教師的發展前景。最后是校長要讓教師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實施不僅有利于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彰顯學校特色,打造學校品牌,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提升教師駕馭的課程能力和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把全體教師凝聚在實現學校集體發展愿景的努力中,達成發展的個人愿景,實現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這是校長工作的最高境界。

2.推動落實。教師的成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要求教師快速成長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一個教師要成長,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而一個教師群體要迅速成長是一件難辦的事情。因此,校長一方面要用制度規范教學行為,給予教師群體迅速成長的、目標和壓力。讓教師心中有目標,以激勵其前進;給教師壓力,使其有責任前行。同時建立與新課程方案相匹配、體系化的教學方案和管理規章,有效規范教學行為,形成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評價機制,建立適應新課程實施需要的教學管理體系,用制度保證教師實施新教學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在老師中先樹一些名師為榜樣,給其他教師的成長提供動力,帶動全體教師。同時通過教師的自我評價、組內評價、學校評價、學生評價等多種方式,激勵教師發展。

3.研訓提升。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執行,教師“作業力”的建設是根本,而有效的研訓又是提升“作業力”的保障。校長要改變目前形式單一,“教研”就是聽課,“教導”就是檢查教案的低效的教研,增強教研的針對性,促進校本教研由形式化走向實效化。要扎實推進圍繞高效課堂教學的校本教研,為夯實教師的作業力提供有利條件。要強力推動教師在學習中行動,在行動中研究,堅持“從教學中來、在教學中、為了教學”的原則,促進教師群體結合學科實際,探索高效課堂教學的規律,實現教、學、研的有機結合。要不斷強化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關注意識,激發他們對教學的研究熱情,全面提升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的“作業”水平和實施本領。 在學校硬件建設、辦學理念、管理模式、教學模式日益趨同的今天,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的“決策力”“執行力”“作業力”構成了校長的教學領導力,三者的和諧共振是新課程下校長領導力的最強音,將彈奏出學校辦學特色、持續發展的優美樂章。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视频一区网友自拍第二页 | 在线亚洲欧美专区二区 | 一级a做片免久久费观看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