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以管理嚴格著稱,學校的“三不準”、文明習慣“八要八不要”、學生“尊師重道十條規范”、學生學習生活“十條戒訓”等校規,一些人不免發出疑問,這些嚴格的要求和細節的規范,學校和學生是如何做到的?錦城的獨特秘密在于:學生自律,習慣養成。錦城學院的學生將外在的要求,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和習慣,形成了自律的風氣;在這里,不僅有團委、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學生自治組織,更具特色的是,錦城學院還有學生自律委員會、學生助管、助教、助研團隊,他們可以廣泛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自己做校園生活的主人。
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自律管理
“最好的教育,就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最好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在錦城學院,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主要體現在自律管理。
建校伊始,錦城就有一個人數眾多的學生組織叫大學生自律委員會,這是錦城學生自發成立的學生自治團體,每年都能夠吸引近千名學生自愿加入。大學生自律委員會對錦城學生自律管理傳統和自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他們積極倡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律管理、自我服務。在大學生中廣泛而深入地開展了晨跑、晨讀、晨練,遵章守紀、尊師重道,有規律的作息和生活,全身心投入學習、生活和實踐等活動,得到了大學生的積極響應。他們積極行動,帶領廣大學生把校園的規范和要求轉化為學生自己自覺自律,養成行為習慣。
什么樣的寢室學生最喜歡,什么樣的班級學生最自豪,什么樣的校園學生最愛戴,“把寢室、班級、校園當做自己的家”,自主設計、自己動手布置的寢室、班級和校園,學生最喜歡,也最珍惜。在班級中,學生自己民主選舉產生組織機構,自己制定班規、班級目標和規劃。錦城學院學生班團文化建設后,近400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班名、班旗、班徽、班歌、班訓等班級文化符號;錦城學院有4000多個學生寢室,學生設計創設自己寢室的室名、室訓、寢室公約、寢室文化墻、寢室榮譽墻、寢室周會、寢室公益金、寢室運動日等項目或活動,把寢室當家來建設;“書畫、花草進寢室”項目充分展示了錦城學子的才華和活力。從寢室到班級的自我管理,無處不體現出錦城學子已經深深愛上了他們的美麗校園,無處不體現錦城學生已經成為校園生活的主人。
在錦城,有一個公園叫“青年公園”,有一個田園叫“學生農場”,都是學生自己設計和開墾的,并由學生自己管理;錦城校園的一些樹木是學生自己栽種和維護的,并用學生自己的名字來命名;教學樓、圖書館、校園廣場有學生自己的愛心責任區。對自己付出心血的校園,學生充滿了珍惜和愛戴。
一位自律委員會的學生告訴我們:“參加大學生自律委員會讓我們有了一個可以自由發展的空間,讓我們明白一個成熟、成功的人首先是一個懂得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控制自我的行為、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理性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自覺抵制誘惑、嚴格自律、自己做自己主人的人。”
民主的開始,職業的預備——參與管理
在錦城學院,服務于學生是所有校園管理、后勤服務的最大價值。民主意識的啟迪在于要參與其中,錦城學院學生助管、助教、助研制度,就是學生民主管理、參與管理的體現;學生助管、助教、助研的身份和角色,更是學生走向社會后作為管理者、服務者的職業體驗和預備。
在學校的各大職能部門和各系的活動中,都能看到學生助管們忙碌而自信的身影。院長的學生助理積極到同學中開展專題調研,為學校領導提供解決學生學習、生活和實踐問題的參考;圖書館館長的學生助理積極開展讀者薦書活動,讓成千上萬部學生喜歡的讀物擺上了書架;食堂管理科的學生助理每周定時開展食堂食品衛生檢查,開展“十大美食”評選并授牌,讓同學們能夠放心地吃到干凈、美味的飯菜;學生工作部的學生助管積極參與到評獎評優、助學貸款、保險理賠等服務工作中,讓公正、公平、公開深入學生心里。學生助管、助研和助教崗位,讓學生廣泛地參與到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參與權,維護自己的切身權益,讓大學生能自由發出“聲音”,加強了學生的歸屬感,樹立了學生“主人翁”意識。
來自會計系的曾雨絲同學受聘擔任過副院長的學生助理和學校的外事學生助理職務,兩年的助管經歷使她在思維和做事上有很大提升,幫助她在畢業后成功申請到美國肯特州立大學碩士研究生獎學金。大批學生在校園里的助管經歷,成為他們人生發展的寶貴財富。
由學生會、學生自律委員會、學生助理聯合會組織的“學在錦城、共話成長”師生懇談會和“青年會客室”是錦城學院學生與學院領導面對面溝通的主要平臺,是學生參與學校事務又一形式。師生懇談會和“青年會客室”每兩周舉行,學校領導和師生代表會聚一堂,代表們把從同學中收集的數百條意見和建議提交大會討論。會上,無論是學校與學生的發展,還是校園行為習慣養成,亦或是超市或食堂價格,都是代表們關注的焦點。對于學生反映的各種問題,都有專人記錄。屬于一般性的問題且在職權范圍內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不在職權范圍內的事項,轉至其他校級領導或相關科室負責人盡快處理;重大事項提交院務會研究解決。除了師生懇談會的形式外,學校還積極建構起校長接待日、校長信箱、部長(系領導)接待日、部長(系領導)信箱、論壇、輿情簡報等多樣化、立體化的日常民主渠道,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以保障學生意見的及時反饋。
學生廣泛地參與到學校的教學管理和學風建設中。錦城學院有學風建設學生督導助理中心,50多名受聘的學風督導學生助理每人每周都至少要聽兩節完整的課,并從課堂概況、教師方面、學生投入和課堂程序等方面進行詳細記載和意見收集。每周查課的結果都按時匯總,呈報校長及相關部、系領導,讓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得到反饋和整改,對學校學風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每個教師都聘有自己的學生課程助教,學生課程助教通過帶動班級同學開展學習交流討論,主動探究學習方法,把學生在該學科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對課程的意見反饋給老師,讓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效率和效果上都得到顯著的提高。
學生在民主參與和服務過程中的角色轉變和換位思考,使其對國家政策、學校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措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建立了用“同理心”思考問題的方式。這不僅鍛煉了學生應對各種事務的實踐能力,更培養了一種民主參與的主人翁意識,提前進入了“職業”狀態,為學生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