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出現了民辦高中或類似的擇校班。這類班級的學生中考成績普遍較低,情緒波動大,很多學生喪失信心,自卑心嚴重,甚至自暴自棄,對什么都無所謂……本人多年擔任這類班級的班主任,針對上述現象,踐行我們新華“愛高”學校“有愛走遍天下”的理念,滿懷著愛心與恒心,憑借自己的經驗與智慧,從尊重信任學生開始,關心與呵護為原則,寬嚴結合,以身示范,用愛心催化學生的信心。
一、以尊重與信任來點燃學生的信心之燈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對待學生的過錯,從學生心理考慮來解決辦法。即使學生多次犯錯,也不要粗暴地批評。馬卡連柯在總結教育學時說:“我的基本原則永遠是盡可能的要求一個人,也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教師堅定地相信學生,可以給學生以信心和力量,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進入擇校班的很多學生,學習信心不足,甚至非常自卑。因此,教師改變學生的自卑,培養學生的信心,從尊重與信任學生開始。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要讓學生感受被尊重與信任。教師可以借助班級管理的平臺,設計多種方案,開展班級活動,尋找機會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能、感受成功的機會。因為成功可以使人看到希望,不斷的成功可以使自卑的人自信起來。
我根據學生的年齡,開學初,就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擔任班干部對學生來說是種榮譽。因為這些學生在初中大都是班級的后進生,任過班干部的很少。要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人都享有這個榮譽,就應改革班干部制度。于是,值周班長輪流制產生——全班每人機會均等,6人自由組合班委,分別負責班級紀律、衛生、學習等方面的管理,任期一周。同時要求學生在任期內,每個人必須向全班總結班級的亮點與不足,匯報本人的作為。明確的分工與要求,加強了學生的服務意識與責任意識;每天的交流,促使學生學習別人的經驗,力爭使自己做得更好。雖然有的學生第一次擔任班干部,但他們做得很出色,每個人都敢于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話,他們比以前活潑、勇敢和能干。他們對自己一周的班長任職很滿意,認為值周收獲很大,從不會到會,從不敢到敢,通過自我約束得到自我提高。對于班級而言,凝聚力迅速增強,學生之間相處融洽,學習氛圍逐漸形成。
通過教育活動,學生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看到了自身積極美好的東西,點燃了他們的信心之燈。
二、以關心與呵護來培育學生信心的生長點
關心與呵護是教師愛護學生的本質。在工作中,教師的微笑、鼓勵、傾聽、問候都會激發學生良好的情緒,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學生上黑板做練習錯了,覺得很丟臉。這時,教師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為他們挽回面子:“感謝某某同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糾錯的案例,希望大家能明白錯在哪里?”每次考試后,要及時找學生談話,表揚進步的學生,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對退步的學生,幫助他們分析原因,肯定他們的努力,鞭策不足,鼓勵他們相信自己的潛力。正如陶行知所說:“把學生當作朋友,運用朋友的關系,了解學生的問題,體諒學生困難,處處都顯示出你愿意幫助學生求學而沒有一絲一毫的不耐煩。”
三、以身示范來提升學生的信心
從學生心理角度看,他們對自己的進步缺乏信心,甚至無形中把自己撇入另類。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做好思想準備。在教育學生時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以身示范,使他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用行動來提升學生信心的品質。
分析學生的家庭情況,有很多家長忙于掙錢,疏忽了對孩子的關注,使孩子養成了不好的習慣。比如陸某,樂于為班級服務,要求上進,雖然不住校,但晚上主動在學校自修。周末,他作業總不完成。我了解到他父母經常不在家,他從早上醒來就打開電視,直到晚上。找他談話,他說控制不住。于是,我告訴他,我周末去家訪,同時檢查作業。我想給他壓力,希望他能改掉這個壞習慣。我去了他家好幾次,開始是每個周末都去,后來是隔著一段時間去。他家的電視就在客廳,我在門外能聽到電視的聲音。前幾次,他都在看電視,但我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惱也不怒,只是問問他一天的活動,作業完成情況,感覺他有點不好意思。后來,去的次數多了,他就擔心老師來檢查作業,因此就下決心關電視做作業了。
面對學生的壞習慣,教師只有從內心偏愛學生,才會不厭其煩地幫助他們。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我告訴學生,我相信你們會做得更好,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幫助你們進步,我會以你們每一次的成功而自豪的。學生很聰明,他們發現老師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是真誠的,他們對自己的信心也不再動搖。
教師的工作是瑣碎的,但教師的工作又是創造性的。因為面對的是逐漸長大的青少年,他們有思想、有個性,要糾正他們的偏見,改變他們的行為,除了付出勤奮,更要付出智慧。只有教師堅定地相信學生,學生的信心才會堅定。
踐行情感教育與班級管理
時間:201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