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讓學生更信服
時間:2014/5/4
一、讓學生認同我們的觀點
每個班主任都有對班級管理的設想。如果學生不認同我們的設想,就會用審視的眼光看著我們;用懷疑的心揣度我們;用“走一步,看一步”的行為應付我們。那么,如何讓學生認同我們呢?
1.向學生宣傳解釋班級管理制度。任何法律、法規必須先向公民宣傳條文的內容,說明立法的依據和目的,才能順利實施。班級管理的設想總是以班紀班規的形式體現,要使班紀班規順利實施,也必須向學生宣傳解釋。做這些工作要講求一定的方法,才會被學生接受。
(1)讓故事說話。我面對的是初中生,大多在家嬌生慣養、愛看動畫片、知識面不廣,因此我決定換一種方式向他們說教。我每實施一個設想都會用小故事來做佐證,如:剛開始搞新課改,要組織學習小組,學生互助是個關鍵。一般情況,學生都怕教會了別人,自己反倒落后了。于是,我講了一個《農夫的稻谷》的故事。有一個農夫得到了一種特別優異的稻谷的種子,大家都來向他討要,可是農夫拒絕了大家的請求。到了收割的季節,農夫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稻谷居然跟鄰居的一樣。原來,風把好稻子和普通稻子的花粉混在了一起,所以村子里的稻子變成一樣了。后來,這個農夫把自己的優異種子分給了鄰居,這樣,大家都收獲了豐收。學生們很容易從故事中悟出,良好環境中的個人進步是最大的,而這種良好的環境是由分享、互助造就的。
(2)以情動人。我們的班主任都知道用“情”去打動學生,感化學生。但有時,我們也會感到困惑,我們被自己的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哽咽著說不出話來,而我們的學生卻穩坐泰山,面帶微笑。這并不是學生的智商有問題,而是學生的情商太低。
我們班主任都有培養學生感情的方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對學生噓寒問暖、經常與學生談心等等。但我認為對學生的“情感”也應該張弛有度,在蜜罐里的人是感受不到糖的甜味的。如:對某些總受漠視的學生,如果我們特別關照他,他會感激涕零,發奮讀書,這時我們可以持續關照他。而當他又開始違紀時,我們就可以適當疏遠他,并且讓他感覺到老師對他的懲罰,對他再次違紀的憤怒。這時,我相信大部分學生都會主動向你道歉。只有讓學生時時感到你的關心你的存在,讓他們覺得做得不好有可能失去你的友好,他們才會體會師生情感的酸甜苦辣。只有品嘗了酸甜苦辣的情感,學生才會被“情”打動和感化。
(3)以理服人?,F在的學生有自己的思想,衡量事物的好壞、善惡有自己的尺度和標準。如果我們不能抓住事情的要害,就不會讓學生認同,他們就會與我們理論,假若我們說服不了他們,他們就會反感,繼而反抗。所以,我們對每一件事情都要認真分析,找出關鍵所在。
比如,每個學校都有打架事件發生,一般情況學生打架都有理由,“他罵了我”、“他碰到了我,又不道歉”等等。如果我們從打架有害、打傷人就得賠錢、你打了別人別人就會打你等等去說服,收效甚微。學生反而會認為別人打了我,我就要打別人。學生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這種說教沒有抓住事情的關鍵,學生沒有認同。學生去打架,絕大多數是心理不平衡,認為受了別人欺侮,在同學面前失去了面子,必須挽回這個面子。我常給學生講韓信忍胯下之辱的故事,然后問學生:“韓信厲害,還是市井無賴厲害?”回答是“韓信?!蔽矣謫枴叭绻n信殺了無賴,歷史上還有韓信嗎?”回答是“沒有。”然后我說:“韓信沒有殺無賴,是因為他認為他的命比無賴的值錢。如果你認為你比對手強,你就不要與他打。打架沒有贏家,不打才是贏家?!边@樣,學生的心理疏通了,握緊的拳頭也就放下了。所以學生打架時,一般我問三個問題:“誰贏了?還想打嗎?現在怎么辦?”學生一般回答:一個同學不曾贏,一個同學未曾輸;不想再打;握手言和。我覺得學生基本認同了我的這種處理辦法。
2.讓家長認同我們的教育方法。如果家長認同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就會幫助宣揚我們的教育方法,幫助我們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那如何讓家長認同我們的教育方法呢?
如果想在一個學期內把成績提高,然后得到家長的認同,這是不切實際的,學知識不可能有暴發戶。我們必須換一種角度來思考。我們自己做父母,如果我們的孩子說出一句關心我們的話語,可以讓我們開心三天,甜蜜三天,更不用說做一件讓我們高興的事了,學生的家長又何嘗不是如此?基于這種考慮,為了得到家長的認同,七年級時,我讓學生每次回家說一句關心父母的話,做一件讓父母高興的事。那時,我接到最多的電話就是家長高興地告訴我:“我的孩子一到適存中學就懂事了。”這就是家長對我教育方法的認同。八年級時,我又讓學生與父母談一次心,并交一篇心得給我,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父母。這種做法使家長非常高興,當天就有兩個家長打電話來感謝我。說實在的,我班學生成績并不拔尖,可家長從不責問我,相信我能把他們的孩子教好,認為把孩子交給我放心,既然這樣,他們肯定要求孩子嚴格按我的要求做,我的班主任工作還會難做嗎?
3.把“苦”事變“樂”事。我們的班紀班規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定學生的自由,限定了自由自然會有些難受,這就是“苦”事。我們就得想一個辦法,變一種方式把我們的要求告訴學生,把“苦”事變“樂”事。如我要求學生早晨跑步,估計學生肯定會叫苦連天,我首先自己跑兩天步,然后寫一篇《招友啟事》說:“開學來,我倍感工作和學習壓力,有力不從心之感,所以我決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以便更好地工作和學習。可兩天來,我形單影只。現打算在55班尋找有志鍛煉身體的好友一起跑步,有意者請在下面空白處簽上你的大名?!眴⑹略诎嗌腺N出后,學生全部簽上名。我認為這比強迫學生跑步,向學生說教跑步的好處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學生厭學,我不說學習重要性,而是背誦王艮的《樂學歌》“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我認為這樣的說教其樂融融,其樂無窮。
二、讓學生認同我們的行為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的實踐者,如果班主任所做的一切都讓學生佩服,學生肯定服從班主任的管理。那我們怎樣做才能贏得學生的欽佩呢?
1.用才華,博得學生的欽佩。班主任才華的綜合體現是表演才能和演說才能。演說最佳的語言是幽默,我們班主任應該多使用幽默語言。
2.用真誠,贏得學生的依賴。七年級學生容易“騙”,而八年級學生開始認為老師虛偽,懷疑老師的真誠。要學生持續地支持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就必須用真誠贏得學生的信賴。一些老師很要面子,犯了錯誤,總是想辦法去遮羞,不敢當面承認自己的錯誤,怕在學生面前失去威信。而我卻總是告訴我的學生:“老師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會犯錯,老師能原諒你們的錯誤,那么你們也應該原諒老師的錯誤。”所以做錯了題,我會當面承認自己的錯誤,馬上更正;批評錯了學生,我當著同學的面向學生道歉。每次學生們都用掌聲贊許了我的勇氣,回報了我的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