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校長成功管理的核心詞
時間:2016/4/23
教育家簡介:馬卡連柯,蘇聯教育家。
在15年的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基礎。
作為校長,馬卡連柯對教師和學生極為尊重和信任,他創辦的工讀學校,在世界教育史上已成為實施集體主義教育的典范。
信任是人與人關系中最基礎而又最重要的內容。
有了信任,人們之間可以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有了信任,可以放大彼此之間的資源,營造良好的氛圍與和諧的環境,最終達到共同發展。
因此,信任是決定學校管理成效的一個重要因素,并貫穿于學校管理全過程。
學校的管理要獲得成功,校長必須有威信,但校長的威信不是板起臉孔說教,而是在和教師朝夕相處中,靠校長的坦誠相待、以心換心得來的。
“一個命令是否有權威決定于接受命令的人,而不決定于‘權威者’或發命令的人。”
在管理過程中,校長只有充分信任教師,并取得教師和學生的信任,其威信才能被教師接受并產生影響。
有經驗的校長都知道:有時候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一個充滿信任的眼神、一句關懷體貼的問候,更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
要做到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要求校長從內心深入信任教師,把他們當朋友,與他們分享喜怒哀樂,相信他們的智慧與能力,放心讓他們主動參與學校管理,放手讓他們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信任,是馬卡連柯校長成功管理工讀學校的金鑰匙。
信任,意味著校長在更高層面上的管理觀轉型和管理方式的變革。
校長只有信任教師,才能真正地依靠教師辦事,立足于教師治學;
只有信任教師,才能在學校里形成公正、公開、公平的管理氛圍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讓教師相信校長、學校,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教書育人上;
只有信任學生,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自尊、自強的信念,從而讓學生獲得永不懈怠的動力。
典型案例:信任的力量。
一次,馬卡連柯派卡拉巴林去幾十里外取一筆數額不小的錢。
馬卡連柯對他說:“學校急需一筆錢,要到十數里外的銀行去取,派不出別的人,你去。”
接到馬卡加柯的任務,卡拉巴林不敢相信這種信任,認為校長在捉弄他,他瞪大了眼睛,問:“我去?”然后又挑戰似地說:“校長,我可是當過小偷的。如果我取了錢不回來了,你會怎么辦呀?”
馬卡連柯聽后平靜地回答:“這怎么可能?我相信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快去吧!”然后就埋頭辦公了。
卡拉巴林遲疑地站了一會兒,看馬卡連柯再不答理他,便一跺腳沖出門去。
當卡拉巴林把錢交給馬卡連柯的時候,他要求馬卡連柯再數一遍。誰知,馬卡連柯接過錢袋隨手扔進保險柜,又埋頭辦公了。
喘息未定的卡拉巴林臉憋得通紅,向馬卡連柯吼道:“你為什么不數數那錢?”
馬卡連柯平靜地說:“你在銀行一定數過了,我沒有必要再數,你已經完成了任務,回去休息吧!”
面對校長如此的信任,卡拉巴林事后激動地說:“當我帶著錢在路上時,一路上我在想,要是有人來襲擊我,哪怕有十個人,或者更多,我都會像狗一樣撲上去,用牙咬他們,撕他們,除非他們把我殺死!”
卡拉巴林這樣詢問馬卡連柯:“請您真爽地告訴我,您相信我嗎?”馬卡連柯誠懇地回答說:“過去的事不必提了”、“相信”、“我知道你這個人是跟我一樣的誠實”。這使這位學員深受感動。
他走出馬卡連柯的辦公室,情不自禁地高唱起來:高山背后,飛出一群老鷹,它們邊飛邊叫尋找著美好的生活。
是的,這清脆悅耳的歌聲告訴人們,馬卡連柯以尊重與信任的良藥,醫治好了卡拉巴林那受傷的翅膀,使他懂得了人的尊嚴,認識了人的價值。
后來,這位卡拉巴林終于成了自己老師馬卡加柯的可靠繼承者和得力助手。
深刻啟示:
上面的故事,說明了尊重信任在教育中的力量。
校長應常有這樣的心態:信任學生、信任教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信任,就是校長成功管理必備的狀態。
多和教師商量,多聽取教師和學生的建議,勇于承認自己的失誤并及時修正錯誤,讓每一位教師都有一種被信任的尊嚴感,同時對校長也充滿信任和理解。
這樣,校長快樂,教師溫馨,學生自信,學校必然和諧而充滿勃勃生機。
因此,當校長發現自己就連很小的決定都不斷遭到疑問時,解決的辦法并不在于把精力過多地投入到如何做決定,而是要不斷培養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任感。
策略一:培養可信任的校長師德形象。
校長是學校的核心人物,他的師德形象好壞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員工對他的信任感。
可信任的校長形象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培養:
1、真誠平等。
校長必須不說沒有把握的話,不做沒有把握的事,前后言行一致,說話算數,并且誠實地面對各種人和事物。
該獎的就獎,在進行績效評估時,應該客觀公平、不偏不倚。在分配獎勵時,應該注意其平等性。
2、主動關懷。
校長必須隨時了解員工的工作狀態,有些時候教職工看不到,但如果校長替他們想到了。
例如,發現老師生病,校長主動協助調課,讓老師安心休息等等,貼心的關懷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專業能力。
校長對于學校各種行政與教學等工作,必須具備專業的能力,才能進行最好的判斷與翊。
制訂合理可行的學校工作計劃,是教職工非常關注的焦點,校長如果能引導教職工,提升行政能力,是獲得信任的重要因素。
4、勇于承擔。
校長要主動承擔責任,及時公開地改正缺點錯誤。
只有這樣,教職員工才會毫無顧忌地信任校長,為實現學校的既定目標而拼命工作。
5、堅毅剛強。
面對困境,不可遇事退縮,應堅毅剛強。
6、全心投入。
認真的校長,能夠全心投入校務工作,了解學校發展的條件,掌握有效的契機。
7、心地無私。
校長所做任何決定,都需禁得起“無私”的考驗,不可為校長個人或身邊的親信徇私,否則將造成信任危機。
8、寬容信任。
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校長要有寬大的胸懷。有時候教職工會出現無心的錯誤、過失,是能力受局限和自控能力差的表現,校長唯有寬容和信任才能保護教職工的自尊心,增強他們的信任感。
9、以身作則。
作為校長要使教職工跟著自己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自己就得帶好頭。
10、不小題大作。
校長是學校的核心人物,如果聽到一點小事就大聲嚷嚷,他人會認為校長沒有能力或欠缺修養。
策略二:運用各種人際溝通技巧。
要在工作中運用各種人際溝通技巧,拉近教職工的距離,相互間就會產生友好、信任等心理狀態。
1、積極的傾聽。
校長對于教職工反映的意見或建議,必須專注地傾聽,掌握對方所要表達的重點和要求。
另外,還要為其保密。校長要信任那些可以相信和依賴的教職工。
2、正向的語言。
校長對教職工進行說明、回應或評論時,不應批判、指責或抒發情緒而要使用正向語言引導教職工正確認知事件脈絡。
3、非正式的溝通。
校長可以通過許多非正式溝通來達到溝通效果。
4、校長的祝福。
校長對于教職工的生活或工作情況,真誠地給予祝福,可以累積彼此的信任。
策略三:尋找多種方法與途徑。
校長與教職工之間的信任是非常必要的。校長要尋找多種方法與途徑,讓教職工了解自己,從而贏得教職工的信任。
1、論述辦學理念。
校長可以利用不同的場合,通過文字將自己的辦學理念,脈絡完整條理分明地加以論述。
2、堅持決策。
宣布進行一項決策時,不可因為部分教職工的反對,就輕易退縮。
3、挖掘專長。
校長最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哪一個教職工有怎樣的專長,然后為之尋找表現的機會。
4、謀定后動。
校長對于期望推動的措施,在尚未掌握關鍵人物的反應、學校情境條件、家長的意見之前,不宜貿然推動。
同時,推動任何措施,都必須把配套想好,如果校長常常提出空泛而無法達成的目標,日子久了,教職工就不相信校長了。
5、走動管理。
校長必須到現場走動,與各處室行政人員、教職工聊天、細心觀察,才能掌握依據,作有效的決定,走動時特別需注意:主動加入談話、不要給予評價、不可隨意作承諾、不可流于形式。
6、兌現承諾。
校長能否兌現承諾,是教職工衡量校長是否可信的重要指標。沒有充分的把握之前,不要輕易給予承諾。
策略四:消除誤解,重建信任感。
誤解可能會來自很多方面,面對誤解時一定要冷靜分析誤解產生的原因。通過與個人談話,多傾聽意見和看法,用行動證實“你們最初對我的看法失之偏頗”,這才是消除誤解最佳的解決方法。
1、被誤解時保持冷靜。
面臨誤解時,務必保持冷靜,不可流露情緒,導致事情不可收拾。仔細地傾聽對方訴求的重點在哪里,清楚了解對方的訴求,校長才知道如何回應。
2、不急于反駁或辯解。
員工經常會利用各種會議,提出意見,有些意見的確隱含著對校長的不信任或誤解。
有些人格質疑的事情,需要立即澄清,但有些事情則可先回答
“我會找機會向您說明”來緩和對立的情緒,甚至有些事情僅僅是對方一時的情緒,此時就不必急于辯解,許多事情需要時間來證明。
信任主要是彼此之間對對方的良好的個人品格以及較強的個人能力,都抱有積極的期望。
校長與教師和學生之間和諧信任關系的構建,需要校長在工作中不斷提高個人魅力,展現實力,學會溝通和人際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