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諺語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一語道破了習慣與命運息息相關的關系。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充分強調了習慣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因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根據學校的養成教育的標準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對學生進行好習慣的培養。下面,我就談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首先給學生定下明確的規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學生立規矩。
我在每學期開學第一周使教育要求到位,制定適合本班的班規,規范養成的教育內容。對小學生在:文明禮儀,學習習慣,生活,勞動,衛生習慣“方面向學生提出具體要求。引導學生在校做好學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會上做好公民。學生明確要求之后,我根據學生現狀,從每日常規,細小的事情做起,對學生進行訓練。如對學生:坐、站、行”的肢體語言訓練,課前準備的檢查等,使學生很快進行正常的學習生活中,為了便學生持久的持續下去,我每周提出相應的行為習慣訓練重點,并在教室黑板一角設計一欄作為本周行為習慣提示語,時刻督促提醒學生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鼓勵學生,我每周一評,班級以小組為單位,自評互評找出本周自己的閃光點及不足,把自己的得分記錄下來,每月已累計,每月一表獎,顯出進步之星,有愛之星,學習之星等進行物質獎勵,并向學生家庭法喜報。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實踐中,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其次我注重言傳身教
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機身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我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我經常和學生一塊打掃學校衛生和教室清潔衛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影響著學生。
三。重視與家長的聯系
學生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我通過多種形式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系,不僅學生進不了,家長也來向我致謝。通過這些工作,使很多家長重視了子女的教育改進了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強了做家長的責任感也促進學生好習慣的養成。
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必須反復提,多表揚,多鼓勵,由于自己的常抓不懈好習慣已在學生身上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