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而體育課堂教學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之一,因此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轉變觀念,優化體育課堂教學過程。
一、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
體育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過程。在這方面,"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然而目前體育教學中大多數進行的是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處于被動從屬地位的教學,"教者發令,學者強應,",由此造成"學生厭煩體育課的現象"。要優化體育課堂教學過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要有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在體育教學+,教師教是學生學習的外因,學生本身則是學習的內因。并且在教與學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學,而不是教,因為教學過程的存在和發展,主要的不是因教師的教而是因學生學而存在和發展。因此,體育教學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21世紀所需的身心全面發展的人才,在教學中就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樹立學生主體性教學思想,真正落實"教為主導,學為主體"。
二、在學生主體性教學思想指導下優化體育課堂教學過程
1·優化教學內容,優選教學組織形式
在遵循體育教學大綱的前提下,盡量把每一節課的教學搭配得合理、有趣或設編各種不同的方式方法,如游戲、組織競賽等,克服單一運動技術教學,向運動技能遷移運用方面轉變,讓學生有新鮮感。這樣就容易調動學生學習鍛煉的主動積極性,試想連續兩周滿堂課的長跑,學生的興趣何在?
2·以啟發式教學為特征,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和相互配合
早在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學思結合,啟發誘導"的教學思想。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強調,教育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與自學;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體育之自覺不可。"因此,要優化體育課堂教學,必須廢除填鴨式教學,進行啟發式教學,同時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學中真正處于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動積極性,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改變學生為什么推鉛球?教師教的尷尬局面。
3·高度重視現代化教學媒體的研究開發和使用
在最近的幾十年中,西方發達國家不斷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引人教學領域,從照相、幻燈、錄音、投影到攝像機,從電影、電視到計算機,這些現代教學多媒體的使用,把有聲與無聲、有像與無像、聲像有機結合在一起,使抽象的概念外化、物化,減輕學生認知上的難度,并容易激發學生體育興趣。
4·改善課堂教學氛圍
學生是有生命、有好惡、有主觀意識的人,在教學中如果時時處于被動、壓抑狀態,談何主動性和能動性更談不上創新精神。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與權利,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形成健康、美好、愉快的氣氛與情調,使學生在和諧、融洽、寬松的環境下學習鍛煉,并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顯現出來的審美意向和創造性,進行形成性和激勵性評價,加以鼓勵贊揚,使學生獲得心理滿足,激發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5·積極引進美育機制
要優化體育教學,在體育教學中應適時進行美育,用體育中各種美的現象去激發學生體育動機,調動其主動積極性使其傾心投人。體育教學中引進美育,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示范動作和語言藝術美。
第二,場地器材布置美。作到場地干凈、清潔舒適、粉線清晰,運動器材放置有序。
第三,教師儀表和教態美。
6·多種教學模式的綜合運用
80年代中期至今,我國出現了多種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驗,如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情感體育教學模式等等。要優化體育課堂教學,應注意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的綜合運用和相互配合,因為各種教學模式都有其成功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只有集各家所長,結合自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一種有個性特色的教學方法,才能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迅速進人角色,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去,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三、優化體育課堂教學過程,還應強調以下幾個問題
1·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實用性問題
體育教學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如圖片、投影、攝像、計算機等多媒體,既是媒體,又是橋梁,不能只圖花架子,擺得熱鬧,力求實用。試想如果一節課大部分時間用去操作計算機和攝像放映去了,學生實際學習和鍛煉時間就太少了,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就不理想。
2·應試體育教育問題
現在初中生畢業升學進行體育考試,為了考試得高分,于是有些學校體育教學就走人另一種誤區,置體育教學大綱的教學計劃于不顧,"考什么,教什么,練什么",一節體育課就成了"強迫強化訓練"的訓獸式活動。不是立定跳遠,就是擲鉛球,再不就是5Om跑,三者輪換進行。談何優化教學?談何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現在實施素質教育,應克服這種應試體育教學,端正教學思想。
3·放羊式的學生中心論問題
優化課堂教學,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并不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重學輕教,進行"放羊式"或"純開放式"體育教學。而是教學著眼于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得以生動活潑地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4·繼承傳統與改革創新的問題
優化課堂教學,既要打破傳統,又要繼承傳統,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即是說要打破傳統教學中不利于使學生主動活潑發展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又要繼承傳統教學中優良的教學形式并大膽改革探索創新,力求達到最優化的教學。
如傳統的體育放學順序,在新舊教材的安排上一般足準備活動后進行新教材的教學真正發揮學習教材的教學,要優化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應打破這種田定不變的教材安排根據教材的難易氣溫的高低是否有利于盡快使學生進人角色,來安排新舊教材的先后,這足以打破傳統教學的問題。
又如上課開始部分的學生站位,現在提到優化課堂教學,有些教師就讓學生站成弧形或干脆圍繞教師散點站位,看似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實質呢?請問:如弧形站位,整隊向右看齊,看誰呢?如不進行整隊和隊列隊形練習,又談何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呢?顯然,在上課開始的學生站位,仍以幾列橫隊站位為佳,這就是繼承傳統教學的問題。
體育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每位體育教師都應對此做出積極的反映,投身到教學改革的大潮中去,積極探索在課堂教學申如何有效地組織好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教學過程中師生雙邊活動的共同參與性,重視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把課堂教學創造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使學生愿學、樂學、會學。"攻玉可借他山之石","在教學中,如果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語)。這樣才能真正實施學生的主體性教學,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學生社會化、個性化的發展。
素質教育優化體育課堂教學過程
時間:201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