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長領導工作如何創新
時間:2014/5/5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學校教育是知識創新、塑造創新人才的基地,而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是我國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領導科學基礎》一書中明確指出“任何事物總有改進的余地,唯有創新,唯有及時抓住群眾感覺到而沒有意識到的東西,你才能帶動群眾前進。墨守成規,因循守舊,不可能成為好的領導者,即或本人不是一個非常有創見的人,你也應該善于鼓勵和運用別人的創造力。”長期以來,有些中小學校長仍習慣于傳統的領導方式,故步自封,不愿接受新事物,不去研究新問題,他們所領導的學校信息閉塞,競爭無力。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得更新封閉辦學的思想觀念,只有這樣,校長的視野才能開闊,才能把學校辦好。
變封閉為開放,校長必須做到:第一,要有勇氣,注重實行。改革是領導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行改革必然要沖擊某些陳舊的思想意識,這就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阻力,這就要求校長要有勇氣,知難而進。(如學校考評制度、聘任制度建立等。) 如果沒有勇氣,就砸不碎桎梏,沖不破束縛,更不會去開拓創新,銳意進取。要使新思想、新方法源源不斷出現的秘訣,那就是盡快地將已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法付諸實施,并通過實踐檢驗而不斷增生。如果想“改革”,又怕“亂套”,想“開放”,又怕“無韁”,那么即或是再宏偉的藍圖,也不過是一紙空文罷了。因此,一個中小學校長,應該縱覽全局,立足當前,大膽創新,注重實行。第二、要有強烈的事業心。這是中小學校長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一旦中小學校長有了強烈的事業心,那么他就會樹立起為共產主義事業、為黨的教育事業獻身的堅強信念,熱愛學生、熱愛教師、熱愛教育工作,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校長有了強烈的事業心,能使他增強探索教育新路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至于對學校涌現的新事物表現出極強的敏感性,并給予熱情的扶持。第三,要有系統的思維方式。系統的思維方式是指將各個環節中有聯系的諸因素集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借助于判斷和邏輯推理,運籌帷幄。用這種思維方式考慮問題周密而全面,具有連貫性,其顯著特點是在安排工作時充分考慮它的“超前”與“預后”。(即體現前瞻性,又考慮到了這樣做的后果。)一些工作有方的校長,都是利用這種思維方式考慮問題的,他們大都工作起來井井有條,絲絲入扣,一旦出現棘手問題、突發事件,亦能得心應手的處理。因此,中小學校長必須具備這種系統的思維方式,用以開闊新思路,減少盲目性,從而使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二、 管理方法創新: 變獨斷為民主
現代社會是一個民主社會,民主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成功的學校教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集體智慧的發揮,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民主觀念指導下的民主管理。當今時代單靠一個人的智慧是很難管理好所從事的事業,是無法調動起人們的工作積極性的。民主才反映管理者的文明、開明和英明,民主是時代進步的標志,也是學校發展的基礎。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職工的思想變得更加活躍,民主意識日漸增強,學校實行民主管理已成為必然趨勢。作為學校管理的核心人物校長,很有必要加深對學校實行民主管理的認識和理解。一是校長要從自己認識水平的有限看學校實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校長不可能未卜先知,也不可能無事不知,即便是知之頗多也會有“一失”之時,加上現代社會信息傳遞快,知識更新快,中小學校長要想高屋建瓴,減少決策失誤的風險,就必須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博采現代社會的高信息。二是校長要從自己管理水平的有限看學校實行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學校工作,千頭萬緒。校長對學校工作不可能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因此,在管理上要充分運用民主手段和機制實行雙向運動,即雙向管理。實行雙向管理,有助于校長的管理工作,也有利于被管理者自律、自理,從而達到“無為而治”的佳境。 (提倡教職工、學生自己管理自己。) 三是校長要從自己知識水平的有限看學校實行民主管理的可能性。對學生傳授文化知識的本身就是一項特殊的管理。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識,而校長所涉獵的知識范圍畢竟有限。有效的辦法就是充分發動教師,利用他們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實行全面的質量管理。
學校實行民主管理,除加深對其認識和理解外,還存在一個如何決策的問題。決策按其形式可分為常規型決策和非常規型決策,所謂常規型決策,是指決策者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解決的一般性決策問題,它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式重復出現。其產生的背景、特點、內部與外部的有關因素,全部或基本被決策者所掌握,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比較容易解決。 (但習慣于決策的校長很容易滋長獨斷意識,常規型往往“一人說了算,事情大家干”。) 一旦處在信息社會的學校里引進競爭機制,更新的技術,更新的知識,需要更新的環境時,這種決策形式就會受到沖擊。這就需要進行那些無先例可循,具有大量不定因素的決策活動,即非常規型決策。如何實行這種決策?答案就是處變應變,處變應變靠什么?一靠學識,二靠優化方案。(學識即知識和修養,優化方案即 90%的情報信息加上 10%的判斷所形成的方案。)學識是處變應變的基礎,優化方案是處變應變的前提。(學識水平高,對問題的應變能力就強,要想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必須得有一定的學識。任何問題如果有好的解決方案,那么問題就容易解決,反之亦然。)實行非常規型決策就必須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治校。只有這樣,才能博采信息,集思廣益,抉擇出優化的決策方案。
學校實行民主管理,決非輕而易舉之事,為了確保民主管理不流于形式,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機構和制度,切實保障廣大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的權力和機會。(如教代會、校務委員會、財物監督小組等。) 二要創造和諧融洽的民主氛圍,尊重教職工的意愿,充分發揚民主,讓教職工暢所欲言,獻計獻策。(比如,學校制定新政策和重大決策前,可召開教師代表、教研組長會,讓大家充分醞釀,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確定實施方案。還可以開展征集合理化建議活動、開展“假如我是校長活動”,設立校長信箱等途徑,經常收集教職工的意見和要求。) 三要超越自我。校長要超脫自己的主觀意識,善于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尤其要放下領導架子,真正聽得進群眾意見。四要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群眾有決策權、管理權,還要有監督權,作為校長要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做到校務公開,特別要要堅持把學校的重大問題、熱點問題、敏感問題進行公開。
學校實行民主管理,不僅可以彌補校長自身能力的局限,減少決策失誤的風險,實現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高效化,而且有助于滿足教師自我實現的需要。
三、 人際關系創新: 變逆反為相容
人際關系是指人們在物質交往與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學校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校長與領導成員之間,校長與教師職工之間的關系。要抓好學校工作,就得下真功夫,花大氣力來研究、處理這種人際關系。
一個單位、組織、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如何,決定著整個事業的成敗。如果校長與領導成員之間合作關系是長期穩定的、誠摯友好的、相容正常的,那么,這個學校的工作就一定會有起色。要做到這一點,首要的是校長必須尊重信任其他領導成員,建立起同志情誼。其次是領導成員之間彼此尊重、相互依賴、推心置腹、真誠相待。無端的猜忌,各自為政,鉤心斗角都是處理正常人際關系的大敵。校長協調好與領導成員的人際關系十分重要,而校長與教師職工的心理相容更不能忽視。校長與教職工的關系從組織上講是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從對學生而言,他們又都是在共同教育活動中不同的分工關系,這種分工關系又是彼此平等的同志關系。只有校長對教職工關心愛護、尊重信任、體貼同情,才能贏得教師職工的尊敬、信賴、擁戴。沒有最好的教師,只有用好的教師。全體教師同心協力相互補臺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源泉。要建立這種關系,主導的一面在校長,不僅要求校長的組織才能、業務水平和文化素質、管理才能,成為教師職工尊重信賴的條件,還要求校長在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有寬容精神。寬容并不等于放任,也不是搞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自由主義,而是以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根本,作為校長,首先要堅持原則,在大是大非面前決不讓步;在抓綱定向的決策中,不容得半點馬虎,這是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職責。但在具體工作中,校長應該把自己視為教職工的同志、朋友,對他們要關心愛護、尊重信任、體貼同情。校長還要善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一道工作,既堅持原則,又注重策略,掌握分寸,從而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二是要能引咎自責,即敢于承擔責任。也就是要推功攬過。如果校長在學校的工作有成績時,功勞就扯到自己名上,工作出現問題時,責任就推到別人身上,這樣做就會使教師職工產生逆反心理,反之,則產生相容心理,即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融洽的心理交往狀態。具有這種心理狀態,才能提高管理效能。三是要有求實的思想作風。其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堅持從實際出發,正確評價自己,客觀公正,勇于自我批評。要做到這一點,務必消除在大眾面前亮真相會“掉底子”,“丟面子”,會失去威信的顧慮。實踐證明,越是能正確評價自己越能贏得人心。
四、 知識結構創新: 變單一為復合
單一的知識結構,有時會使校長在教學教研工作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校長要通過各種繼續教育途徑,以及自我研修,努力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長知識、長才能,變單一為復合,只有這樣才能始終掌握教學教研工作的主動權。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有些中小學校長大都只會教一門主課,而對其他學科則研究不多,知之不深。單一的知識結構使中小學校長時常處在教學教研工作的被動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廣度和深度。大學生走上學校領導崗位后,中小學校長的文化結構雖然有了改觀,但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仍然存在。因此,要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學歷補償教育和繼續教育,使中小學校長既掌握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又有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成為多面手,一專且多能,讓中小學校長單一的知識結構日益趨近復合。同時,中小學校長還應加強自我研修,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增長知識,增長才干。這樣,中小學校長就可以掌握教學教研上更多的主動權。
總之,要想中小學校長工作不斷創新,思想觀念的創新是關鍵,管理方法的創新是重點,人際關系和知識結構的創新是基礎。我們只有抓住關鍵,突出重點,打好兩個基礎,才能使學校的領導工作事半功倍。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探索中小學校長工作創 新 之 路,就一定能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