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班入軌的幾點策略
時間:2014/5/19
一、努力營造良好開局
案例一:和學生握握手,不給學生“下馬威”
跨入新的校園,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面孔,高一學生在感到新鮮、好奇的同時,也會感到緊張和不安。他們坐在新的教室里最想知道自己的班主任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他們會留心觀察班主任的動作、表情,細心傾聽班主任的每一句話。如果第一次見面,班主任擔心以后會鎮不住學生就急于板起臉孔,宣布自己的規章制度,給學生一個“下馬威”,無疑是給學生緊張的心理上再添了一份恐懼。第一天見面,我總是微笑地進行自我介紹:“老師很高興認識大家,高中生活精彩而短暫,我們要珍惜在同一個屋檐下共同奮斗的日子,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會互相支持,愉快地度過高中生活。”以微笑拉近師生之間生疏的關系,用緣份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梁,再適當加上一些鼓動性的話,留給學生和藹可親的第一印象,接下來我會走下講臺和學生逐一握握手。讓握手這個成人動作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讓學生感覺到在老師眼中自己是大人,已告別了初中孩子的時代,應該逐步學會自我培養、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
案例二:收集創意,精心包裝教室
以包裝教室為突破口,提供機會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剛開學就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共同的家園”,每年學生們都能提出許多好點子。如:在教室的角落放置一些植物盆栽;在掛鐘的下方貼上“青春無價”的大字;兩側懸掛優美的山水畫,并配以“無限風光在險峰”進行注釋;對衛生角進行了改裝,把不同功能的抹布和笤帚統一豎直懸掛,既整潔又美觀,在擺放紙簍的地方貼上“勿投籃,放整齊”的溫馨提示語。
反思: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新高一的班級師生之間總存在一個磨合期。性能好的,磨合期就短一些;性能差的,磨合期可能就會長一些。為了盡可能地縮短這個磨合期,班主任自然需通過各種途徑對班級情況調查摸底,進行“預熱工作”。而無論通過何種方式,目的就是使新生能初步具有自我培養的意識。班主任積極地提供自我發展的機會,為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二、巧立規矩,形成有特色的班級管理文化
案例三:自己制定制度
一個班級科學、民主、健全的管理制度是良好班風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證,但頭疼的是有了制度是不是大家就一定會遵守 ?會對它負責呢?幾年的班主任經驗告訴我這要看制度是怎樣產生的。只有當一個人自己獨立做出的選擇,才能真正對它負責任,才會認真勇敢地面對。學生最了解自己,也最明白自己該做什么,自己管理自己最有發言權。所以我放手發動學生,自己給自己制定管理制度。由組長組織討論,整理擬訂成組規,為小組式管理提供制度的保障。
案例四:實行小組管理
為了提高大家學習生活的積極性和競爭性,今年我嘗試把班級以自然小組為單位實行合作小組式管理模式,將班級日常事務化整為零。在小組之間開展“評比、反饋、提高”來調控全班的整體工作。開學一段時間后隨著高中課程的推進,每天早上要收的作業比較多,每天小組長都要花十分鐘的時間來整理作業,有時甚至更長。我們及時調整了評比項目,每天收作業速度最快的三個小組能分別獲得三個層次的獎勵,這一調整極大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原來十分鐘才能收完的作業只要三五分鐘就能完成了。通過評比來增強小組凝聚力。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小組之間本身就存在必然競爭。制定標兵組評比細則,其中包括衛生、紀律、作業等常規工作。每周一小結,每半月一總結。標兵組可獲得“標兵紅旗”,并進行適當的小禮品獎勵。這樣每個學生把自我管理看作是自己的責任,一種義不容辭的為組爭光的責任,無形中增強小組凝聚力和競爭力。 反饋是獲取信息的最好來源。每周小結時把本周班級情況反饋給全體同學,針對具體情況或全班教育或個別交流,對班級情況及時進行調節。
反思:良好的班風和學風的形成是體現在日常行為中,因此班主任首要的是為其創造必要的行為環境。通過自己制定制度,把班級常規工作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整合管理,利用小組文化規范各成員的日常行為,達到局部帶動整體的效果。提高是自主管理的升華,也是班級工作由分散到整合的過程。
三、同學感染同學,促進班級健康發展
案例五:從清晨的朗朗讀書聲開始
隨著高中學習生活的越來越激烈,如何盡可能地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心理上感到踏實愉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讓學生進入狀態是我最實際的需求,為此我選擇了早晨這一時間作為這項工作的切入點與突破口,提出了清晨四部曲:
第一步:如果你能在三分鐘之內收拾完書包,交完作業請給自己一個微笑;第二步:翻開課本之前先給自己定個目標,然后自信地朗讀;第三步,如果你的同桌比你先到已經在晨讀,千萬不要打攪他;第四步,如果整個早讀你完成得很好,從早晨開始就給自己一個好心情。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分門別類地交好作業,以減輕組長的負擔。
每天的早讀課前,我就要求已到校的同學(即便是幾個人)整理好課本后,就開始進入早讀狀態,而且要大聲地朗讀,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擾。我們強調自信而高聲的朗讀,以營造有生機、有活力的氛圍。從實踐中發現那些晚來的同學發現其他人都在認真早讀,也就不好意思再找人閑聊,無形中增添了一份緊張感。加快整理書包的速度,馬上進入早讀狀態。以班級氛圍影響學生個體,對學生個體而言,運用心理暗示每天進校后因為自己的努力給自己一種激勵,以愉快的心情進入一天的學習生活。班里的同學說:現在早晨已經習慣了朗讀,而且周圍的人都一樣,這種感覺真好!
反思:高中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學習的方式與初中也有著很大的區別。作為班主任得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內因和外因對個人成長的作用。除了老師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外,如果能讓學生用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去調動老師的教學熱情,那么將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教師對學生是這樣,同學之間同樣也是這樣。在一個班集體中,良好的學習氛圍靠大家創造。學生是學習氛圍的主創者,每個學生的言談舉止直接關系到整個集體的形象。對班內一些自我管理與約束能力差的同學如果只是一味地埋怨指責,那么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造成其逆反心理,使問題變得更糟。如果能讓其他同學的良好行為去感染他們,那么就會逐漸扭轉這部分同學的不良習慣,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高一階段,班主任有意識地創設良好的班風與學風,并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從而奠定了三年高中階段的主旋律。
四、自我暗示的力量
案例六:有效利用前黑板。
綜觀全教室最有效的宣傳工具就是黑板。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前黑板的兩側邊緣一般老師上課板書是寫不到的,而前黑板是教室里最醒目的地方,為此我特地在前黑板的右側邊開辟了一小塊陣地,每周根據學生的情況寫一些鼓勵的話語,諸如:“我自信,源于我努力”,“勤奮+方法+少說廢話=成功——愛因斯坦成功方程”;在教師節前夕寫上“學會哄你的老師 ”,在復習階段寫上“堅持就要到底”等。
案例七:彩色方紙為自己加油
每逢考試完后是學生的情緒波動最大的階段,除了老師、家人的鼓勵外,自己對自己的加油是最重要的。這段時間我一般會建議每位同學在統一的彩色小方紙上寫一句自己最受感動的話,用透明膠紙貼在課桌上。每天都能看到,以便時刻能激勵自己。
案例八:成長本中設星語心愿專欄
本學期我們用統一軟面抄建立了每個同學的成長本。其中包括作業欄:用來記錄當日作業;流程欄:主要記錄每天在家自主學習的情況;心語欄:對一天的情況做一個點評,寫下自己的心情語言。我發現成長本建立后,許多交流可以通過紙筆來傳遞,甚至有些情況筆談的效果要好得多。雖然只字片語,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為師生交流開辟了新的途徑。
反思:學生成長的過程就是心理不斷成熟的過程,班主任組織各種活動,創造各種機會來指導同學們采取自我鼓勵、自我暗示、自我釋放等手段進行自我教育。
高一起始年級是高中生思想意識、思維能力以及世界觀的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對剛進高中的學生來說,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充滿信心、充滿幻想。作為高一起始年級的班主任意在培養一種以學生自我發展為目的,自我管理為手段,自我暗示為途徑的班級管理模式,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