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教育方式轉變問題學生
時間:2014/5/10
我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靈魂的工程師,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學生我們都要勇敢面對,認真對待,而對于“問題學生”,則需要傾注更多的愛心和責任心,不斷探索有別于對其他學生的管理方法。
1 魅力管理
對學生要張弛有度地進行管理,不能一味地充當“嚴師”,而是善于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引導學生。現在的孩子都討厭說教,卻喜歡你跟他說一些和他們生活相貼近的事情。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掌握學生們的所思所想,對于學生喜歡的正確的東西,要進行最大限度的支持;如果他們的想法過于偏激,應該用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行引導,如:注意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努力和孩子們搞好關系,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去,用自己的關心和真情取得他們的信任,樹立起老師的威信,成為他們的朋友,逐步確立老師在學生中的人格魅力,再用正確的觀念和他們身邊的人與事引導、幫助、教育學生。孩子們雖然有時會叛逆,但也還是會喜歡那些真心對他們好、他們信任和佩服的老師,對于他們喜歡的老師的話,他們還是愿意聽的。
2 做好家校聯系工作
做好“家校聯系”工作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家校聯系”是一座搭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橋梁,是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聯系的紐帶,是提升教師威信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通過電話交流來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情況,也可以請家長到學校進行交談,也可以親自到學生家里去(這一點很重要),將這些學生在學校的表現,特別是良好的表現(當著學生的面)及時地傳遞到家長的手里,有了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往往會事半功倍。
3 教育要有針對性
學生本身是不調皮的,調皮學生的出現有可能是我們的教育方式不當造成的。調皮學生五花八門,因此教育學生不能千篇一律,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其實學生犯錯誤是常有的事,所犯錯誤都是有原因可查的。教師在教育之前首先要找出原因,如果找不出原因,任何形式的批評教育都是無效的。美國一位著名的棒球教練,曾發表過這樣的見解:“犯錯誤就像一種疾病。知道患部所在,就有辦法動手治療。如果病痛的部位都模不清,怎能大談治療呢?”因此,批評決不能為了批評而批評,而是為了使犯錯誤的人認識道自己所犯錯誤的原因,并加以改正。教師在批評屢犯錯誤的學生時,不妨問問:“你好好想想,為什么會打架?”“什么原因使你如此不想讀書?”等等,讓他們自我反省,找出原因,找出原因后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教育,引導,幫助學生轉變思想,把全部精力用到學習上。
4 學習上多幫助
在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大部分教師對調皮學生存有一定的偏見,對他們往往是疏遠,隔離,上課根本不予理睬,一旦發生壞事想到的首先是調皮學生。學生的成績本身就有好壞之分,不要因為調皮學生成績差,就“束之高閣”,放任自流。學生成績差不是缺點,關鍵是教師怎樣引導,怎樣鼓勵,哪怕是有了一點點進步,這就說明他們是認真學習的。
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學習好。克羅斯認為,大部分人的學習發生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之中,人類最渴望的是別人的認可與贊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管評分是否客觀,孩子們仍然認為高的成績意味著你會對他贊許,而低的分數意味著你會唾棄他。在學校表現良好的學生畢竟是少數,更不用說調皮學生了。俗語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對調皮學生的回答教師要耐心傾聽,即使回答錯了,也不要中途打斷學生的發言。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認真傾聽要做出總結,使學生獲得明晰的結論。正確回答要適當表揚,錯誤回答要鼓勵學生補充或糾正,保護和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學習上教師要多幫助、多鼓勵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畢竟他們還是孩子);不能因為心情著急講傷學生自尊的話,那樣會容易導致“問題學生”破罐子破摔。
5 經濟上多限制
現在的經濟條件好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學生的手中都有一定的零花錢。不知從何時起,給孩子零花錢,已經成了家長們的慣例,好像每天都有定額,并且把平日的表現和學習與零花錢掛起鉤來。因此,學校要建議家長引導孩子正確利用零花錢,要控制孩子的零花錢,能不給的盡量不給,并且要定期過問花錢的去向。特別是學習成績差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放縱,不然的話孩子會越來越差,越來越調皮。
6 用盡量多的時間關注學生
調皮學生一旦養成壞習慣,很難改正,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用更多的時間關注他們,不給他們犯錯的機會。老師要了解調皮學生的動態,時時進行教育,時時關注,時時過問,讓學生時刻知道你在關注他。必要時甚至可以安排其他學生對其全方位跟蹤,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向老師回報。作為家長也要定期和老師溝通,掌握自己孩子的情況,孩子犯了錯誤,孩子調皮,不能回家講一番道理,打一頓,罵一頓,過后就不管了,這樣做等于放縱了孩子。我們要蹲下身、彎下腰多和孩子溝通,花時間多聽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知道我們關心他們、關注他們、幫助他們。
總之,學生調皮與“問題”是暫時的,也是人的一生中的一個階段。老師和家長要把握住正確的教育方式,要情感上多費心,思想上多教育,學習上多幫助,經濟上多限制,時間上多投入,共同把我們的孩子管理好,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