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野外拓展訓練對學生道德影響
時間:2014/5/7
野外拓展是一種體驗式培訓,當前在大中城市開展的速度很快,主要用于為公司的員工提供培訓,通過培訓使員工了解企業文化,了解團隊的概念,體會團隊的行為,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引爆和激發團隊成員的潛能,發揮團隊的優勢,挑戰自我,超越自我。野外拓展充分利用奇、秀、峻、險的自然環境,從道德上、體能上、智慧和社交上對學員提出挑戰,在參與者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的活動過程中,實現"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融煉團隊"的培訓宗旨。其功能體現在兩個方面:提高個體的環境適應與發展能力、提高組織的環境適應與發展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野外拓展的本質就是生存拓展。
野外拓展培訓的主要項目有:信任背摔、斷橋、牢籠逃生、天梯等一些高空項目和團隊協作項目為主要內容,通過讓學員完成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使學員在完成項目過程中提升自我,真正達到“超越自我,熔煉團隊”的培訓目的。目前,在國內已經有幾所大學將野外拓展訓練作為其體育課程的新內容,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體驗與道德體驗概念
1.體驗的概念
體驗是一種圖景思維活動。“圖景”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有機的整體性存在,它同時包含著個體人過去的生活閱歷、當下生活場景之生命感動和未來人生希冀的藍圖,其顯著特征是整體性、現場性和超越性。體驗之思是一種非規定性的思,從而也是非統治、非宰制存在的思,它傾聽著、感受著、領悟著,在主客觀統一性中經歷著生命過程和周遭世界的變化。體驗可以使人欣喜,或者使人顫栗,或者使人若有所思。
2.道德體驗理論定義及分類
道德體驗是一種含有價值判斷的關系融通性體驗(感性個體的人總是處于一定的關系世界之中),對包括自己在內的整個關系世界的融通性領悟。只要一個人對其周圍的關系世界發生了含有價值判斷的融通性領悟,這時的體驗就是一種道德體驗。在實際生活中,在有關系存在的地方,在個體人置身于一定的關系情境并與之發生關聯時,其體驗即是道德體驗。體驗的不斷深化,意味著個體人周圍關系世界的擴展以及他對這種不斷擴展因而也日益復雜的關系世界的融通性提升。道德體驗可以作多種角度的分類。
道德體驗按其存在形態分類,主要包括“親驗”和“想驗”。所謂“親驗”,是指體驗者親自置身于一定的關系世界和生活情境之中,經歷或受過感動,對自身及其他存在的生存狀態及其意義有所體驗。所謂“想驗”,則是指體驗者通過自己的親歷、感受和觀察,在積淀了一定的生活閱歷的基礎上,借助于別人的表達和自己的想像去領悟表達者的生活閱歷、生存狀態及其人生意義。
三、野外拓展訓練中的道德體驗教育
拓展訓練是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作為中學體育課程新內容,它符合現代體育課程的價值取向,符合當前健康新概念,即健康五要素:身體、情緒、智力、精神和社交等五個方面。拓展訓練不但有一定的身體活動,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拓展訓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道德體驗場,促進學生五個健康因素的全面發展。拓展訓練為學生模擬了一個社會情境,使得學生模擬進入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在其中感受生活世界的各種關系,踐履美德,選擇符合個性德行的行為方式,在實踐活動中發生道德體驗。
四、野外拓展訓練中的團隊為學生的道德體驗提供了必要情境
1.野外拓展訓練中的團隊與傳統體育課中班級的實質區別
團隊是拓展訓練進行的必要組織單位和形式,拓展中的團隊具有隊長、隊名、隊訓、對歌、隊旗、隊徽等幾個外在形式,在項目進行過程中要經常高呼隊名、隊訓,唱隊歌,使這個團隊時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去面對具體的困難。團隊與群體有著明顯的區別,團隊是指由一群技能互補的人為了完成既定的任務,達到一定的績效而組織起來的共同體。其構成由五個因素組成:目標、人員、定位、計劃、權限。團隊與群體區別很大,群體不具備團隊的五個因素,它是一個偽團隊,是團隊的初級階段,而傳統體育教學中的班級就是一個群體。
2.團隊的積極作用及對個人的影響
團隊的積極作用表現在四個方面:提升組織的運行效率;增強組織的民主氣氛,促進民主決策;團隊成員互補的技能和經驗可以應對多方面的挑戰。多變的環境中,團隊比傳統的組織更靈活,反應更迅速。團隊對個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團隊的社會助長作用、團隊的社會標準化傾向、團隊壓力以及從眾壓力。
3.團隊的氛圍和對個人的作用是學生產生道德體驗的必要情境
拓展訓練項目進行中,要求學生在開始任務前、項目進行和取得階段性勝利后要經常高呼自己的隊名、隊訓、唱自己的隊歌,學生之間互相加油鼓勵,這使整個團隊和每個學生以高昂的斗志和飽滿的情緒去面對困難。當個體面對巨大的困難時,這種團隊的氛圍,對個體來說會產生巨大的鼓舞作用和壓力,個體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巨大潛能被激發,從而克服平時難以克服的困難,獲得成功后的高峰體驗。這種成就感不同于以往的成功,因為個體是承受團隊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獲得的,所以道德體驗更為深刻。
五、野外拓展訓練中學生道德體驗的誘發與喚醒
1.學生的“心境”是道德體驗的前提條件
道德體驗能否發生,與體驗者是否進入道德體驗的“心境”有至關重要的關系。所謂道德體驗的心境是指體驗者要擁有一個開放、虛靜、全身心投入的狀態。這是一種道德體驗的最佳準備狀態,這種狀態的出現對道德體驗的發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學生在拓展訓練中沒有這樣的心境,對其他隊員的鼓勵、關心置若罔聞,不關心自己的團隊,那么他的道德體驗很難被誘發。所以教師在拓展訓練進行中要積極創設能夠引發學生道德體驗的團隊情境,關注個別學生的“心境”狀態,以免因為一個隊員的消極“心境”狀態影響到整個團隊。
2.導引者與體驗者的交往關系是道德體驗發生的重要線索
導引者與體驗者的交往關系是道德體驗發生的重要線索,又是誘發道德體驗的直接線索。但是導引者與體驗者之間的關系最終是否真正地發生了道德體驗的誘發作用,則要看導引者和體驗者之間是否發生了“實際的交往”,即雙方必須建立起“相互交往”的關系。
拓展訓練中,教師改變了傳統的居高臨下的位置和命令式的語氣,教學過程是在一種和平民主的氛圍中進行的,教師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服務者,教師完全融入整個團隊中,與整個團隊共度艱難險阻,與學生充分交流、共享、協同參與,這非常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相互交往,誘發學生的道德體驗。
3.開放式的對話與共享是道德體驗發生的重要途徑
在開放式對話中,雙方或對話的每一方誠懇地敞開自己的心扉,真實地展現自己的經歷,樸素地表達自己的生活閱歷,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喜怒哀樂,容易激活在場其他人的思維,喚醒在場的每一個人對自己生活閱歷的回憶和省思,發生道德體驗。
拓展訓練中,每個項目順利結束后,教師都要與大家圍坐一起,引導大家把在這個項目操作過程中內心的道德體驗講述出來,與大家分享,使每個學生都充分與大家分享自己內心最深切的感受,達到共情。這種情境下的道德體驗,不同于獨處時的道德體驗在于,它已經不是某一個體驗者個體領悟意義上的道德體驗,而是在相互對話之中互相碰撞、激發和相互分享境界上的道德體驗。最后教師要以深層的理論剖析這個項目背后的內涵,肯定每個學生的出色表現,講述自己的道德體驗,使整個道德體驗分享達到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