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是知識經濟劇烈競爭下的產物,它的重要特點是既體現學生的主體又注重學生的未來發展。它強調要讓學生在構建“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融合。這樣,有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我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更深刻地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關系,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學生構建知識與技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中,必然要求教師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而教師專業離不開三個要素,即專業引領、同伴引領、自我引領,三者缺一不可。專業引領即教師所應具有的專業知識,是前提;同伴引領是協作精神的體現,是相互提高的過程;自我引領即自我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過程。新的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為化學教師創造性的進行教學和研究提供更多機會,在課程改革中引導教師不斷反思,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這也就意味著教學反思對教師的教學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曾經總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也體現出教學反思在教師成長中的重要性。
所謂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活動過程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其實質就是理解和實踐的對話。但教學反思并不是簡單的回顧,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總結成功的經驗,具有研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