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受學校委派,11月28日~11月30日,筆者與陳日亮、李必成、曾立群、戴佳龍、廖敏杰、楊明、陳寧、龔家富、林玲九位老師一起,參加了在晉江僑聲中學舉辦的第2屆滬閩“教育接力”教學交流活動,三地(晉江、福州、上海)四校(僑聲中學、福州一中、上海格致中學、上海格致初中)六學科(語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地理、音樂)的18位老師同臺競技,展開“同課異構”。
接到通知的剎那我是驚訝的,因為這次我的任務不是去上課,而是與陳日亮老師、李必成老師、曾立群老師一樣作為點評專家前往,到了晉江看到6位(上海2位)點評專家的簡介,我的簡介顯得“寒磣”多了,我忽然對各類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榮譽稱號有了新的看法。
二、底蘊
這次化學開課的內容為初三化學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是什么?那就是要遵循質量守恒定律,質量守恒定律是法國偉大的化學家拉瓦錫在大量定量實驗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定律,發(fā)表于1789年拉瓦錫著作《化學綱要》,拉瓦錫的偉大之處在于將天平引入化學研究,他堅持仔細稱量進行化學反應的物質質量的重要性,革命性的將化學從定性上升到定量,將化學變?yōu)橐婚T精密的科學,從而使當時遠遠落后于物理、數(shù)學、天文學的化學迎頭趕上,并走向一條正確發(fā)展的軌道(拉瓦錫在化學的地位等同物理的牛頓)。
毫無疑問,《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對初三學生來說是一節(jié)意義非凡的課:首先,從課程內容編排的先后順序來看,在這節(jié)課之前,所有的化學反應均用文字定性描述,如:“碳酸鈣+鹽酸→氯化鈣+二氧化碳+水”,而這節(jié)課之后就是《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應用》,即有了質量守恒定律,上述反應可以用化學方程式精確(定量)表達為:“CaCO3+2HCl=CaCl2+CO2↑+H2O”,化學反應方程式是對化學反應最高級別的定性與定量闡述。
其次,如果我們眼光放遠來看這個問題,“意義非凡”更是名副其實:中國人個性向來偏重感性認識,弱于數(shù)理邏輯分析,胡適先生1924年寫有一篇《差不多先生傳》(原載于1924年6月28日《申報平民周刊》第1期)對此有傳神的描述: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
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
(差不多先生病了)牛醫(yī)王大夫用醫(y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xù)續(xù)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就絕了氣。
他死后,大家都很稱贊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后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
可是科學發(fā)現(xiàn)怎么能差不多呢?
縱觀近、現(xiàn)代偉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是從定性到定量,最后再到定性的過程:定性→定量→定性。比如對反應而言,拉瓦錫之前人們早就知道很多化學反應,但由于認識停留在定性階段,因而這些知識是雜亂無序的,化學就是煉丹術;當拉瓦錫從中發(fā)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革命性的將化學從定性上升到定量,化學就變?yōu)榭茖W;而核反應的實現(xiàn)拓展了人類對質量守恒的認識,質量的虧損變成能量(E=mc2),定量再次上升到定性的“質能守恒定律”,化學融合了物理。
后一個定性比前一個定性要高級、豐富、生動,因為它已經(jīng)擁有了一個非常精確的定量這個中間環(huán)節(jié),這最后一個定性包括三大成分:驚嘆、敬畏和惆悵,試想想,面對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有誰不為此感到驚嘆、敬畏和惆悵?這就是科學的極致!
中國古代先哲們留下大量高超精妙的定性典籍,可為什么,為什么總是沒有中國人發(fā)現(xiàn)自然哪些偉大的法則呢?因為缺乏定量分析這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如是,本節(jié)課就有其非凡的意義。
三、評課
聽了三位老師(福州一中廖敏杰老師、僑聲中學許貽厥老師、上海格致初中王瑋麗老師)的同課異構,個人感覺收獲很大,由于要主評,估計這是迄今我最認真聽過的三節(jié)課,結合課程特點和三節(jié)課的狀況,我從四個角度一一作了點評:第一,課程分析;第二,探究實驗的簡潔性、創(chuàng)新性、嚴謹性與能力性;第三,學生自主探究的自主性、探究性與合作性;第四,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與特色。由于各位聽課教師的禮讓,點評時整節(jié)課我?guī)缀醭?ldquo;獨角戲”。
敏杰老師的課我聽得不多,但敏杰老師這堂課很精彩,敏杰老師教風古樸,分析嚴謹,語言精練,講授富有啟發(fā)性,注重科學探索的基本過程,當有的年青教師還在做加法時,敏杰老師的公開課已經(jīng)在做漂亮的減法!記得3年前與元老鄭瑗瑗老師交流時,瑗瑗老師私下告訴我:“敏杰的課上得很好。”
今年(2013年)8月14日傍晚在烏鎮(zhèn)旅游遇到敏杰,當時敏杰先看到我,沖到我面前,我以為是同志,認出是敏杰驚叫起來,大家驕傲的都是帶著老婆孩子外出旅游,當時我就疑惑:是什么緣分讓我們在烏鎮(zhèn)相遇?本想寫一篇博文紀念,但總覺得今年與敏杰“緣分”未盡,晉江之行完美圓夢。
僑聲中學許貽厥老師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創(chuàng)新的實驗設計和良好的師生互動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影響。許老師聽完我點評后不止一次表達學習交流的愿望,當我了解到他也是晚育的楷模時,我說那一定是相互學習的結果。
上海格致初中王瑋麗老師是位八五后,她的課帶領學生回到二百多年前,與拉瓦錫一同思考,一同實驗,感受拉瓦錫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觀點的重要性。不必說王老師良好的調控課堂、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單就她靚麗的外形,漂亮的普通話,親和的個性就足夠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女神!
閉幕式上與王老師有簡短交流,王老師猜測我是校領導——這回暴露了女神的短項;她說我的知識面真廣,語文很強大——真是小女孩的話。但是一所學校若有王老師這樣的年輕人,你會看到希望,實際上,他們領導看到了,我注意到介紹中一位格致初中領導全程陪同王老師,愛護有加。
晚餐后余猶未盡,與僑聲中學負責化學評課主持的張勝利老師在賓館大堂把茶暢聊,張老師說我不說話時其貌不揚,一說話時神采飛揚,我說真是獻丑了。我們討論了一些化學教學問題,直到他們的王校長前來提醒,我倆相約以后見面再聊。
四、暖意
晚餐時因為點評專家要坐在一起,我被必成老師和僑聲的王校長拉過去,這樣有機會與日亮老師、必成老師等交談(曾立群老師晚餐前已回榕),必成老師問我什么時候回去,他說他與日亮老師周六上午八點多的車回去,我的車票本是周六下午三點多,聽罷覺得這是個向二老學習的好機會,當即表示明早與他們前往車站臨時改簽車票回去。
記得2010年在三牧坊遇見日亮老師,表達出與其聊天的愿望,日亮老師問明我的住處,叫我約好幾位老師過去聊天,但因當時孩子的幼小,各位老師時間的沖突等原因,這個愿望到現(xiàn)在也沒實現(xiàn)。
聽必成老師講話是一種享受,先生不言則已,有言必中,餐畢下樓時必成老師摟著我肩膀告訴我一些趣事。只是有時不是所有愿望都能如愿,第二天上午八點一刻與日亮、必成老師到達車站時,同趟列車票已售完,最近前往福州站的動車也在中午12點后,我只好另行購買比他們還早5分鐘發(fā)車的廈門前往杭州的動車,這意味必須在福州南站下車(原有車票因終點站不同不能改簽)。上車后不久,必成老師打來電話,叫我不要急,他記得他兒子也在南站下過車,但南站到北站有專用列車來往,并提醒我來不及退換的車票也可在福州站退票……寒冷的冬季你能感受到長者帶來的一絲絲暖意。
五、追求
動車一路向北,不知不覺中我發(fā)現(xiàn)這一學期聽了不少公開課,也有一些公開課略偏功利化,似乎知識的傳授只為考試,不注重知識傳授過程中認識價值和教育價值,不注重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與漁,我們傳授給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大部分學生終究會忘掉,可是從中形成的能力卻能相伴終身,教育的最高目標是為了使人們能夠過一個實現(xiàn)自我和負責任的生活作準備。
忽然想到理查德·費曼,這位天才的美國物理學家也是位天才的老師,《費曼物理學講義》公認為物理學經(jīng)典教材,看看他說的這段話多有靈性:
學過科學以后,你周圍的世界仿佛就變了樣子。
就拿樹來說吧,樹的構成材料居然主要是空氣。你把樹焚燒了,樹就會化作原來的空氣,在火焰的光熱中散發(fā)出來的是原來被束縛在里面用來把空氣轉化成樹的太陽光熱。在灰燼中的那一小部分殘余物質,則本來不是空氣,而是來自固體物質的泥土。
這些真都十分有趣,這樣的例子,科學里面簡直是俯拾皆是,不勝枚舉。這樣一些例子都是很有激勵作用的,你可以用它們去激勵、去啟迪、去教育別人。
詩一般語句的質量守恒定律里蘊含深深的哲理,理查德·費曼,教育界的男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