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每位當班主任的都在管理學生上尋找著“良方”,正如:橫吹笛子豎吹簫,凡事都應講究個方法,我們不妨學習中醫看病的方法“望、聞、問、切”,將其靈活地應用在班級管理中,及時、準確地把握班級學生的思想脈搏,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中學任班主任已15年了,總結多年來擔任班主任工作的經驗,那就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班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學校中的一切教育教學工作都是通過班主任來進行的。班主任是全班學生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同時又是處理好各種關系的紐帶。面對如此種種的復雜關系,班主任工作真是千頭萬緒,如果不能及時、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在管理中就會處于被動地位,管理效果就不理想。那么,班主任怎樣才能將班級工作中的種種“弊端”抑制在萌芽狀態呢?筆者認為:班主任要做個有心人,通過細心觀察學生的行為;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成心了解學生的思想;真心幫助學生的進步。歸納起來也就是通過“望、聞、問、切”的方法來管理班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望”就是班主任應用視覺,細心地觀察、了解學生的行為表現和情緒變化,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因為,人的精神狀態、語言行動都是內心活動的表現。當高興時眉開眼笑;當入神時目不轉睛;當困惑時眨巴眼睛。正如裴斯泰洛齊所說:“每一種教育都要用母親般的眼睛時時刻刻準確無誤地看孩子的眼睛、嘴巴的動作,來了解他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所以,班主任應選擇不同的觀察點,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如:學生從早晨進教室到晚上離開教室,在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時所做出的表現。只要你“望”得細致,就會發現:有的學生神色恍惚;有的學生憂心忡忡;有的學生雙眉緊鎖;有的學生上課心不在焉。班主任可以從這些信息中分析問題,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對癥下藥”。此外,對個別學生重點觀察時,還可以事先制訂計劃,有目的地把他放在一定的范圍內,使其被“望”得更加清楚,更能及時、有效地教育他們。最后,還要觀察了解班風是否良好;是否蓬勃向上、團結奮進。
二、“聞”就是班主任應用聽覺、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班主任要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1.開好班會。聽班干部的匯報,可以從紀律、衛生、作業、課外活動等方面來判斷近日的班風情況。2.聽學生的議論。從學生的議論中了解學生心中的想法,了解學生關心的事情。只要你腿勤,所走到的地方都能聽到許多你不了解的情況,為班級管理帶來方方面面的信息。3.聽任課老師的反映。認真聽取他們對學生情況的反映和對班級工作的建議,有利于統一對學生的管理要求。4.聽放學站隊值周教師對班級的評價。這可以了解學生對班集體的榮譽感,以及班級工作與學校整體工作的差距。總之,只有班主任獲取了大量的信息,才能從學生的衣、食、住、行、思想、學習入手,及時找到教育的方法。
三、“問”就是師生之間的交流。班主任和學生朝夕相處,談話是與學生溝通思想的一種方法。班主任應該主動接觸學生、親近學生,這既是老師認識和了解學生的過程,又是學生親近老師的過程。如果班主任能創造一個良好的談話氣氛,詢問出學生發自內心的真話,那班主任的育人工作就好做了。對一些學生的難言之隱,還可以與學生用書信方式交流。
此外,只要班主任關心學生,把學生的學習、生活放在心上,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
四、“切”就是切合實際進行“診斷”。班主任經過“望、聞、問”之后,掌握了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就應該認真分析找準病根。正如:中醫大夫給病人切脈,只有細心把脈,才能開出良方、藥到病除。這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步,班主任只有從學生一進校門就開始“切”準學生的思想道德、言行、學習等“脈絡”,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對后進生,“切”準其脈尤為重要,每個學生都有自尊心,老師客觀、公正、恰如其分的評價,有利于學生從消極中尋找積極的成分;在失敗中尋找希望的火光。只有這樣才能看到他們的閃光點;才能抓住最佳時機輸入你的有效信息激活學生,從而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和班級達成自我完善、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目的。
總之,只要班主任能把“望、聞、問、切”四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靈活應用在班級管理上,就能把握不同的“病因”,開出不同的“良方”,使以不同的“妙藥”。通過觀察、談心、走訪、分層教學,定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使那些受過創傷的同學重新綻放燦爛的笑容,讓他們與其他同學一樣擁有一片蔚藍的、晴朗的天空。
班級管理“四診”法
時間:201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