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拉近課堂與學生的關系

時間:2014/5/8
當人與人初次見面時,要表示你真的感動了他,或者打動了他,那就看你有沒有讓他因為感動而大笑,或者因為打動而哭泣。但是,不管你讓他笑了,還是你讓他哭了,畢竟還是初次見面,這種笑與哭都不會對他產生持久的影響,就象看相聲只會讓我們開心,但不會讓我們幸福;看悲劇會讓我們哭泣,但不會讓我們傷心。與之相應,要是我們想真正的教育學生,那就不僅僅豐富他們的知識,更重要的要深刻他們的思維;那就不僅僅是改變他們的行動,更重要的是改變他們的思想。可是,如果我們真要做到這一點,從而讓課堂不只是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那我們就不能和學生只是處于初次見面的狀態。其實,對學生的了解有多深入,我們課堂對學生的影響才有多深刻!
一、“重視教學”與“遠離學生”
有一年我自己搬家,由于家里的書實在太多,就請了一個工人來幫忙;這位工人到是一位非常勤快的人,搬起書來極為迅捷,遠遠超過我對他的預期。可是,等到他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之后,我才發現我的痛苦才剛剛開始,看著原本井然有序的書群,現在變成了雜亂無章的書堆。到了這個時候,我才醒悟過來,我需要的并不是一位高效的搬運工,而是一位根據我的需要來幫我整理書籍的人,那怕他搬運的時候慢一點,甚至慢很多也沒有關系。但再仔細想想,自己這種想法也份外的可笑,當人家在搬書的時候,不就是用快與慢來評價他的嗎?同樣的道理,我們不就是用教學的好與壞來評價教師的嗎,可是我們又是否去問過學生,所謂的好教學是否對學生學習有真幫助呢,所謂的壞教學是否對學生學習有負幫助呢?
我們往往喜歡伶牙俐齒的教師,講起話來如行云流水,讓人贊嘆不已;我們往往喜歡思維敏捷的教師,講起題來滔滔不絕,讓人佩服不已;我們往往喜歡表情豐富的教師,上起課來如沐春見,讓我開心不已。于是,我們就把大家對教師的喜好,轉化成對“什么樣的教師是好教師”的標準,那就是口才一定要好,這樣才講得清楚;思維一定要快,這樣才講得深入;表情一定要豐富,這樣才講得有趣。一旦我們確定了“什么樣的教師是好教師”的標準,于是在課堂上,教師就想方設法地表現自己的這些能力,讓自己在課堂上口才表現得更好,思維表現得更深刻,表情表現得更豐富,從而證明自己是一位更好的“好教師”。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在不斷的追問,究竟“什么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通過詢問學生的真實感受,也通過觀察優秀教師的具體做法,更主要是通過邏輯上的推理,我們覺得一堂好課至少應該達到若干標準,比如這堂課一定要“學生有參與,師生有互動,時間有保障,內容有規范,教師有反思”等等。如果課堂真的達到了這樣的效果,我也覺得這樣的課是一堂好課;但是,真正可怕之處,在于教師按照這些好課堂標準,去執行自己的課。如何想辦法讓學生參與進來,如何設計師生互動環節,如何想辦法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如何讓教學內容不超標等等,雖然最后教師把這樣標準都做到了,但并不等于這是一堂好課。真正的一堂好課會自動散發出這些味道,但往課堂上噴灑了有這些味道的香水,反到是破壞了課堂的自然味道。當我們過度的重視“什么樣的教師是好教師”,“什么樣的課堂是好課堂”的時候,我們把眼光放在了教師身上,把眼光放在了課堂身上,卻忽視了課堂中的學生,反而讓我們離“課堂助學功能”越來越遠。
二、課堂脫離學生就不可能好
當我們脫離學生來探討“什么樣的教師是好教師”,“什么樣的課堂是好課堂”時,這無疑于是想為天下所有的病人,尋找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治療方案,尋找到一位能包治百病的好醫生。雖然我們需要尋找到更好的治療流程,我們需要培養出更為優秀的醫生,但如果脫離具體的病人來談什么樣的治療流程是科學的,什么樣的醫生是優秀的,對病人來講是多么的不公正,又是多么的無意義!事實上,那怕是同樣的疾病,對于不同的病人,采取的治療方案也是不同的。科學的流程和優秀的醫生可以讓具體的治療方案更有效,但卻不能讓具體的治療方案去滿足適應“流程的科學”和“醫生的優秀”。所以,縱然治病有多么科學的流程,但如果不與病人進行交流,不結合病人具體的病因,恐怕再優秀的醫生,恐怕再科學的流程,也難只好病人的疾病;即使治好了這種病,但也治不好這個人。
課堂并不是證明教師優秀,而是幫助學生變得更加優秀。當一個演員在舞臺上光彩奪人時,在舞臺背后,化妝師的心里一定美滋滋的;但如果這個時候化妝師沖上舞臺,告訴下面的觀眾,他是如何把演員化妝得如此美麗的,估計下面的觀眾最反感的,并不是演員本身的“現形”,而是這位化妝師的“出丑”。當一個小孩走得很快時,教他走路的這位教師可能要跟上他的步伐,這時候走得快是教師的一種優秀;當一個小孩走得很慢時,教他走路的這位老師也一定要慢慢的陪著他走,這個時候走得慢就成為教師的另一種優秀。所以判斷教師優秀與否,并不是教師自己走得快還是慢,而是教師是否幫助學生走得更快。如果一味的評價教師自己走得快還是慢,而脫離學生本身的成長實際,教師在教好部分學生的同時,可能錯過了教好更多學生的機會,甚至會因為教師旨在表現自己的優秀,而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并不是滿足學生愛好,而是幫助學生更有學習興趣。學生肯定喜歡口才好的教師,也喜歡思維敏捷的教師,也喜歡表情豐富的教師,還會喜歡長得漂亮或者帥氣的教師;但教師的好口才,教師敏捷的思維,教師豐富的表情,都只是拿來滿足學生對美好人物的愛好。如果教師的口才、思維和表情不用來幫助學生的學習,不讓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感,相信學生會越發的把教師當作明星來敬仰,但不會當作教師來學習。有人說,要是天下的教師都象“都教授”那樣帥氣,相信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再成為問題;我看未必如此,“都教授”可以滿足學生對美好教師的愛好,但一旦“都教授”對學生開講,真正判斷“都教授”好壞的并不是他的長相,而是他對學生學習是否有實實在在的幫助;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并不是天天可以看見“都教授”,而是自己在學習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進步。
課堂并不是講授學科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學習學科知識。要讓學生掌握知識,至少有兩種方法,一是告訴學生什么是對的,二是告訴學生什么是錯的。如果教師只是向學生講授什么知識是對的,于學生而言,既然這個知識已經被證明是對的,那他也就不再去思考為什么是對的,只要記住就行了。如果教師告訴學生什么知識是錯的,于學生而言,他既要去思考與“錯的”相對應的“對的”是什么,同時還要提醒自己以后千萬別犯類似的“錯”。所以,當教師只在課堂上做教材的代言人,做正確知識的代言人時,教師講的都是對的,但對學生的學習并不一定有實際價值;要讓課堂對學生學習真正有幫助,不但要告訴學生什么知識是對的,還得告訴學生,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一旦涉及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意味著教師首先得理解學生,然后才可能理解“學生是如何理解知識”的。
三、越深入學生課堂才越深刻
世界上有沒有最好的廚師?我想是沒有的,因為不同的人口味不一樣,再偉大的廚師,要么因為他做的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口味,要么因為他做的菜能夠滿足更高地位人的口味,但從用餐人的角度來看,有可能最偉大的廚師,燒出來的菜遠不如自己母親燒出來的菜美味。并不是因為母親是偉大的廚師,而是因為母親更了解自己孩子的口味,更重要的是母親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僅包括他的口味,還包括他喜歡在哪個時段吃飯,他喜歡在什么樣的環境里吃飯,他喜歡在什么樣的情境里吃飯。我們可能偶爾想去品嘗大廚們的手藝,但這種品嘗只能偶爾為之,畢竟大廚們永遠不會象自己媽媽那樣為我們量身定制。盡管教師不可能象媽媽那樣為學生量身定制課堂教學,但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只有越深入的了解自己家的孩子,媽媽才可能做出讓孩子更喜歡的飯菜;同樣的道理,只有越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學生,教師才可能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親近學生,從而讓學生更喜歡自己的課堂教學。
 
課堂主要是拿來助學的,而不是拿來教學的。教師要讓課堂發揮良好的助學功能,就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是什么?雖然今天的教材,和幾十年前我們學習的教材,已經有較大的變化,但仔細看看,核心知識還是沒有什么大變化的。可是,雖然這些核心知識沒有什么變化,但學習這些核心知識的動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對幾十年前的我們來說,學習知識是為了改變命運,所以多們更看重結果,為了結果愿意忍受過程中的煎熬;可是,今天的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滿足自己當下的求知欲,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于是他們更看重對當下學習過程的參與和享受,對于學習的結果究竟是什么,他們沒有我們那么功利,也不可能象我們那樣堅守,更不要說對學習過程的忍受了。從某種程度來講,今天學生的學習動機才是內在的,才是過程性的,我們當時的學習動機才是外在的,才是功利性的。只不過因為他們和我們不同,我們就去指責他們眼光不夠長遠,就去指責他們不愿忍受學習過程的痛苦等。從這個角度來講,當學生不再為外在的利益而學習時,教師對課堂過程的設計,對學生學習求知欲的滿足,對學生成就感的照顧,都顯得份外的重要。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學生學習需求,更需要了解學生。我們只需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我們只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甚至我們只需要保留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盡可能去扼殺學生的“非學習需求”。可是,沒有對學生的整體感知,怎么可能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呢;如果學生只剩下學習需求,作為一個人,又怎么可能是一個完整或者完善的人呢?所以,不論是為了深入地了解學習需求,還是為了培養一個完整的人,都必須全面地感知和接受學生本人,而不僅僅是他的學習需求。
正如馬斯洛所言,當人餓了時,并不是這個人的胃餓了,而是這個餓了;并不只是他的胃有進食的需求,而是這個人有進食的需求。同樣的道理,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前提是我們得了解學生這個人。今天學生的愛好是什么,他們是如何規劃和設計自己興趣的;在班級中,他們以什么樣的學生為榮,他們以什么樣的教師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在學生群體中,他們共同的價值觀是什么,又是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價值觀的。隨著社會的變化,隨著時代的變化,他們的興趣與愛好,他們對未來的目標和設計,他們的價值觀可能都和過去的我們不一致了;我們不能因為和我們不一致而否定他們,更需要的是我們如何去感知他們,去接受他們,只有在感知和接受的基礎上才可能去引領他們。我們不是想辦法把今天的學生規范、設計和造就成昨天的我們;而是借助于我們的力量,去幫助他們更好地規范、設計和造就明天的他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日本 |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视频一 | 亚洲一区精品人人爽人人躁 |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网 | 丝袜制服国产欧美亚洲 |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