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心理輔導的教學模式與專業突破

時間:2014/5/5
【摘要】 效果意識、 輔導意識、 活動 (動感) 意識和主題意識是教師開展心理輔導活動課教學應具備的關鍵意識, 有了這幾種意識, 教學過程不管分幾個階段, 不管怎樣設計, 都將是對心理輔導活動課四階段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或創新。
根據鐘志農老師的理論, 團體輔導可以分為團體暖身期、 團體轉換期、 團體工作期和團體結束期, 相對應的教學環節是熱身階段、 主題切入階段、 主題深入階段和結束階段。 心理輔導活動課是否必須嚴格按照這幾個階段層次分明地開展活動? 是不是不能顛倒順序, 或不能跳躍某個階段? 是不是每個階段都要有清晰的交代? 這些問題經常會困擾一線專兼職心理教師, 甚至影響了教師們的教學探索和專業突破。 下面從心理學科教研員的角度, 談談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教學模式與專業突破。

一、 可遵循的教學模式

首先, 必須要承認, 心理輔導活動課還在不斷探索和實踐階段, 鐘老師的四階段教學模式也好, 或者其他的教學模式也好, 都不是終極的教學模式, 隨著我們對團體心理輔導課認識的深入, 其教學模式也必將進一步更新和發展, 出現多元化的傾向。

其次, 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屬于團體輔導, 團體輔導的理論和實踐對班級心理輔導課具有指導意義, 因此必須要遵循團體心理輔導的一般原理, 要把握好團體動力規律, 包括團體規范、 團體氛圍、 團體凝聚力、 團體動力。 不可否認, 活動、 體驗、 分享和互動是團體動力的最基本元素, 不管用什么樣的模式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都離不開這些要素的不同組合。

再次, 四階段教學模式基本上反映了團體輔導的規律, 能在 40 分鐘有限的時間里催化團體動力。 因此, 心理教師, 要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首先要學會四階段教學。四階段教學模式比較容易把握, 在教學中也容易操作和領會。 熟悉了四階段教學模式, 可以說就了解了團體輔導的基本操作原理, 有助于心理教師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班級心理輔導的方法。 尤其是對剛入門的新手來說,有一個可遵循的教學模式, 比自己摸索要有效得多。

二、 可突破的教學模式

四階段教學模式在實踐中遇到了一些瓶頸, 由于四階段教學過程要在 40 分鐘里完成, 因此往往會造成活動的零碎片段, 學生不能深入體驗和分享, 一個活動接著一個活動, 主題活動不突出, 課堂停留在淺談的表層體驗層面。 因此, 我個人認為, 幾個環節渾然一體, 課堂緊緊圍繞著主題深入開展核心活動, 要比各個環節都有清晰交代要好。 當然, 要想設計一堂幾個環節渾然一體的心理輔導課, 必須是掌握了團體輔導原理和一般教學原理, 對心理輔導課有實踐經驗的教師。 效果意識、 輔導意識、 活動 (動感) 意識、 主題意識是設計心理輔導課時必須把持的, 有了這幾種意識, 教學過程不管是幾個階段, 不管怎樣設計, 都將是對四階段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或創新。

(一) 效果意識

這是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意識。 效果是指課堂預期要達到的學生的體驗和感悟的程度, 這是心理輔導課的關鍵也是落腳點, 否則, 再好的設計、 再好的活動, 如果學生沒有體驗和感悟, 或者只是淺表的體驗和感悟, 都是不成功的。 因此, 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要把效果意識放在首位。

(二) 輔導意識

這是由心理輔導課的專業性決定的, 教師在課堂中不應灌輸或教育, 而是輔導, 是助人自助, 體現心理課的獨特性和專業性。 在心理課中教學設計、 課堂引導、 課堂調控等都要符合心理輔導原理。 有的教師在課上以講為主,說明其具有教育意識但沒有輔導意識, 一節課下來只有師生之間個別的對話, 沒有團體的互動和交流。

(三) 活動意識

包括動感意識和核心活動意識。 可以說, 課堂上任何一個環節都是廣義上的活動, 心理課提倡的是動感活動。 比如, 看視頻是活動, 聽故事是活動, 但動感不強,屬于靜態的活動, 而心理游戲、 心理劇等屬于動感活動,學生需要親身參與, 與靜態活動相比較具有更強的趣味性和參與性。 核心活動意識是指, 一節課中有一個活動是最關鍵最核心的, 它直面主題揭示主題, 課堂的三分之二時間或至少二分之一時間以上是進行該項活動。 核心活動意識提醒我們, 一節課活動不要多, 要把一項活動徹底貫徹下去, 避免蜻蜓點水式的體驗。

(四) 主題意識

教學的各個環節, 包括教師的引導和影響, 都要緊緊圍繞主題來進行。 不能有了活動才有主題, 更不能隨心所欲想到哪里講到哪里做到哪里。 要有明確的主題作為方向, 緊緊圍繞主題設計各個環節。 要理清主題的心理學邏輯關系, 以簡單清晰的方式用活動圖解主題, 深入挖掘主題。 教師缺乏主題意識, 就會 “跑題”。 比如“認識自己的優缺點 ” 的主題活動課最后變成了潛能的開發等, 這說明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題意識模糊。

三、 張力與枯竭

專業的心理輔導活動課首先應該是有張力的課, 也就是有張弛有度、 可收可放, 如弓之開合, 不平淡不夸張不教條, 有充分伸展和發揮的空間。 有張力的心理輔導課首先是讓學生產生期待的課, 能明晰地看出具有吸引力的主題會在下一節出現; 是教師有所保留的課, 學生堅信下一節將會有更加有意義的活動等待著他們; 是融入個性理解的課, 體現了學生的特別需要和教師的獨特風格。 具體來說, 有張力的輔導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對主題的把握。

有張力的主題是前后系列輔導中的一環, 不是把別人既定的主題直接拿過來用, 也不是大框架大線條的主題, 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輔導目標的需要, 把主題分解成有層次的幾個部分, 開展系統序列的輔導。 深入的、系列的主題挖掘, 才能讓輔導課有生命力和延續性, 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如果一節課下來, 基本上把一個大方面的問題都解決了, 這樣的主題就不是有張力的主題, 不能深入進去, 缺失了進一步延伸的必要和力量。 這樣的主題會使心理教師有一種枯竭感, 也就是經常感到沒有什么好講的。

第二, 對活動的把握。

一節輔導課里有五、 六個活動, 或者更多, 幾節活動課下來教師的活動資源基本枯竭, 再也拿不出好的題材和活動來組織課堂教學。 或者, 把現成的活動拿過來不加任何修改和補充, 過分依賴網上的資料或別人的教學資料, 也會使輔導課捉襟見肘。 心理輔導活動課要求以活動來達到輔導的目的, 并不是說用活動來填充課堂。剛入門階段, 采用 “拿來主義” 是必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經過幾年的實踐還停留在 “拿來主義” 的水平,或者停留在堆積五、 六個活動的水平, 那就值得深思了。

“ 拿來主義 ” 很容易讓教師感受到活動資源的枯竭 ,也就是感到沒有什么好的活動可以用, 結果經常重復幾個活動應付心理輔導課, 直接影響了輔導效果。 因此,教師應把握心理輔導活動的本質, 根據課堂的輔導目標設計活動或修改原有的活動。 一節課中有一個核心活動來貫穿課堂, 這樣不僅有利于深入開展活動, 也使心理輔導課有一個延續伸展的空間。 對活動資源的枯竭感,是心理教師經常遭遇的問題, 提高原創活動的能力, 采用舉重若輕的簡單設計, 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 對教學環節的把握。

不能教條地理解和實施教學環節, 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務, 都是為了課堂的中心任務而運轉的,不能為了環節而環節。 就像劉翔剛學跨欄, 要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學起來, 學分解動作就是為了更好地提高速度,熟悉了各個動作以后要連貫起來看整體的效果, 整體效果有待進步的時候要回過頭分析細節。心理輔導活動課是一門年輕的課, 還沒有 “定型”,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

心理輔導活動課專業性的提升離不開教師們的不斷探索和不斷實踐, 只有這樣才能找到適合不同年齡段、 不同輔導目標、 不同輔導主題、 不同場地背景下的團體輔導方式和方法, 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玖玖在线播放玖玖九九 | 日本天堂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专区 | 亚洲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电影 | 日本性爱网站一区二区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