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研究物理學的根本方法是觀察和實驗。物理學理論比其他學科理論性強、更靈活、研究范圍廣泛、再加上理論和日常生活和生產緊密相連。由于這些特點使學生感到物理難學,由此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所以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工作之一是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
中學生心理有其年齡段的特點,也有他們所生活環境以及所接觸的事物的不同等特點,只有對學生作全面而又細致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夠更好的把握學生的心理,更好的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同時作為一名教師要知道現在的學生在想什么,有怎樣樣的學習動機,才能對學生心理做到很好的把握。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教師成功的關鍵,除了要深刻的領會所教授的專業知識,還要會應用心理學,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以便形成良好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放開思想,積極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與教師一起以物理學為載體來進行智力和思想的交流。
在實施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培養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物理課堂教學的四十分鐘里,要使十幾歲的孩子較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集中,要使學生不產生大腦和體力的疲勞,必須提起學生學習興趣,而學生厭學,注意力不集中,往往由于對前面的課程不理解,漸漸地對物理失去了興趣,也失去了學習物理的信心。初二是兩極分化的關鍵時期,開頭更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這時教師如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學習動機,顯得尤其重要。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題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境需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用學生感興趣的事例或者問題,情景的創設要能體現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接軌,即要新穎。同時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例如:問題要盡可能小但是要具體;問題的設計要新穎并且有趣;要有適當的難度;另外問題要富有啟發性。
在初二剛開始的序言部分我通常采取以下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以大量的演示實驗、實例說明物理的研究范圍、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學習物理的方法。例如選擇一些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實驗:如:紙盒燒開水實驗;靜電感應現象;“流星雨”小實驗;筷子提米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等等。讓學生看到一些他們意想不到的現象。這些現象自己無法解釋,教師又暫時不做解釋,這就引起他們學習物理和興趣。讓學生從心理上開始接受物理,并初步體驗學習物理的樂趣。其次,復習小學所學的有關物理的知識,這些內容分散在小學自然常識等學科中,我把這些內容進行提取,并與物理思維方式和解題步驟進行對比學習,充分利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遷移,效果很好。例如小學四年級自然常識課上學習過熱氣球的知識,這個知識點可以和中學浮力知識結合起來,給學生一種溫故而知新的感覺,并告訴學生現在學習的知識對以后物理的學習也有非常的重要作用,并且打好了學習的基礎,會對物理越來越感興趣,即從心理上抓住學生。最后,以演講的方式(可以是教師講述,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演講比賽),講述物理學家生平事跡,以大量的事實說明研究科學的艱辛和苦中之樂,使學生體會到作為物理學家,作為學習物理的人所應具備的品質、所具備的素質。在心目中樹立起光輝的榜樣以激起學習的動力和興趣。適當地介紹科學家勤奮、注意觀察、刻苦研究、敢于向舊傳統挑戰的精神,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爭當新時代的科學家,準備將來為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即從一開始就培養、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也可以多采用一些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1)、講述生動感人的小故事。(2)、在PPT中采用精彩的圖畫、視頻。(3)、精心設計并做好每一個物理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4)、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實驗器材來進行實驗,例如自制土電話來研究影響通話效果的因素,這樣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就比較深刻,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都是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
其次,提高教學效果應該關注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課余愛好
在課堂之外,教師要多了解當今學生的興趣愛好,比如說要了解他們喜歡看什么動畫片,喜歡聽什么音樂,喜歡吃什么零食,喜歡玩什么游戲,喜歡說什么時髦的口頭禪等等,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把學生的這些切身的生活體會加入教學,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用學生的語言習慣說話,學生就會感到這位老師的思想和他們很接近,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老師也同樣感興趣,從而學生就會漸漸地的愿意親近這位老師,慢慢地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進而逐漸地對物理感興趣。所以物理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
現在學生的課余生活豐富,有很多體驗生活的機會,但是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卻很少用物理的方式去思考問題,身邊存在的一些現象也不能有意識的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去解釋,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把這些生活體驗和感受與物理聯系起來,就會讓學生感受到物理離我們的生活原來這么近,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例如在講解決定不透明物體顏色的因素時,講到綠葉呈現綠色是因為它反射的是綠色光,為什么植物的葉子反射綠色光呢?因為綠色光對植物的生長有害,所以要把有害的光反射出去。這樣以來既讓學生掌握了要學的物理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次,在課堂中運用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幽默語言,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在心理上喜歡有幽默感的教師,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特點,運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幽默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運用幽默語言,可以掌握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課堂是一個變幻多姿的世界,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活潑的學生,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行為隨時需要教師指導或糾正,所以,教學中離不開表揚與批評。但是中學生都很愛面子,直接的批評或表揚會讓學生感覺很尷尬,進而會在心理上讓學生對這個老師有抵觸情緒,如果能夠委婉的方式或者幽默的方式批評或者表揚學生,就會讓學生很容易接受,往往能夠在轉瞬之間化窘為樂,化對立為諧和,既讓學生受到教育,又增加了教師的魅力。
例如如果在課堂上有的學生沒有認真聽課,不要直接的指責他,而是提個問題讓他回答,借此機會提醒他要好好聽課,這樣既達到了提醒學生的目的,又給學生留了面子,不至于讓學生有逆反心理,有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這樣巧妙地處理偶發事件,使教學轉入正軌,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師的威信,并在潛移默化中濡染學生心靈。
在課堂講解中運用幽默,可以使講解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規律的特征,解決教學難點。例如,講解照相機成像原理時,教師可以說給班級里的一位同學拍照,先拍了全身照,后來想給他拍半身照,該如何操作呢?讓學生通過在實際生活中照相的體驗,來理解凸透鏡成像時物距的變化對所成像大小的影響。在講解像距隨著物距變化時,很多學生記不住物距增大,像距減小;物距減小,像距增大的規律,我就給學生講解了一個貓和老鼠的例子:即貓和老鼠之間有個凸透鏡,貓到凸透鏡的距離是物距,老鼠到凸透鏡的距離是像距。貓去追老鼠,老鼠就逃,物距減小,像距增大;貓不追老鼠,老鼠就*近,物距增大,像距減小。這樣一比喻,學生既快又牢的掌握了像距隨物距的變化情況,學生也感覺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有意思,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通過幾年的物理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師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貫穿于物理教學始終的。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物理教師,必須每時每刻運用心理學規律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達到此目的,就要不斷的研究教材,不斷的研究學生,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在掌握學生心理的基礎上在教學上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很好,但是忘的也快,所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培養學生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所以每當接手新的班級時,我就不失時機地強化、訓練學生抓住課堂的習慣,在這個前提下,根據我們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差異,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從而達到很好地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