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為了激發學生的背誦熱情,我們常常看到老師與學生一起展開背誦比賽。我問過一位教師:“你不怕比不過學生嗎?”那位老師笑笑說:“課文在上課前就背好了,要是輸給學生該多丟人!”“如獲至寶”的我也多次借用,結果不言而喻,在學生贊嘆聲中,自我感覺良好,可直到一天我看到這樣一篇文章:
有個酒店的湖蟹很有名。湖蟹在進蒸籠前需要用塑料繩捆綁起來,不僅煩瑣而且一不小心還會被湖蟹夾住手。所以,每次綁湖蟹都是廚師長親自帶頭,這樣其他員工才會加入進來。一天,這個酒店需要招聘一名廚師長。
有兩位廚師同時來應聘,按常規,兩人將各自試崗三天。第一位應聘者很勤快,也很有管理頭腦。他除了自己帶頭外,還經常與其他廚師進行綁湖蟹比賽。比賽的時候,大家都盡量加快速度,但是,無論其他廚師怎樣努力也趕不上他,包括酒店老板在內的所有人都為他嫻熟的手法所折服。
另一名應聘者,同樣也是一位非常有管理經驗的廚師。每天一開始綁湖蟹他就號召大家來比賽,但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位廚師的手腳并不快,雖然他的喊聲最大。每次一開賽,別的廚師一認真起來就能超過他,這幾乎成了大家的笑料。
很快到了決定聘用誰的時候。結果,老板錄用了第二位,所有人都懷疑是聽錯了——作為一名廚師長,干活的效率竟然比手下員工還低,那怎么服眾啊?
酒店老板說出了其中的奧秘:“第一位應聘者雖然手腳很快,也很有發動精神,但是正因為他沒有人可以超越,久而久之會讓大家缺乏自信和動力。而第二位廚師雖然手腳慢,但他逼迫大家既興奮又緊張地拼命加快速度,每個人都在無意識中提高了勞動效率。作為一個管理人員,他的價值不在于個人創造的效益如何,而是他所管理出來的整體效益如何!輸給下屬,這是一個管理者的智慧和胸襟。”
其實老師也是一名管理人員,管理著學生,他的價值也不在于個人的能力有多高,是否記憶超群、才高八斗,而是在于他管理出來的學生能有多高的水平。我們怕輸給學生是我們內心所謂的“師道尊嚴”在作祟,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已說過“師不必不如弟子”,是我們自己把“師道尊嚴”狹義地理解成只有在學生面前表現得什么都比學生強,才能有尊嚴。其實這恰恰反映出了我們內心的不自信和淺薄。
更重要的是,當老師在學生面前表現得無所不能時,往往會導致學生的惰性和依賴心理以及自信心的嚴重喪失,出現“老師不教,學生就不去學,也不會學”的現象。有老師曾提到這樣一件事:一次她臨時有事,不能上課,就留給學生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自學課文。那是一篇內容比較簡單的自讀課文,她感覺學生自學了一節課,應該沒問題了,后來就沒有再講。結果期末復習的時候,學生竟然“委屈”地對她說:“老師,這篇課文,你還沒有講呢。”
當我們抱怨學生越來越不會學習的時候,應該沉下心來反思一下,是不是因為我們太能干才導致學生的無能呢?被稱為“知心姐姐”的兒童教育專家盧勤就曾說過:“弱”媽媽教出“強”孩子。同樣“強”老師也會教出“弱”學生。“強”老師在課堂上的磁場超強,學生失去了對知識學習、探究的欲望,只剩下看或“亦步亦趨”的份兒,學生的能力從何而來?一位老師如果不能通過課堂教學實實在在提高學生的能力,他無論怎樣才華橫溢,都不是一位合格的老師。
所以課堂上老師應是一個管理者,而不是一個表演者。有人曾形象地用“教師搭臺,學生唱戲”這句話來概括新課標下的課堂。所謂“搭臺”就是需要教師這位課堂的管理者構建適合學生思維發展的問題情境,以便更有效地組織學生“唱戲”。所以,我們不妨退居幕后,做一個智慧的“弱”老師吧,讓我們的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