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結果。毛澤東同志當年說過的這句話,至今仍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校長擔負著育人重任,主政一方天地,若不“接地氣”,不像一粒種子深深植入校園這片沃土中,就無法融入師生、開展工作、施展抱負。
“接地氣”是民間用語。意為大地富有無限氣息和巨大能量,與其相接便可促進萬物茁壯成長。樹木“接地氣”,就會枝壯葉茂、參天挺拔;花草“接地氣”,就會蔥翠欲滴、爭相吐艷;莊稼“接地氣”,就會長勢喜人、豐收在望。校長“接地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問需、問政于民,摸清實情,汲取智慧。就會引領學校健康發展。
“接地氣”需要校長沉下身子。“不像鴨子浮水面,要做鸕鶿沉水底。”一位管理大師說:“干部發現不了問題是最大的問題”,而發現又沒有解決,或沒有解決好也是一大問題。發現問題需要有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追求完美的工作心態、不斷進取的職業精神,更需要有敢于承擔責任的無畏勇氣。問題意識是具有強烈政治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體現。那么如何去發現問題呢?校長就要常“接地氣”,要沉下身子,深入師生中間,常用步子量、眼睛看、耳朵聽、頭腦思。和師生坐在一起、干在一起、樂在一起。校長要眼中有物、有事、有人、有活,隨時知曉師生各種需求。同時還要虛懷若谷,看到自己不足,重視自己疏漏,從困難、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如果校長整天迎來送往、吃吃喝喝,搞庸俗哲學:或用過多時間和精力周旋于外面各種會議、論壇和活動,成為“空中飛人”,不理或少理“校政”;或坐在辦公室里,高高在上,“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只是聽取匯報,閉門造車,就會閉目塞聽,是怎么也發現不了學校存在問題的。校長要經常到各處室、辦公室走走看看,深入教室聽聽談談,就以拉近與師生間距離,密切與師生問感情,及時了解第一手信息,就能找到學校管理中的缺陷、漏洞,就能做出科學正確的決策。
“接地氣”還需要校長放低姿態。古語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教職工處在工作第一線,他們能最早發現問題,最多看到問題,最快反映問題。最有發言權。校長要經常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和批評,建立對話、聽話平臺,經常召開各種形式座談會、懇談會、民主生活會,不定期進行問卷調查、“金點子”征集,從而廣開言路、集思廣益。這樣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耐心傾聽抱怨、誠心接受批評,就能贏得師生真心擁護;聽到群眾最質樸、最真實聲音:確保校長腦子里有“點子”,肚子里有“墨水”,工作中有“想法”,就能提高對教育教學的敏感性,進而能謀善斷、當機立斷。
“接地氣”更需要校長辦好實事。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校長要善于發現問題、敢于面對問題、勇于承認問題、不斷解決問題。但現實中個別校長職業懈怠,“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只是按部就班地做上級吩咐過的事情,漠視師生利益。以人為本的管理才能贏得人心:關懷尊重“讓每位教師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民主管理“讓每位教師都充分發揮主人翁的智慧”;搭建培養平臺“讓每位教師享受到成長的幸福”;精神生活、文體活動、溫暖工程“讓每位教師都感受到職業的自豪感”。當校長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為教師辦好事實事、解難事愁事,教師才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才能激發教師巨大工作熱情,讓學生健康成長,奏出校園和諧曲。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俗話說,“工作要上去,干部蹲下去。”校長廣接“地氣”,就能夯實“底氣”、增加才氣、增添靈氣、提升人氣、振作士氣,就能引結一致、一往無前,從而做好學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