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喜歡什么樣的學生?
時間:2014/5/24
在自主招生中,名校究竟考查哪些內容?它們又歡迎什么樣的學生?在這里,請聽校長們“真心告白”。
華東師大二附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超越
對于華二到底喜歡什么樣的學生,何曉文校長的回答是:除了學業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積極向上,思維敏捷,有獨立意識和創新精神。“我們希望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不唯書,不唯上,對未知世界充滿興趣,并敢于不斷超越自我。”
由于之前通過學校網站完成信息登錄的考生人數較多,學校表示將對已登錄的考生進行初步篩選,并于4月3日后通過短信通知的方式陸續告知考生參加各項招生活動。
如果有學生錯過了網上登錄,也不用著急,記者從內部渠道了解到,華二這次招生活動采取全開放式,歡迎有志于報考的考生走進校園,近距離與老師、學長溝通,即使沒有登錄報名的考生,他們也同樣歡迎。
開放日這一天,學校會組織學生參觀校園,讓他們走進實驗室動手體驗,還會有一些關于心理方面及領導力方面的小組活動。至于之后的復選和推薦生面試的具體考察形式還未最終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會采取筆試。相關負責老師透露,今年很可能模仿上海紐約大學的招生,采取一日營的形式,通過多種團隊活動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考察。有學生擔心自己性格內向,在這類活動中會吃虧,何曉文校長表示不必擔憂,學生只要真實表現,自信表達,機會都是均等的,學校更為看重的是學生的獨立思想、表達意愿和合作謙讓。
控江中學:“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面對這個話題,特級校長、控江中學校長張群,顯得十分平靜,直率地說“學校喜歡什么樣的學生,不是個人偏好,而是著眼于可育之才。如果真說喜歡的話,我們也許更喜歡有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以及具有一定能力的初中生,因為在我看來,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這位長期從事中學教育,并以富有思想和真知灼見著稱的校長,對高中人才培養很有想法。他認為,學校喜歡的學生所指的品格主要還是出自于對教育的基本認識。育人始終是高中的目的所在,這是教育的本原決定的,而如果把眼光僅盯在分數上是不行的,因為分數不能說明一切。他指出,人皆有才,人有所長,揚長培養,人皆成才。
張群校長曾作為“影子校長”到過美國數月,通過實地參觀和貼身學習,對美國高中的情況較為了解,返滬后曾撰寫了一系有關文章,還出了一本反映“影子校長”體會與感悟的書。在說起美國高中時,他說,美國高中注重培養學生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在學校方面非常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發展個性,每個學生一人一張課表,也沒有主、副課之分。因此,畢業的學生后勁比較足。他發現,當地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成為學習之外最重要的品質。
控江中學倡導學生的自主發展意識,也注重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并通過創設條件,讓高中生脫穎而出。湊巧的是,當記者到校采訪時,有一對夫婦也來到學校,向張校長報告好消息,原來他們的兒子劉遠哲,高二從控江中學赴美國讀高中,今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愛丁堡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已發來錄取通知書,“我們還在等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通知書”,學生的母親興奮地說。“是你們學校成就了我的兒子,如果不是學校特招,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學生的父親道出了原委。原來,小劉是作為自薦生被錄取進控江的。“當初面試時,我發現小劉頭腦很靈敏,也很聰明,但就是筆試稍遜一籌,且學習習慣不太理想。當初學校是作為教育教學試驗招進來的,想看看面對這樣的學生,同時試驗能否讓其成才。我記得有一次要參加創新大賽,我還同意他請假的。后來他在不少創新大賽中獲獎。”張校長認為,在現在的考試體制下,有一些學生并不能完全能夠走出來,踏上一條成功之路。好的學校就是要為學生開“方便”之門,讓他們有機會成長。
在談到控江為何喜歡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比較好的初中生時,張校長認為,學習興趣是一個人的前行動力,有了興趣,就有可能成為愛好,甚至專長,就會忍受旁人難以承受的一切,而好的習慣受益終身,并能支撐長遠發展,至于能力是成長的本領,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他表示,控江中學致力于在培養有出息的高中生中,堅持立足教育本原,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自主發展教育”是控江辦學的最大特色。學校自90年代初,在全市率先提出“自主發展教育”的思想以來,任憑社會上刮什么風,任憑學校內部人事發生什么變遷,幾代控江人始終咬住自主發展教育這座“青山”不放松,并不斷賦予自主發展教育以新的內涵。即便在高考升學率的重壓之下,學校也從未加班加點,從未加重過學生的負擔,而是致力于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育質量節節攀升,躋身全市高中的前列。特級校長,校黨總支書記、常務副校長姜明彥表示,控江要為學生創造自主成才的更多機會,教師要做一個回歸育人的原點,尋找教育真諦的好老師。而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的進一步培養,將是學校育人的重點。
七寶中學:歡迎在各領域有突出專長的學生
七寶中學歡迎怎樣的學生?被學生親切稱呼為“海哥”的校長仇忠海表示,他們歡迎基礎知識扎實,且在學科學習、體育、科技創新、藝術等各領域有突出專長和良好培養潛質的優秀應屆初中畢業生。例如學科特長可以是在初中階段曾獲得市教委核準的各類學科競賽等第獎,也可以是初中學業成績須始終名列年級前10%或初三階段成績迅速上升至年級前10%的學生。科技特長包括曾獲得“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或“上海市明日科技希望之星”稱號,也可以是獲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以上項目的學生等。
除了以上條件外,七寶中學副校長李嘯瑜補充說,學校選才“不唯分”,而是關注學生的發展潛質。因此,學校也非常歡迎初中校園中的各類“小達人”來報考,如書法達人、圍棋達人、橋牌達人,包括現在最流行的漢字聽寫達人等。“三年前,我們學校錄取了一位在初中達人秀中表現搶眼的學生,這位學生不僅綜合素質較高,而且模仿邁克·杰克遜惟妙惟肖。”李校長說,經過三年的高中學習,這位學生剛剛獲得上海交大2014年自主選拔科技創新潛質人才的預錄取資格。
讓“海哥”引以為傲的是,在如今的七寶中學,每位學生為自己能有一個以上的課題并伴隨三年高中生涯感到自豪;每位老師為能夠指導學生課題而感到驕傲;每年暑假總有100多位學生奔赴高校、科研院所參與社會調查及課題研究;每年都有100多位學生在上海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
市西中學:中學生當“志存高遠、好學力行”
市西中學在關注學生綜合素養和學業成績的同時,還重視學生的四方面品質:
1.尊重規則會選擇
尊重規則是現代人基本的文明素養,現代社會就是在法律的框架下運行的。市西中學非常重視對學生尊重規則的意識培養和行為養成。因此,在自主招生中會關注學生對規則的理解,并觀察學生相應的行為表現。
2.合作包容有愛心
教育是更好地實現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過程,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地把握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合作主要表現為人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市西中學非常關注學生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因此是否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是否愿意幫助別人,是市西中學自主招生過程中的觀察點。
愛心,表現為對自己的珍愛、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愛,對社會和大自然的熱愛,以博愛之心去面對身邊的一切,承擔起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和大自然的責任。
3.實踐創新善質疑
市西中學非常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這方面學校是有傳統的,見習居委主任、“掃大街”活動、赴南京考察、紅色之旅等等,這些項目已經堅持了二十多年。近年來,學校又新增了很多實踐項目,如尋找身邊的市西校友、暑期文化游學等。我們對學生在社會實踐方面有較高要求,在自主招生過程中要求學生提供自己在初中階段參與校內外各種實踐活動的材料,納入到自主招生綜合測評中。
從創新角度來說,我們的自主招生包含了科技特長的專項招生,這些學生除了普通的測試外,我們還增加了科技創新專項測試,檢測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善于質疑,善于提出問題是優秀學生的一種重要內在素養。在自主招生中,如果有學生能抓住機會提出高質量的問題,肯定能在面試中加分。
4.身心健康全人格
市西中學在上世紀就提出了“人格+學力”教育,學校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發展,更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市西中學始終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從今年開始,我們將借鑒國際課程中對學生開展生涯規劃和學生發展指導的做法,對2014級新生將從高一開始,開展基于學生個性分析和學業診斷的個別化的生涯規劃和學業發展指導,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
南洋模范:“好奇心、求知欲、進取心”很重要
“有著發現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強烈的進取心”,特級校長、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校長高屹在談到喜歡什么樣的初中生時,用這三句話加以概括。
高校長認為,好奇心,表現為學生有對自然、社會的發現眼光,是未來創新素養的因子;求知欲,是學生保持刻苦鉆研精神的元素;而進取心則體現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價值追求。他說,初中生正處在成長的重要階段,學習成績好是好事,但成績有點不理想也沒有多大關系,擁有這些好的品質才能彌補過去學習的弱勢。他指出,要求初中生已經相當成熟,這是不可能的。高中學校的任務,就是為具有潛能的初中生打通成才的通道。
高校長說:“我們歡迎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又具有一定特長的學生,比較在意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在學校中表現出來的處事能力。”據說,南模在面試推薦生和自薦生時,看中身體素質好的,同時又能吃苦的學生,太矯情的并不喜歡。學校會將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考察作為面試的一個重要選項,會詢問初中生會不會燒菜之類的生活能力問題。
“閱讀面要再開闊一點,進來的學生要讀懂教科書外,還要讀懂自然之書、社會之書,什么都應當讀一點,科學的,科幻的、生活的,等等。同時在全面發展的同時,要形成一些特長。
延安中學:具有“問題意識”的學生最有后勁
校長郭雄道:“延安喜歡對問題具有敏銳性的學生,具有合作精神和進取態度”,并認為這樣的學生在高中學習有潛能,到了大學有后勁,也比較符合時代需要的創新人才的特征。他強調,“問題”,就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能看出問題,就能找到提升分析能力的鑰匙。
“要讓對問題的敏銳性成為一種習慣”,學校老師也認為這種習慣對出色完成高中學習和未來大學學習具有奠基性的意義。
這種敏銳性,主要表現為對問題的寬度和深度上,要有責任意識的催化,要有第三只眼觀察事物的慧眼,要有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的慧根。在延安的創新素養培育中,“問題”導向十分明確,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通過科學小課題研究,發育這種“問題”意識。在自主招生中,“人機對話”的出題思路也與此有關。
延安中學對學生的培養,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即“做更好的伙伴,做更好的自己”,要做到這一點,起源于對“問題”的把握。郭校長說,學校十分注重在發現“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和進取精神。引言:育人始終是高中的目的所在,這是教育的本原決定的,而如果把眼光僅盯在分數上是不行的,因為分數不能說明一切。他指出,人皆有才,人有所長,揚長培養,人皆成才。
在自主招生中,名校究竟考查哪些內容?它們又歡迎什么樣的學生?在這里,請聽校長們“真心告白”。
華東師大二附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超越
對于華二到底喜歡什么樣的學生,何曉文校長的回答是:除了學業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積極向上,思維敏捷,有獨立意識和創新精神。“我們希望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不唯書,不唯上,對未知世界充滿興趣,并敢于不斷超越自我。”
由于之前通過學校網站完成信息登錄的考生人數較多,學校表示將對已登錄的考生進行初步篩選,并于4月3日后通過短信通知的方式陸續告知考生參加各項招生活動。
如果有學生錯過了網上登錄,也不用著急,記者從內部渠道了解到,華二這次招生活動采取全開放式,歡迎有志于報考的考生走進校園,近距離與老師、學長溝通,即使沒有登錄報名的考生,他們也同樣歡迎。
開放日這一天,學校會組織學生參觀校園,讓他們走進實驗室動手體驗,還會有一些關于心理方面及領導力方面的小組活動。至于之后的復選和推薦生面試的具體考察形式還未最終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會采取筆試。相關負責老師透露,今年很可能模仿上海紐約大學的招生,采取一日營的形式,通過多種團隊活動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考察。有學生擔心自己性格內向,在這類活動中會吃虧,何曉文校長表示不必擔憂,學生只要真實表現,自信表達,機會都是均等的,學校更為看重的是學生的獨立思想、表達意愿和合作謙讓。
控江中學:“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面對這個話題,特級校長、控江中學校長張群,顯得十分平靜,直率地說“學校喜歡什么樣的學生,不是個人偏好,而是著眼于可育之才。如果真說喜歡的話,我們也許更喜歡有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以及具有一定能力的初中生,因為在我看來,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這位長期從事中學教育,并以富有思想和真知灼見著稱的校長,對高中人才培養很有想法。他認為,學校喜歡的學生所指的品格主要還是出自于對教育的基本認識。育人始終是高中的目的所在,這是教育的本原決定的,而如果把眼光僅盯在分數上是不行的,因為分數不能說明一切。他指出,人皆有才,人有所長,揚長培養,人皆成才。
張群校長曾作為“影子校長”到過美國數月,通過實地參觀和貼身學習,對美國高中的情況較為了解,返滬后曾撰寫了一系有關文章,還出了一本反映“影子校長”體會與感悟的書。在說起美國高中時,他說,美國高中注重培養學生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在學校方面非常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發展個性,每個學生一人一張課表,也沒有主、副課之分。因此,畢業的學生后勁比較足。他發現,當地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成為學習之外最重要的品質。
控江中學倡導學生的自主發展意識,也注重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并通過創設條件,讓高中生脫穎而出。湊巧的是,當記者到校采訪時,有一對夫婦也來到學校,向張校長報告好消息,原來他們的兒子劉遠哲,高二從控江中學赴美國讀高中,今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愛丁堡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已發來錄取通知書,“我們還在等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通知書”,學生的母親興奮地說。“是你們學校成就了我的兒子,如果不是學校特招,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學生的父親道出了原委。原來,小劉是作為自薦生被錄取進控江的。“當初面試時,我發現小劉頭腦很靈敏,也很聰明,但就是筆試稍遜一籌,且學習習慣不太理想。當初學校是作為教育教學試驗招進來的,想看看面對這樣的學生,同時試驗能否讓其成才。我記得有一次要參加創新大賽,我還同意他請假的。后來他在不少創新大賽中獲獎。”張校長認為,在現在的考試體制下,有一些學生并不能完全能夠走出來,踏上一條成功之路。好的學校就是要為學生開“方便”之門,讓他們有機會成長。
在談到控江為何喜歡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比較好的初中生時,張校長認為,學習興趣是一個人的前行動力,有了興趣,就有可能成為愛好,甚至專長,就會忍受旁人難以承受的一切,而好的習慣受益終身,并能支撐長遠發展,至于能力是成長的本領,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他表示,控江中學致力于在培養有出息的高中生中,堅持立足教育本原,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自主發展教育”是控江辦學的最大特色。學校自90年代初,在全市率先提出“自主發展教育”的思想以來,任憑社會上刮什么風,任憑學校內部人事發生什么變遷,幾代控江人始終咬住自主發展教育這座“青山”不放松,并不斷賦予自主發展教育以新的內涵。即便在高考升學率的重壓之下,學校也從未加班加點,從未加重過學生的負擔,而是致力于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育質量節節攀升,躋身全市高中的前列。特級校長,校黨總支書記、常務副校長姜明彥表示,控江要為學生創造自主成才的更多機會,教師要做一個回歸育人的原點,尋找教育真諦的好老師。而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的進一步培養,將是學校育人的重點。
七寶中學:歡迎在各領域有突出專長的學生
七寶中學歡迎怎樣的學生?被學生親切稱呼為“海哥”的校長仇忠海表示,他們歡迎基礎知識扎實,且在學科學習、體育、科技創新、藝術等各領域有突出專長和良好培養潛質的優秀應屆初中畢業生。例如學科特長可以是在初中階段曾獲得市教委核準的各類學科競賽等第獎,也可以是初中學業成績須始終名列年級前10%或初三階段成績迅速上升至年級前10%的學生。科技特長包括曾獲得“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或“上海市明日科技希望之星”稱號,也可以是獲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以上項目的學生等。
除了以上條件外,七寶中學副校長李嘯瑜補充說,學校選才“不唯分”,而是關注學生的發展潛質。因此,學校也非常歡迎初中校園中的各類“小達人”來報考,如書法達人、圍棋達人、橋牌達人,包括現在最流行的漢字聽寫達人等。“三年前,我們學校錄取了一位在初中達人秀中表現搶眼的學生,這位學生不僅綜合素質較高,而且模仿邁克·杰克遜惟妙惟肖。”李校長說,經過三年的高中學習,這位學生剛剛獲得上海交大2014年自主選拔科技創新潛質人才的預錄取資格。
讓“海哥”引以為傲的是,在如今的七寶中學,每位學生為自己能有一個以上的課題并伴隨三年高中生涯感到自豪;每位老師為能夠指導學生課題而感到驕傲;每年暑假總有100多位學生奔赴高校、科研院所參與社會調查及課題研究;每年都有100多位學生在上海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
市西中學:中學生當“志存高遠、好學力行”
市西中學在關注學生綜合素養和學業成績的同時,還重視學生的四方面品質:
1.尊重規則會選擇
尊重規則是現代人基本的文明素養,現代社會就是在法律的框架下運行的。市西中學非常重視對學生尊重規則的意識培養和行為養成。因此,在自主招生中會關注學生對規則的理解,并觀察學生相應的行為表現。
2.合作包容有愛心
教育是更好地實現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過程,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地把握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合作主要表現為人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市西中學非常關注學生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因此是否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是否愿意幫助別人,是市西中學自主招生過程中的觀察點。
愛心,表現為對自己的珍愛、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愛,對社會和大自然的熱愛,以博愛之心去面對身邊的一切,承擔起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和大自然的責任。
3.實踐創新善質疑
市西中學非常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這方面學校是有傳統的,見習居委主任、“掃大街”活動、赴南京考察、紅色之旅等等,這些項目已經堅持了二十多年。近年來,學校又新增了很多實踐項目,如尋找身邊的市西校友、暑期文化游學等。我們對學生在社會實踐方面有較高要求,在自主招生過程中要求學生提供自己在初中階段參與校內外各種實踐活動的材料,納入到自主招生綜合測評中。
從創新角度來說,我們的自主招生包含了科技特長的專項招生,這些學生除了普通的測試外,我們還增加了科技創新專項測試,檢測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善于質疑,善于提出問題是優秀學生的一種重要內在素養。在自主招生中,如果有學生能抓住機會提出高質量的問題,肯定能在面試中加分。
4.身心健康全人格
市西中學在上世紀就提出了“人格+學力”教育,學校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發展,更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市西中學始終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從今年開始,我們將借鑒國際課程中對學生開展生涯規劃和學生發展指導的做法,對2014級新生將從高一開始,開展基于學生個性分析和學業診斷的個別化的生涯規劃和學業發展指導,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
南洋模范:“好奇心、求知欲、進取心”很重要
“有著發現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強烈的進取心”,特級校長、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校長高屹在談到喜歡什么樣的初中生時,用這三句話加以概括。
高校長認為,好奇心,表現為學生有對自然、社會的發現眼光,是未來創新素養的因子;求知欲,是學生保持刻苦鉆研精神的元素;而進取心則體現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價值追求。他說,初中生正處在成長的重要階段,學習成績好是好事,但成績有點不理想也沒有多大關系,擁有這些好的品質才能彌補過去學習的弱勢。他指出,要求初中生已經相當成熟,這是不可能的。高中學校的任務,就是為具有潛能的初中生打通成才的通道。
高校長說:“我們歡迎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又具有一定特長的學生,比較在意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在學校中表現出來的處事能力。”據說,南模在面試推薦生和自薦生時,看中身體素質好的,同時又能吃苦的學生,太矯情的并不喜歡。學校會將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考察作為面試的一個重要選項,會詢問初中生會不會燒菜之類的生活能力問題。
“閱讀面要再開闊一點,進來的學生要讀懂教科書外,還要讀懂自然之書、社會之書,什么都應當讀一點,科學的,科幻的、生活的,等等。同時在全面發展的同時,要形成一些特長。
延安中學:具有“問題意識”的學生最有后勁
校長郭雄道:“延安喜歡對問題具有敏銳性的學生,具有合作精神和進取態度”,并認為這樣的學生在高中學習有潛能,到了大學有后勁,也比較符合時代需要的創新人才的特征。他強調,“問題”,就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能看出問題,就能找到提升分析能力的鑰匙。
“要讓對問題的敏銳性成為一種習慣”,學校老師也認為這種習慣對出色完成高中學習和未來大學學習具有奠基性的意義。
這種敏銳性,主要表現為對問題的寬度和深度上,要有責任意識的催化,要有第三只眼觀察事物的慧眼,要有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的慧根。在延安的創新素養培育中,“問題”導向十分明確,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通過科學小課題研究,發育這種“問題”意識。在自主招生中,“人機對話”的出題思路也與此有關。
延安中學對學生的培養,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即“做更好的伙伴,做更好的自己”,要做到這一點,起源于對“問題”的把握。郭校長說,學校十分注重在發現“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和進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