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考生在高考前一個月的一些問題
時間:2014/5/4
第一階段:現在起到5月底
這段時間非常寶貴,在這個黃金時段需要同學們注意的內容太多了,有三點內容要詳細說明:
1、從現在起在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中低檔試題。即使好學生和優秀學生也是如此。
在剛過去的一模考試中,照常有些高分學生犯低級錯誤,就是中低檔試題丟分。高考有個規律叫做“難題得分少,容易題丟分多”,這就是孩子考試的一個規律。畢竟不是每一道題都是給每一個考生預備的,因此難題得分少比較正常。但“容易題丟分多”就不正常了。
在學校上課的一個四中著名的數學老師苗老師,搞教研活動的時候她說,“日到這般晌午,千萬不要弄那些不會做的題”,意思是說,都到了這個階段,別抓不會做的題目,要敢于放棄。重點抓那些會做但沒得到分、沒做對的題。
有考生和家長問什么是中低檔題,說得比較直白就是會做但沒得到分、會做但做錯了的題目。從一模、二模,從本區到其他區的卷子里,完全可以把這些題找出來。因此家長們要跟孩子說,堅決放棄不會做的題,畢竟從認知的規律來講,想把這些問題搞明白已經來不及了。
2、反思是這段時間的核心工作。
把重點放在反思上,而不是無窮無盡的做題。我常常告訴老師們,老師可以進題海,學生不能進題海。我建議同學們在看一模、二模卷子的時候學會反思,做對了的要想想是怎么做對的,做錯了的要好好反思為什么會錯。我始終認為對于做對的題:要做對一道題、掌握一個規律、把握一套題。因為題型是相對穩定的,一模、二模的試題題型和高考一致,要掌握規律,不能狗熊掰棒子,到最后只剩一個;對于做錯的題:要做錯一道題,汲取一個教訓,一題不二錯。建議孩子準備一個錯誤記錄本,到了高考前兩天(4號、5號),不要再翻那么多書了,看看錯誤記錄本,如果能夠做到一題不二錯,成績就可以提高一大塊。
3、做到回歸。
回歸基礎知識,回歸課本,查漏補缺。因為導致有些題目不會解是知識點的漏洞造成的,所以要對照《考試說明》中的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課本里的練習題就不要從頭到尾再看了,如果一定要看的話,就看今年北京考試院出的一套書,文科一本,理科一本,書名是《2008年高考試題分析》。其中的每一道題都做了詳細說明:這道題為什么這么出,想要考查什么內容,正確答案是什么,學生容易在哪出錯,告訴同學們這道題是容易題、是中檔題還是難題。如果沒有這本書也沒關系,可以看看《考試說明》里的參考樣題。
課本里的題目很重要,命題專家在《2008年高考命題分析》里面明確告訴我們,高考試題是以課本為依托的,比如數學的命題專家說,高考數學試題50%是課本里試題的變形。所以主張同學們多看書里的題目,多看一模、二模試題,多看本區的、外區的試題,多看《考試說明》里的參考樣題,其他的完全可以不看了。
第二個階段:高考前5-7天 考生在家進行自主式復習
這段時間,除了要按上文提到的三點去復習,還請考生們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是孩子的生物鐘,一定要保持和考試時間同步的狀態。比如早晨9點鐘開始考試,下午3點鐘開始考試,要保證考試的時間是精神狀態最好的兩段時間。孩子上學上了12年,高三復習了1年,最后考試要濃縮到9個小時中,這9個小時從生理上來講必須保證是最佳身體狀態,這樣思維的火花才能在考場上不斷迸發出來。家長們要通過這幾天的調整使考生的心理狀態、生理狀態在6月7日、8日兩天達到高峰。過早不好,過晚也不行,所以生物鐘的調整一定要注意。
第二,注意復習科目的順序與考試的順序一致。第一天上午考語文在9點鐘開始,到了這個時間點你就開始做語文,一直堅持兩個半小時到三個小時,下午3點開始做數學。有的孩子抱怨:我下午狀態不好,卻非要下午考數學。我問他:你能改變下午不考數學嗎?他說不能。既然我們不能改變就要適應它,在下午3點的時候復習數學,讓自己逐漸進入狀態。這里有一個思維的慣性養成問題,我們要養成這種習慣:一到下午3點,做數學狀態最好,第二天做英語狀態最好,到了第二天上午9點文綜理綜最好。用一個禮拜左右的放假時間,使上、下午的安排調整到和考試科目的安排同步。如果能做到,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就會非常自然,非常習慣。
生物鐘的最佳狀態是指生理,復習同步是思維習慣的養成。照這個安排堅持高考前一周左右的復習,考試就一定不成問題。
第三階段:高考的兩天
首先就是高考期間的心態,當然也包括家長的心態。
應該說考試的最佳狀態是適度緊張,只有這樣,思維才能進入最佳狀態。
孩子樣慣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調整心態,比如題目的難易。高考是選拔考試,當然會比較難。北京歷年的調檔分數線沒有一年達到600分,不僅北京,其他各省市也一樣,沒有一年的分數線超過600分,總分750,為什么調檔線就超不過600?因為選拔考試追求的是區分度、標準差、學生分數的離散程度,越離散就越好錄取,高考就是為了高校選拔有學習潛在能力的新生。所以,難,不是一個人難,而是大家都難。你不會的大家也不會,我總跟同學們講,在考場里要長自己的志氣,要對自己說:我會的,你們不一定會,我不會的,你們也不會。這種心態就好很多,要是總覺得自己不行,就沒法進行考試了,自己就把自己嚇怕了。高考試題不是每道題都給每位考生預備的。你難別人也難,一定要長自己的志氣。
有的孩子某一科沒考好,考完后就垂頭喪氣。語文還好說,會不會答,正確與否,考生感覺不太出來,所以語文放在第一科對于考生進入考試狀態非常有好處,到了下午考數學就不一樣了,有的同學能做完,還能檢查;有的學生題目都會做;有的同學遇到了一些不會做的題目,差距就拉開了。一些同學出了考場就跟我說:尹老師,后面的題我都沒時間看。我說那就對了,為什么?因為高考試題不是每一道都給每一個考生預備的,那道題不是給你的,你當然不會。就要有這樣一種心態:會做的同學考清華北大,我不考清華北大,所以不會也沒關系。家長也要教孩子不斷地在考場上調整自己。
家長的心態決定孩子的心態。有的家長特別緊張,小心謹慎輕聲慢步,把孩子供起來,這沒必要。讓孩子該洗碗洗碗,該盛飯盛飯,一切都按正常生活進行。當然,家長最好不看或少看電視,而要在填報志愿上多下功夫研究,認真讀、認真看、認真寫,孩子沒功夫研究志愿填報,就要靠爸媽了,況且,他在復習的時候,看到你也在“學習”,他心里就更踏實了。
高考不是物理現象——吃進去,吐出來,高考沒那么簡單,高考是化學、生物變化,吃進去、吸收、消化、釋放能量。高考就像春節放的花炮,要讓炸藥響,要讓花炮漂亮,里面都放了催化劑,劑量合適,聲音就大,花也漂亮,所以心理非常重要,在高考中,心理品質就是催化劑,誰的心理品質好,考場上智慧的火花就不斷碰撞出來,心理品質不好,一進考場會做的題也不會了。
這一階段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答題技巧,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1、看《考試說明》的參考樣題。
每個學科后面都有參考樣題,而且今年的《考試說明》把去年的題目拿來了,要仔細看題目是怎么回答的。標準答案一定要看,而且要認真看,有些孩子一看就會,一答就錯,這就相當于不會。
2、一定要把字寫清楚,要按照格式寫。
今年北京地區除了數學之外其他科目都是網上閱卷,答題紙有格式,一定要遵守規則,一要寫清楚。字寫的漂亮當然好,但如果字不夠漂亮也沒關系,關鍵是要整齊。要按照規定的格式寫,否則就不給分,就好像有的同學一卷機讀卡填錯了行,就只能認倒霉了。
3、要用學科語言。
30份卷子,要求老師在幾分鐘內就看完,閱卷速度很快,不能說一目十行,也得一目七八行,這就是在找關鍵詞。比如有道政治題:滿清末年帝國主義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和現在我們實行改革開放有什么本質的不同?這是一道政治題,牽扯到歷史知識,如果學生答“自愿與不自愿”、“主動與被動”,雖然也對,但不得分,因為這些都不是本質,這道題的題眼就是“本質”,我們對照“本質”應該回答:主權。過去我們喪權辱國,現在我們有國家主權。只要答上了“主權”或者“國家主權”,再說幾句其他的,就能得滿分,沒有這幾個字,再答什么都是廢話。針對這一點,命題專家特別告訴考生們不要用生活語言,而要用學科語言答題。
4、把握答題節奏。
在接下來的二模中,我們要掌握節奏,把握答題時間,不要前松后緊,到后面就手忙腳亂。節奏一定要把握好。可以算一下,300分的綜合要求兩個半小時(150分鐘)答完,一分鐘要得幾分。不過,對于理科綜合和數學來說,感覺做不完是正常現象,因為國家制定的標準是中等水平以上的同學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卷,所以,有的同學答不完也很正常。
5、每題必看,每題必想,每題必做,能做幾步做幾步,能得幾分得幾分。
今年海淀區一模理科綜合的物理試題,最后一道題特別長,文字特別多。有幾個同學跟我聊天時說“題目太長,沒看”,這道題20分左右,物理老師分析,這道題只要看了、上手答了,得10分沒問題。只不過因為題目太長,有的同學就把這道題放棄了,想著從化學里面多得點分,于是就沒看這道題,考完試再看標準答案,發現自己在這道題能得不少分,只能后悔莫及。提醒同學們要明白,只有寫了才有可能得分,不寫就一定得不了分。
6、答案要簡潔、準確、清楚、明白,用關鍵詞。
答題的時候只要讓老師找到答題的關鍵詞就可以,不用像寫散文一樣答題,而是要像填空一樣抓住每道題的題眼。
最后給同學們一個答題的順口溜:慢做會的求全對,穩做中檔試題一分也不浪費,舍棄全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