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一所學校的“掌舵者”,校長的作用堪比“火車頭”。也常常有人說,一位好校長將會帶起一所好學校,而每一所優質校,都必然有一位好校長較長時段內為學校成功引航。
那么,一位好校長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校長應怎樣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各項素質,從而成為一位好校長呢?近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的一場校長沙龍上,來自北京、河南、海南三地的校長們圍繞著校長領導力的話題展開了熱烈研討。
“誠信正直”是管理素質的基石
校長領導力首先很直觀地表現為一種影響力,影響力有大小、強弱、持久和短暫之別,而這種影響力又取決于校長自身素質。
那么,究竟校長的素質意味著什么呢?在分析校長的素質構成要素時,幾位校長共同探討了有關“素質”的一些理論。
上世紀60年代,哈佛大學教授提出了“冰山模型理論”。根據這一理論,判斷一個人的素質如何,并不是簡單地看一個人智商。可以說,人的整體素質好比一座冰山,顯性部分不過冰山一角,比如這個人看了多少書,懂得專業知識,取得了什么學歷、職稱,擔任什么層級的職務等是不容易被認知的,一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的領導者在管理實踐中,無疑要勝過心胸狹窄、冷淡多疑的領導者。
而“帳篷模型”理論認為,領導力的各個維度——個人能力、承擔后果、誠信正直、創新發展、人際關系等是相互關聯、不可割裂的,每個領導者都有自己的特質,高低水平不一。
哪些素質對校長是關鍵的?有人列出“誠信正直、創新、發展他人、設定挑戰性目標”,而有的人認為應包括“誠信正直、溝通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與對話沙龍的幾位校長在討論中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即對于管理者而言,衡量其是否稱職、是否卓越的最重要的標準,往往不是個人能力大小,而是誠信正直。
目標驅動推動學校變革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海秀中心小學校長張運禮認為,校長應不斷地設定挑戰性目標,推動學校變革。他介紹,該校與海南英語教學項目組合作,以推進本校英語課程建設,就是學校不斷挑戰自我、創新變革的重要環節。
北京市順義區北務中心小學校長孫海霞十分看重校長的問題溝通與解決能力。她介紹,作為北京郊區一所農村校,學校把學生素質提升擺在很重要的高度,而在學校里她們竭力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給孩子們搭建展示的平臺。
據孫海霞校長介紹,學校購買噪音測定設備時,不是由教師去完成,而是選取最調皮的孩子去做測試,啟發孩子尋找問題的根源,由孩子搜集資源、寫報告,探究解決課間噪音問題。
河南省鶴壁淇濱高中校長陶喜羅分享了學校制定挑戰目標,實現高考成績大幅提升的案例。據她介紹,淇濱高中的生源并不占有優勢,面對入學成績偏低的生源,學校認真分析學生,仔細分析問題。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學校制定了富有挑戰性的目標,并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將此目標分解細化,每學期甚至每季度、每月,干部、教師做什么都有很詳盡的任務。
“三年以后,本科上線率大幅提升,我們的目標是50%學生上本科。”陶喜羅校長說,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時,應注意凸顯其特長,結合學生的興趣。“容易實現的目標動力是不足的,而過高的目標又是不現實的,所以需要校長首先仔細分析問題,認真設定合理的目標。”
校長戰略思維決定學校站位
北京師范大學高級管理者發展中心執行主任趙實認為,作為一所學校的“掌舵者”,校長不僅要科學地設定目標,而且要抓住目標的關鍵點,分解目標,分析問題,而這些素質又和校長的戰略思維密切相關。
北京市石景山區六一小學教學主任瞿麗,通過該校一個典型事例闡述了學校站位和校長戰略思維的重要價值。據她介紹,2011年校長發現手持移動終端進課堂及由此可能帶來的課堂教學變革,但當時學校經費困難。
瞿麗介紹,為了克服困難,當時校長不僅決定要想辦法購買那些設備,還有設立科研課題,從科研方面首先搶占一片“高地”。幾年下來,學校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尋找到新的生長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發展中心等來自世界各地的教科文組織專家曾進校指導。學校教師們普遍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做探究,在語數英三學科進行大循環的教學模式下,學校將整個知識脈絡梳理出來,不從小的知識點學習,而是打通年級和班級之間的界限,進行大循環教學。
“學校發展沒有較高的站位就會步別人的后塵。”瞿麗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學校這幾年的發展,說明了校長戰略思維的重要性。校長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不斷地進行變革創新,否則發展的路子就會非常小。”
在討論中,幾位校長認為推動變革和創新是相關聯的,這也是校長素質中一個重要的方面。
要成就自己先要成就別人
北京市昌平區霍營中心小學校長王斌認為,發展他人應是校長的一項重要素質。他表示,人是整個學校應關注的第一要素,關注人成長人,應該是學校管理工作一以貫之的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要想成就自己,先要成就別人。
王斌校長說,要讓自己的老師在校內有立足點,在市場有競爭力。在校內有他們自己的成長發展空間,并創造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的空間。而在干部培養層面,要讓中層干部有更多施展才干的空間。評價一個教研組長,是看他影響了多少人,帶動了多少人,發展了多少人,這應是評價中的關鍵。
王斌校長還列舉了一個事例,他的學校近五年內兩次舉校搬遷,在外部基礎設施并不完備的情況下,學校在43天內順利完成搬遷。“如果學校老師不是緊密團結,同心協力,很難辦到”。
他介紹,學校的氛圍非常好,干部教師都緊密團結在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他作為校長,所做的絕大部分工作就是讓老師和干部在這樣的良好氛圍中都能得到成長和發展,而干部和教師的發展,就是學生和學校發展的根本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