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如何才能做到保證成績的同時還讓學生和老師很輕松?北京的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說了三項秘訣。
秘訣一:教師人氣指數
“我們的學生和老師只是看起來很輕松,其實很勤奮,尤其是老師,對自己要求高,因為人大附中非常看重教師的人氣指數。”翟小寧解釋說,“好的教育等于好的教師加上好的師生關系,判斷依據就是看老師在學生和家長中的受歡迎程度。”
他認為,世界上最神圣的關系有兩種,一種是親子關系,還有一個就是師生關系。學生時期老師給學生的關愛,學生可能一輩子都會記住。因此,在人大附中,老師會努力在課堂上,在學生身上花功夫。許多學生跟老師的關系,比跟家長更親。
擔任語文教師多年的翟小寧,曾在某講座現場即興朗誦了一段《荷塘月色》,一字不錯,技驚四座。“因為我為這堂課花過功夫,曾經花了一個暑假的時間來備課。在學生眼中,我是一個會‘吃書’的老師。”
這位校長還多次在家長會上強調,不要強迫孩子!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他覺得每個孩子都有特長,或許是語文好、數學好;又或許體育好、繪畫好;也可能溝通能力強等等。一位好的老師能看到每個孩子的長處,幫學生走出迷茫,發現自我。
秘訣二和三:讓學生感到幸福
除了教師人氣指數,人大附中的另外兩項秘訣,分別是:教學數據及時到位的分析,有利于學校總結提煉教育經驗;
教師價值觀的引領,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校感到幸福,偶爾還有小驚喜。
人大附中越受學生歡迎的班主任,越會制造驚喜。某次足球比賽,有個班實力明顯不如對手,事先就知道必輸無疑。當學生們輸了比賽,垂頭喪氣回到教室,沒想當班主任已經點亮一屋子蠟燭,要給他們慶功,夸他們堅持到了最后。學生比贏得比賽更高興。
“這種愉悅感,在學習上尤其重要。”翟小寧說,“學習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樣。我經常會去國外學校考察,發現那些頂尖的學校,都很注重學術和學習質量,所以學生都很艱苦勤奮。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而老師的工作,就是啟發學生尋找興趣點,把學習變成一件愉快的事。”
在這所牛校,曾有學生放棄暑假去野外做科考,這樣的現象不是個例。他們覺得這樣的學習很有意思,哪怕花費時間和精力,所以大家覺得人大附中的學生很輕松。
翟小寧分享了一些人大附中老師給學生推薦的經典作品。除了不少學校都會推薦的書單,還有交響樂、書法、國畫作品推薦。比如交響樂,有柴可夫斯基的《悲愴》、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等;書法作品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蘇軾的《寒食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等。
對于這份“推薦清單”,翟小寧說,現代社會不僅僅是文字教育,也希望學生能多接觸一些古典音樂、書法等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