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幸福班級”之路
時間:2014/5/8
因此,我提出“幸福班級”的建設首先是基于班級發展節奏的需要。在班級量化分數達到了級段“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之后,我們需要更高的追求,那就是追求教育與學生的幸福本質。這也是延續班氣、推動班級繼續前進的必然選擇。于是在高二下學期的第二個月,在延續上學期政策的基礎上,我推出了“幸福班級”活動,就是力圖以“共營幸福”為基本文化引領,還原學校生活的快樂本質,還原學習的幸福本質,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就感和幸福感,讓每個孩子都有班級的自豪感和精神的歸宿感。
在經歷了10余年的“折磨”之后,如果能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并且獲得進步,那么這是多么誘人的一幅圖景啊!于是,從理念和現實兩個角度,我向孩子們強調了建設“幸福班級”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說明:任何一項政策的推出,如果想讓孩子們主動熱情地參與,就必須有理據和圖景。理據是讓孩子們從心底里接受,而圖景則是在制造一種美好的指引。
一方面,我讓孩子們結合自己多年的感受,談一談自己對于學校、學習的看法。不可避免,對我們班的孩子來說,他們都是討厭學校和學習的,因為對他們來說到學校就是一種折磨,談起學習就是一種痛苦,哪里來的幸福啊。這是一個鋪墊,也是為了與“幸福”形成對比,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這項政策。
另一方面,我向孩子們講述了我推出“幸福班級”的基本理念。“幸福班級”的一個核心主題就是“用夢想點燃幸福”。我告訴孩子們:“我們已經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日子,我們應該有更高的夢想,希望我們全班同學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找到屬于我們的幸福,‘用智慧營造幸福’。千萬別以為一切都是夢想,別以為學校生活中找不到幸福。這個世界上困難永遠沒有方法多,造成我們生存的困境的根本原因不是客觀有多么困難,而是我們找不到突圍的方法。找不到突圍方法的根本原因是我們沒有信心,沒有學會思考。只要運用我們的智慧,我們就一定能夠突圍,實現我們幸福的追求。”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講了這樣一段話:
2006年,我教一個高三復讀班。記得第一節課我問他們,你們喜歡做語文作業嗎?他們說不喜歡。這是自然的事情,于是我告訴他們從此以后可以不做語文作業了,但課堂上要好好聽我的。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答應了我。以詩歌鑒賞為例,這個專題我講過一個月,也講過一周,但那年,我只講了一節課。就這一節課他們的詩歌鑒賞就很少丟分了。因為高考的詩歌鑒賞“哪里叫什么鑒賞,簡直就是詩歌翻譯”(何永康語),學生的關鍵不在于能否掌握答題方向和規則,關鍵在于懂不懂詩歌,所以在讀懂上下工夫,一節課,夠了。這樣,把握了關鍵,高考的復習不就瘦身了嗎?何必千辛萬苦?經過之前兩年的高考作文分析,那年我很準確地猜中了江蘇的高考作文題,避免了盲目去撒網。
高中畢業之后,王曉斌同學給我的信中有這么一段話:“老師,您知道嗎?有一天上課的時候,市一中一位同學來了,他偷聽了您一節課。他說您是他見過的最好的語文老師,輕輕一點什么都懂了。”
我告訴他們:“不是你們的班主任有多么厲害,而是你們的班主任學會了思考。”在這一年中,他們的語文課都很輕松,連作業都沒有,你們相信嗎,你們想象過嗎?當然,你們見識過,因為我們班一直沒有語文作業,但我們的語文成績并不差啊。只要有智慧,我們就能夠獲得幸福。
關于什么是幸福,白巖松說:“有愛,有親情,有思念,尤其重要的是要有希望,就是一種幸福。”我們就是通過“幸福班級”讓大家感受到學校的幸福,學習的快樂,同時看到升學的希望,達到快樂和成績雙豐收。
然后我向孩子們介紹了推出“幸福班級”的依據。
(一)理論依據
1.教育最本質落腳點是追求人生的價值和幸福。
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每個人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最終的落腳點是讓每個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進而獲得幸福。它本身不應該是痛苦的,不應該是一種生存的負擔。
2.學習在本質上應該是一件快樂而幸福的事情。
通過學習語文我們感受文學的魅力,學習數學我們思維得到鍛煉,學習英語我們了解西方文化,學習理化我們了解自然的奧秘,學習政史我們知人明己……每一個點滴的學習都是獲得,而獲得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情啊。但是,由于我們學習過程的僵化,學習方式的不合理,使本來快樂幸福的事情,變成了痛苦和折磨。我們將要通過“幸福班級”的建設,優化學習過程,轉變學習方式,讓快樂和幸福還原,讓折磨和痛苦遠離。
3.成就感是一個人追求成功的基本動力。
無論我們“幸福班級”勾勒的圖景多么美好,如果沒有使我們感受到成長,尤其是如果我們的成績沒有上升,那就一定是失敗。一個好的班級,不僅僅是一個讓人生活快樂、心情愉悅的班級,而且也一定是一個成績優異的班級。為此,我們“幸福班級”不是追求低級的快樂,而是尋找人生的幸福;不是不顧及高考,而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高考的目標。我們的目的是讓大家在獲得中成長,在獲得中更好地參與到“幸福班級”的建設中來。
4.歸宿感是一個人精神世界最溫暖的港灣。
無論我們是否承認,人與人之間還是有差距的。就是因為這種差距的存在,我們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不一樣的。這是我們每個人最在意的事情。我們打造的“幸福班級”就是想讓每個人都結成“利益的共同體”,讓每個人在這個集體中既是引領者也是被引領者,讓這種雙重角色的定位拉平人與人之間的“地位”,在引領和被引領的互動中實現共同的成長,讓每個因差異而形成的“流浪靈魂”因為集體的溫暖而找到精神的歸宿,因為精神的歸宿而進一步促進集體的幸福。
5.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長。
我們班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都有自己的不足,每個人的優缺點互補,是我們能夠結成“利益共同體”的關鍵。用寬闊的胸懷容納世界,世界就永遠在我心中;用欣賞的眼光對待他人,他人就永遠精彩;用求知的心態對待環境,環境就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因此,我們“幸福班級”將與“班級委員會”構成交叉的運行模式,以學業的差異組合新的合作小組,給每個人的特長以發揮的機會,給每個人的不足以填補的機會。
6.社會對現代人的要求。
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當下中國,每個人都呼喚協作,但每個人卻走向了自我,但社會的運行不會在自我中進步,而只能在協作中發展。因此學會欣賞與合作,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會合作、懂合作的人才能站在時代的潮頭,做真正的弄潮兒。我們“幸福班級”不僅僅立足于求學過程的幸福,還要為我們未來的幸福作好鋪墊,讓我們班級的每一個成員都能成功成才。
因此,我們需要打造這樣一種班級,追求這種幸福,讓每個人在幸福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快樂中贏得未來社會的先機。或許有的同學會說,這還是太空洞了,我們班級還不具備推行“幸福班級”的前提條件。因此,我接著向孩子們介紹了推行“幸福班級”的現實依據。
(二)現實依據
1.班級成員的構成。
我們班是由8個文科生(其中5個選史地,3個選政史)、15個美術生、12個播音表演學生組成的35人的班級。我們無法知道這是個藝術班還是個文科班,還是其他什么班。
這樣一個特殊的構成,使得我們班同學的特長呈現多樣化,個性多樣化。當然,這也就使得我們班多彩化。最重要的是,這樣我們班同學之間的互補性就比較強。有了強烈的互補性,我們就具備了彼此欣賞和相互學習的基礎條件。只要我們將這些條件合力化,就能產生更大的力量。
2.班級學生成績低平的基本現實。
雖然在量化考核上,我們可以說達到了高中部“一覽眾山小”的地步,但我們知道,量化評比的項目里沒有成績這項。而決定我們前途和命運的是成績,無論怎樣我們都無法避開這一現實,但是我們班的成績是低平的。我們是一個特殊的組合班級,我們是一個幾乎被放棄的班級。然而當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愛我們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愛自己;當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要放棄我們的時候,我們不能不給自己一個前途。我們班成績是差,但是我們并非一無是處,我們哪個學科都有優秀的學生。你看我們班方潁鈺,數學可以考零分,但英語可以考第一;唐澄瑤,英語可以考45分,但數學可以考第一。這樣的一個成績構成,如果不形成互補,只“單打獨斗”,只會造成我們“全軍覆沒”。而一旦合作起來,資源共享,智慧共享,我們就可能迸發出極大的潛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3.班級成員大學希望值的倍增。
我談我們同學考大學的希望倍增,是從三個角度來談的。一是對于大部分藝術生來說,你的高考本科線只是普通文科學生的大專線。只要能考到270分左右,就可以上本科。如果你走的是省外單招的學校,或許考到160分就可以上本科院校。現在語數外總分低于160分的同學沒有幾個,只要大家相互合作和支持,就不會有人低于160分,甚至會有不少同學考到300多分。我的目標是我們人人上本科,我知道有了“幸福班級”這個平臺我們能實現這個目標。二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我們從一個幾乎被遺棄的班級走到了量化評比的第一,這說明大家有能力有潛力將任何事情辦好。我們能夠通過行動獲得尊嚴,也能夠通過行動創造輝煌。三是我明顯感覺到,通過大半年的努力,每個人身上都有一股勁,一股爭口氣的勁兒。我知道這是最寶貴的東西。所以,以上三點證明我們上大學不是夢。所以,“幸福班級”這一把梯子我們不能不借助。
4.班級凝聚力進一步增強的需求。
雖然我們班級在量化評比上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但是由于“班級委員會”活動使得同學們在委員會內部凝聚力較強,而在整個班級的層面上,人與人之間的凝聚力還不夠。為此,我們“幸福班級”就是要在委員會活動之外,再建立一個精誠合作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的共享與交流,實現智慧的共享學業的進步。這樣就在新的層面上強化了我們班級的凝聚力。
還是白巖松那句話:“有愛,有親情,有思念,尤其重要的是要有希望,就是一種幸福。”吸引一個人前進的最直接的動力,就是讓孩子看到切近自認的希望。為此,我又向同學們勾勒了我們“幸福班級”的基本目標:
1.讓每個人都感覺到生活的幸福、學習的快樂;
2.讓每個人都有個性的發揮和能力的增長;
3.讓每個人都感覺到班級的驕傲和學校的幸福;
4.讓每個人都有良好的成績,實現自己最美麗的夢想;
5.讓每個人都形成良好的品質,為自己的一生奠基;
6.讓每個人都有精神的歸宿和幸福的泉源。
這些目標是一個理想的圖景,也是每個學生夢寐以求的境地。倘若每個孩子在求學的生涯中都能夠有這么一段經歷,此生應該無悔。然而,要讓理想變為現實,需要具體可行的實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