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滲透美育,促使兒童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讓兒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時也把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而有實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潛在美,讓學生感悟美。深入英語語境,仿佛進入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本身就具有語言美。在字里行間,英語語言本身音調的升降,讀法的暴破、連讀,猶如一首和諧婉轉的詩歌,散發著無盡的美。在課堂教學中,我要求自己用標準、優美的語音朗讀課文,用親切、溫柔的語調和學生交流,充分利用語言美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們知道了深受歐美人喜愛的hotdog,hamburger,salad,學會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禮貌地說“May I have…?”在得到幫助時不忘說聲“Thank you!”給人造成麻煩時道聲“Excuse me.”別人有困難時,主動詢問“Can I help you?”別人誠心道歉時也不忘道聲:“That's OK.”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靈,正是教材的翻版。
教師也要展示教學環節形象美,讓學生體驗美。現代課堂教學中,要改變以一枝粉筆、一本教科書、一張嘴巴來完成單調乏味的英語教學模式,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用多種美育形式打開學生的心扉。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頗具吸收力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集圖像、聲音、文學、動畫于一體,能起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聞其聲的效果。
教師要注重教學語言藝術美。教學語言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物質外殼,是教師傳情達意的符號系統。它的好壞直接制約著教學活動。枯燥無味的語言缺乏生機,使人產生厭倦的心理情緒,抑揚頓挫的語言充滿活力,能吸引學生,激活思維,使課堂生機盎然,優質高效。因此,英語教學的語言不僅要具有與其他學科一樣的形象性與確鑿性,還應追求語言的音律性,幽默感。
美是創新意識不竭的源泉,美無處不在。英語教師只要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具備了濃厚的美育意識,創設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得心應手,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語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陽光,變成雨露,深深地滲透到學生心里。讓孩子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感悟美、賞析美、體驗美。同時,也讓美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創造力,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以有效的促進和提高。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時間:201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