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法庭”在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
時間:2014/4/23
一、“模擬法庭”在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
1.適應青少年學生的特點,直觀形象地傳授法制知識
青少年學生隨著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急劇發展,日趨成熟,交往也迅速擴大,社會化逐步成熟,對人際關系、社會問題等日益感興趣;青少年精力旺盛,認識敏銳,感情細膩,易動感情,自律性差。當前在學生法制教育上,形式上多為泛泛的說教和號召,內容缺少針對性。而精選與青少年學生成長相關的典型案例,通過模擬開庭的直觀形式,適應了他們活潑好動、探究性強的心理,能使他們了解違法與犯罪的界限、此罪與彼罪的區別、違法犯罪的嚴重性和國家法律的神圣性,從而掌握一定的法制知識,增強學習法制知識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通過程序的規范性、嚴肅性,塑造公平正義的法制理念
通過模擬法庭的教育形式,雖然對青少年學生傳授了一定的法制知識,但這種知識的傳授更多的集中在一些個別案例和知識。因此要注意充分運用模擬法庭庭審程序的規范性、當事人雙方的平等性和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充分展示法律的合理性與確定性,教育青少年學生通過模擬審判的個案情況,體會感受法律至上、程序公正、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識,從而在青少年心目中形成對法律的信賴與崇敬,真正樹立公平正義的法制理念。青少年學生正處在人生變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一旦形成良好的法治理念,便相對固化于他們的思想意識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持久性,就會對他們的言語行為產生積極的導向作用,指導他們學法、知法、守法。
3.利用模擬法庭的示范形式,充分發揮其規制威懾功能
作為法制教育形式的“模擬法庭”,對青少年學生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這突出表現在它的規制和威懾價值上。通過模擬庭審,能使青少年明了法律所設置的行為基準,從而引導青少年調整自己的行為,自覺遵守法律;而它的威懾性在于使青少年違法者或者潛在的違法者明了法律的制裁力量,從而不敢以身試法。
二、“模擬法庭”教育形式的設計
1.選擇案例
借助“模擬法庭”進行法制教育,首先要考慮案例的典型性,應當選擇那些反映基本法律規定,在社會有一定影響的民事刑事案件作為開庭案例,這有助于青少年學生對國家基本法律框架的了解;其次應結合當前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實際,只有那些與他們學習生活相近的“事實”“案例”,才會引起他們的共振共鳴,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和遵守法律是健康成長的要求;再次適當注意案件的爭議性、可辯性,要選擇那些案件事實、適用法律、社會評價等具有特點的案例,避免采用一些事實清楚、眾所周知,缺乏任何懸念和爭議的案件。
擬用的案例,可以從法院、律師事務所、少年犯管教所等單位收集借閱,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檢索,還可以選擇當地有關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真實案例。當然指導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對案情作適當的變動,以更適應模擬法庭的教育需要。
2.組織籌備
舉辦模擬法庭活動,涉及許多方面的工作,需要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應當成立一個工作小組專門負責組織實施,重點做好開庭人員的培訓指導,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協調當地的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配合。模擬法庭的開庭涉及有關的程序和實體法的知識和規定,客觀上需要法律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幫助。第二、選擇參加開庭的組成人員,做好分工安排。模擬法庭的組成人員應當由青少年學生組成,可根據案情需要將他們分為審判組、控訴組、被告和辯護組等,證人、被害人、鑒定人等訴訟參與人可以單獨分組,也可插入各組。第三、安排好開庭的場所,營造法制教育的氛圍??煽紤]利用法院法庭,這最具有真實性,法院的設施設備齊全、規范,是最簡便、有效的理想場所;在教室、操場、禮堂或者租借影院臨時搭設模擬法庭,根據法庭的功能進行適當布置,并配備必要標志牌。第四、注意做好參加庭審人員的指導和培訓工作。要把開庭案例及涉及的法律知識印發給開庭人員,在法律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共同研究案情,熟悉全部訴訟參與人的活動及開庭的整個程序,然后在分工分組的基礎上,按照各自扮演的角色進行練習排練。另外在正式開庭前,應按要求準備好相應的訴訟文書,如起訴書、證據材料、公訴詞、辯護詞、判決書等。
3.正式開庭
這一階段要求學生進入角色,各項活動都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庭審程序進行,所有的參與人員應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和真實感,自己的言行均是在維護法律的神圣與尊嚴,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參加模擬審判的人員都要穿著規范服裝,造成一種嚴肅、正規的法庭氣氛,使之進入“實戰”狀態。審判員要儀態端莊威嚴,但又不乏親和力,適度控制庭審的進程;公訴人要縝密的思維,準確的表達;辯護人應口齒清楚、敏銳的反應,保持高昂但適度的情緒;當事人強調更多的是自然真實、忘我的投入,恰如其分地發揮??偟亩家殉趾米约耗M的角色、注重度的把握,避免過度張揚或嘩眾取寵,力求庭審莊嚴、規范、真實。
庭審要完全按照訴訟法規定的程序進行,法庭審判的基本環節要保持完整,如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后陳述、評議和宣判等,重點應放在法庭的調查和辯論上,使青少年學生能夠體會和了解基本的訴訟程序,并通過法庭的公正判決,讓他們認識法律的公正和嚴肅。在法庭調查階段,控辯雙方要圍繞案件事實進行舉證、質證,要通過充分和確鑿證據材料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使旁聽人員真正體會到“以事實為依據”的含義和實質;法庭辯論要注意突出控辯雙方的抗辯性、法官庭審的控制性,要使雙方能夠圍繞案件事實、適用法律、訴訟程序等,展開激烈而又適度的辯論,通過辯論的激烈性、緊張性,吸引青少年學生對案件的思考。法庭的宣判力求莊重嚴肅,判決要達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使青少年學生認識到法律的神圣、判決的公正,實現法律效果與教育效果的統一。
4.評價總結
點評和總結是模擬法庭的重要環節,庭審結束后要對本次庭審活動及時進行點評和總結。既可以請法官、檢察官、律師進行專業點評,也可以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最后由組織單位的領導進行全面總結。對模擬法庭的評價總結,重點應當放在說明法律的嚴肅性、庭審的規范性、判決的公正性和違法犯罪的受罰性上,不能拘泥于庭審過程的某些問題或瑕疵,要通過開展模擬法庭的活動,真正對青少年學生起到思想啟迪、行為規制、法制引導的積極作用。
在庭審后,根據案件開庭情況,可以組織青少年學生寫觀后感、辦黑板報、演講比賽、班級討論等,這些都是深化“模擬法庭”法制教育的一些具體有效的形式,它會鞏固和擴大法制教育的效果,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產生長期和深遠的影響。
三、“模擬法庭”在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中的應用
1.認真選擇模擬法庭的具體類型
根據不同的模擬效果可以將模擬法庭分為表演型、宣傳型、模仿型、實戰型。表演型模擬法庭,具有表演性質,模擬過程具有可賞性;宣傳型模擬法庭,根據當時當地普法宣傳需要進行精心設計,注重于知識性的傳播;模仿型模擬法庭,具有示范性,即案例內容取之于法院已判決案件,模擬重現法庭審判的真實性;實戰型模擬法庭,具有應用性質,擇當時當地具有影響的未經審判的案件,反映社會對案件的認識和反應,對社會輿論導向可能產生影響。上述各類型各有特點,可根據法制教育的需要和青少年學生的實際,靈活選擇。
2.精心設計模擬法庭的教育內容
青少年學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身心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進行模擬法庭形式的法制教育,要考慮他們心理、思想、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注重法制教育內容的針對性、保護性、規則性、關聯性。在小學階段應當注重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交通法規等方面的教育;在中學階段應當注重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網絡法律知識、勞動法、刑法等方面的教育。
3.妥善選擇開庭案例的法律類型
模擬法庭的案例,根據內容可以分為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這是根據我國三大訴訟程序來劃分的,不同類型的案件主要是基于不同法律部門的性質,它們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都具有共同的教育價值,只是教育的側重點不同而已。在采用模擬法庭形式的法制教育中,比較多地是采用一些刑事案例,特別是結合了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實例,應當說刑事案例的模擬開庭,其程序的規范性、判決的公正性、教育的啟迪性,對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會產生深入的影響,起到良好的規制和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