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管理面對的是思想活躍,富于幻想的新一代青少年學生,班級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因此,重視與培養學生的集體觀,是提升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識的關鍵,是調動學生積極性,推動班級管理趨于完善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是每一位教師最大的心愿,也是最大的驕傲。班主任作為學校班級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聯系著班級中各科教師,是溝通學校與學生、家庭和社會的橋梁。同樣,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執行者、教育者。與其他任課老師相比,班主任有更多與學生在一起的時間,對學生了解更多,對學生的影響更深。在這樣的重擔面前,培養學生的集體觀便成了班主任義不容辭的任務。學生集體觀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識,能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從而營造和諧美好的班級氣氛。
一、 學生集體觀的內涵與表現形式
學生集體觀是指學生在和所在班級的學生長期交往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集體意識。它是學生對班級整體發展觀的深層反映,包括學生對班級的發展目標、日常管理、班級文化以及與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的認知、情感、行為等一系列的心理過程。其內涵就是學生對班級管理與個人自身發展相互融合的一種態度體驗,而做出的一種反應,它能滿足學生各自的心理需要。在現代班級管理中,學生集體觀不僅是一個班級得以成功發展的平臺,更是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強烈的激勵作用,能促進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二、培養學生集體觀的基本策略
學生集體觀的培養是現代班級管理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實踐中它涉及眾多因素,主要有學生的個人因素、班級的集體因素、周圍的環境因素等。在培養學生集體觀的實踐過程中,必須從學生實際、班級實際出發,以學生最終獲得較強的發展為本,協調好各方面的因素,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
(一)抓好學生間的交流,增強班級凝聚力
1、日常生活中。在班級這個大家庭中,同學之間都是兄弟姐妹的關系,應該相互幫助,相互關心,這樣才能共同提高,任何人做的每一件事情代表的是整個集體,每一個人都應該維護集體的榮譽,履行為班級爭光的責任。人人都應樹立“班級無小事”的集體觀,在班級中發生的每件事都應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從小事中討論分析做人之道。一天午休時,王偉和秦旭為小事吵鬧起來。了解事情真相后,我沒有急于分析誰對誰錯,而是給了他們一人兩張作文紙,讓他們把當時的情況如實記錄下來,反思自己的行為,然后告訴我他們各自對自己的處理方法。二十分鐘過去了,三十分鐘過去了,他們還在繼續寫著情況說明。終于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人對自己剛才五分鐘的爭吵行為得出了較完善的處理結果,相互之間達成了處理協議。在以后的班級生活中,他們做得很好,如兄弟般。這種風氣逐漸也影響著班級其他同學,班級的凝聚力逐漸增強。
2、學習生活中。在學習中,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助于學生不斷進取。建立學生學習互助小組便是一項極為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另一方面能增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的互助互愛意識,進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把競爭機制引進到班級管理中,一定能使班集體充滿團結進取,勤奮鉆研的風氣。同時,我們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年輕氣盛,永不服輸是他們的特征。而適當的競爭正符合他們這一特征。我的做法是:經過課前的充分調查,全班分為十組,每五人一組,成績好的同學擔任“小老師”,小組與小組之間開展競賽活動,看哪一組學生表現優秀,取得的進步大。在不斷的激勵作用下,全班的競爭機制日趨完善,良好的班級學習風氣逐步形成。這種團結互助,共同努力的學習精神深入到每位學生的內心,維護班集體的利益成了全班同學共同的心愿,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為班集體爭光添彩的行列中來。班級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學生的自主能力明顯增強。
(二)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
1、班主任的榜樣作用。作為班主任,單靠抽象的說教是不夠的,更要以自己的行為來感染教育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榜樣力量的熏陶。例如,我們班的衛生狀況開學初不是太理想的,打掃時學生也很認真,但之后不能自覺地維護環境。據此,在多次強調無效的情況下,每次進入教室,看到講臺旁有不小心掉落的粉筆頭,我撿起來放入粉筆盒;看到學生課桌旁有小紙屑,我彎腰拾起放進垃圾箱。不久,我漸漸發覺,班級的環境變好了,人人懂得取愛護教室公物了。
2、新型的師生關系。班主任對學生嚴而不厲,寬而不縱,要從生活上多關心他們,學習上多幫助他們,公平地處理學生間的矛盾。中學是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的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在快速發展著,自我獨立意識在不斷增強。教師必須及時注意到這一點。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的教育史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達到心的深處”班主任與學生平等相處,真心交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這樣,學生信任老師,自然極為樂意地接受老師的教育,指點,而老師也將會因此了解學生更多的情況,據此,擬定更為詳細的教學方案,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3、選擇恰當的交流方式。中學生是渴望交流的,但是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他們與外界的交流方式是不同的,有的開朗些,有的內向些;有的愛說些,有的希望通過寫進行交流。針對不同的學生,班主任應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或談話,或筆談,適時地引導,解決學生遇到的困惑。對班級中涌現出的好人好事及時表揚,對犯了錯誤的同學采用適當的方式加以批評教育,力爭班級中當日事當日解決。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很微妙的工作,任重而道遠,這項工作的主要對象是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因此,我們在班級管理中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進取,不斷調整學生間的兄弟姐妹般的關系,不斷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朝著努力培養學生的集體觀這一目標全力前進。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提高祖國未來接班人的素質,增強他們的集體觀,為我們的國家培養出一批批德才兼備的人才。
班級管理中學生集體觀的培養
時間:201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