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教師是一個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真知的人,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不斷的完善自我,充實自我。講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學相長,給自己一個思考的時空,也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一個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你的引導和組織下,開展各種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同時能照顧到個性差異,能在各方面作好表率,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進步。
其次,教師是學生的朋友,能夠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心事,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使學生變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實,因為學生是一個個富有個性的個體。與學生交流是教師獲得快樂的源泉,能夠在交流時使學生獲得快樂,獲得教育,同時也獲得了對你的肯定和認可。
最后,教師是學生的“父母”。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同時學生除了智力培養外,還要學習其他的知識和技能。教師要從關心每一位學生入手,從學習上、生活上來真正關心學生。殊不知,一個“學困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庭或本身心理方面的緣故,能夠適時送去一個微笑,一份祝賀,一句問候,給他們信心和鼓勵,讓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總之,教師要有一顆童心,來與學生交流,用愛心來關愛學生,用耐心來教育學生,用責任心來對待一切學生,讓你和學生心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