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和教師為什么要研究學生?
時間:2014/5/19
本文從為什么要研究學生、研究學生什么、怎樣研究學生三方面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為什么要研究學生
教育是人的再生產的基本手段。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養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深入研究學生、全面了解學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前提,是教育內涵發展和科學發展的根本要求。
簡單地講,只有深入研究學生,才能全面了解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工作。研究學生的目的不是為研究而研究,而是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們。教育的高度取決于教育者對教育對象了解的深度,這是古往今來被反復證明的真理??鬃訉W生的教育卓有成效,與他很了解自己的學生息息相關?,F在的很多研究也表明: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是優秀教師群體(特別是特級教師群體)的一個關鍵特征和重要特點。
我們并不是說校長和教師過去沒有研究學生,任何一位校長或者教師多多少少都在研究學生并了解學生的一些情況。但是,校長之間、教師之間在研究學生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參差不齊,從總體來看,校長、教師對研究學生之重要性的認識需要提高,研究能力需要提升。
在學校工作中,研究學生的重要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研究學生是做好學校管理工作的基礎。校長管理學校,首先應該以正確的教育思想和學校發展觀確定正確的辦學方向??茖W發展觀的最根本的要求是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管理是手段,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發展。判斷校長學校管理效能的高低,最終要看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的大小。
現代學校管理必須以學生為本。研究學生是以學生為本的起點和基點。我一直呼吁校長要走進課堂,引領學校的教學改革。實際上,校長只是走進課堂還不夠,還應該進一步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現代學校管理不能“目中無人”,特別是不能“目中無學生”。從現狀看,我國中小學校長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和研究投入還遠遠不能適應學校內涵發展的客觀要求,這種狀況亟待改變。研究學生并不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專利,校長也應該研究學生,而且應該從更宏觀、更深刻、更長遠的視角研究學生。
第二,研究學生是推進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教師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新課改后,教材變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方式也變了,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呈現出一些不同于過去的新特點,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要解決這些新問題,在繼承傳統課堂教學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切實提高新課改后的課堂教學質量,就要求每個教師必須研究學生,以新的方式 “備學生”。
第三,研究學生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時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學校都非常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專業發展,但有的成效并不顯著。新課改以后,教師們的負擔更重了,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也很嚴重。筆者認為,教師研究學生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解決職業倦怠問題、提高教師工作滿意度的最佳途徑,投入少,見效快。我們在調查和研究中發現,充分了解學生不僅是教師提高教學專業素養的關鍵環節,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對學生研究越多,教師對學生就越有感情,其責任感就越強(經常家訪的教師對學生和學生家庭了解更多,也更負責任),其教育方式和教學方式就越豐富多樣,其角色就越遠離機械重復的“教書匠”,就越不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其工作滿意度就越高。研究學生增加了教師職業的內容豐富性和內在吸引力,使教師的職業生涯充滿活力和魅力!
研究學生什么
研究的內容取決于學校教育的目標。質量和公平是當前學校教育應該關注的兩個關鍵詞。質量意味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公平意味著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促進校內公平)。通俗地講,這個目標就是以學生為本的“兩全”(全面發展和面向全體)?!皟扇钡默F狀如何?有什么問題?采取什么措施可以解決問題?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研究學生的生存狀況和發展情況。學生的身體是否健康?飲食和睡眠情況如何?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積極向上?知識掌握是否扎實?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如何?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學習習慣是否良好?學習興趣是否濃厚?學生的家庭背景如何?家長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有哪些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等等。
對學生發展的各個維度要進行全面細致的研究,不能只研究學生的考試分數。要探明學生發展各個維度存在的問題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具體表現,這是下一步改進學校工作的前提。粗放式的研究不會帶來高水平的改進。
第二,研究校內公平的現狀。關注弱勢學生的發展狀況,重點關注家庭困難學生、單親家庭學生、殘疾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的情況,看看學校和教師是否只是重點關注“好學生”,是否在資源配置上有不公平現象,校長和教師是否 “心照不宣”地放棄了一些升學無望的所謂“差生”。
第三,研究影響學生發展的因素和解決現存問題的措施。重點關注:針對問題如何提高教育干預措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何在學校工作中切實兼顧效率(質量)和公平?如何切實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為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怎樣研究學生
怎樣研究學生涉及研究主體、研究方法、研究機制等問題。
第一,誰應該研究學生?學校是為學生發展服務的社會組織,在這個組織中工作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工作的視角研究學生。不只是班主任有必要深入研究學生,科任教師、校長都有必要。甚至學校食堂(如果學校有食堂的話)做飯的師傅也有必要研究學生,研究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體發育特點和營養需要,進行科學的營養配餐,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
第二,主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學生?教育研究的方式方法很多,行動研究的方法最適合實際工作者使用。這種研究緊密結合個人的實際工作,在具體的工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種“草根化”的研究,是一種經濟而講求實效的研究。這種研究不過分追求研究過程的精致和研究結果的精確,其目的主要在于改進工作。
第三,建立什么樣的研究機制?從學校管理的角度看,學校很有必要建立一些機制鼓勵教師研究學生。如通過與科研機構的合作,通過專家引領,加強管理人員和教師在研究方面的能力建設,提高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形成一個積極研究學生并關心、愛護、尊重學生的風氣和氛圍,讓大家在合作和研究中學會研究。再如:學??梢栽谛冉⒔處熃涣髌脚_(如建立讓教師展示自己研究結果的“學生發展論壇”),建立鼓勵教師開展學生研究的評價機制(對于研究學生很見成效的教師,在評優、晉升中優先考慮)。學校還應為教師研究學生提供一定的物質支持,如為教師購買一些必要的圖書資料(如學生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