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尊重個性”是新課改突出強調的新理念。以人為本的教育,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著眼于人的終身發展,以人為本的教育必然是民主教育。作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集體,讓學生初步體驗到人權的基本理念;尊重、合作、公正,促進對個人權利與責任、社會責任的理解與實踐。了解其個性,從學生個性心理的多樣性特點著手。
所謂個性,是在一定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一個人不叫固定的特性。學生個性的多樣性,表現在:未成熟性、盲從性、以自我為中心、個性復雜化等方面。
針對學生這一多樣性特點,班主任要以充分的認識,正確的教育理念,尋找新的切入點,既做學生的“良師”,更要做學生的“益友”。本著“以學生為本,為學生負責”的原則,注重從學生人格、個性、意識、創新等方面的培養。
1、尊重學生人格。
學生作為受教育者、被管理者,他們也是有人格、有尊嚴的人。人與生俱來就是平等的。這是班主任首先應認識到,并且必須要做到的。決不可因學生小小的違紀行為而侮辱人格。這時,班主任可實施“違紀有限免責制——與學生約定,在一定得限度內,給以免則,違紀免責的限度隨時間推移逐漸縮小,直至取消。”這樣,學生才會信任老師,并欣然接受老師的教育,加以改正。
2、尊重學生自我意識。
新課標中強調指出:注重培養學生良好個性。自我意識是個性張揚的一種表現。當然,那種游離于集體,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應摒棄,如過度強調自我意識,會對個人或集體造成不良影響。班主任應在肯定學生自我意識的同時,從不同側面進行分析、引導,這樣,學生會把老師當做知心朋友,才會傾訴自己的心事、想法,有助于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班級環境。
3、尊重學生創新思想。
創新精神是民族的靈魂。它既是一種智力表現,更是一種精神狀態。對于學生的創新思想,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鼓勵,不可輕易否定,更不準挖苦、嘲諷,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為進一步創新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4、注重學生個性教育。
培養良好的個性,是創新的條件。班主任應充分了解學生個性,依據不同特點,有的放矢地引導教育學生。為此,可采用榜樣示范法,借助榜樣的力量讓學生在實踐感悟中學習、探究人的個性特點,這樣,學生的個性會得到健全、和諧的發展。
基于以上幾方面,在充分尊重學生各方面發展與提高的同時,深入關注學生,為進一步做好班級工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