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班級中學生弱勢群體的轉化

時間:2014/4/22
一、班級中學生弱勢群體的弱勢類型 
 
1.品格弱勢 
表現為:自我控制能力差、屢有違紀行為、故意頂撞老師、染有不良習性、生活態度消極,家長又無力管教。他們對學校的教育抱無所謂的態度,用故意“頂撞”老師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多數老師也放棄了對他們的教育和管理。 
 
2.學習弱勢 
表現在:學習態度欠佳、學習信心不足、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成績不理想。當然,人的學習能力高低既與他的先天遺傳素質相關,也與其后天的環境、教育和自身努力有關。 
 
3.經濟弱勢 
表現在:家庭低收入、疾病、下崗等。相對較富有的學生來講,有些學生交不起學費,有因此而即將輟學的,有生活拮據的,有因經濟困難而影響學業的,個別因經濟上的弱勢造成了心理上的弱勢。 
 
4.心理弱勢 
表現在:自卑感。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在同學面前自慚形穢。在日常生活中做事小心翼翼,課上甚至不敢回答老師的提問。有的不善于交往。 
當然,除了以上論及的幾個方面外,還有身體、空間位置的弱勢等,這里不再一一闡述。 
 
二、班級中學生弱勢群體的成因分析 
 
1.教育上的德智失衡 
德育與智育本應是協調發展。但如今的學校教育中,重智輕德的失衡狀況,仍未根本改變。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被視為無足輕重而淡化。使得有些學生從小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為習慣。當然,文化市場上的審美錯位,網絡問題等對學生不良品格的養成都有一定的影響。 
 
2.學校課程教學的弊端 
其一,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不夠完善。現在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有許多不足之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知識目標模糊,學生“閉眼”跟著老師走,走哪算哪。于是就產生了知識缺陷,缺陷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差生就水到渠成。一旦成了差生,其周圍隨之形成一些不利反應——教師批評,別人諷刺,家長斥責。因為教育知識的缺乏,學校不能對差生提供有效的幫助,所以面對周圍環境的壓力,差生開始難以承受,時間一長,就會逐漸適應這種環境。很明顯,差生出現是一個錯誤積累的過程。 
其二,教學組織的單一化。教學的基本組織是班級授課組織。它在教育實踐中已經盛行了100余年,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它有自身的優勢和價值,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如難以因材施教。并且,教師往往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宰者、控制者,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難照顧所有的學生,一些學習暫時落后的學生,容易成為教學漠視的群體,冷落的對象,某種程度上造就了弱勢群體。 
 
3.家庭貧困 
家庭生活貧困的學生能獲取的教育機會遠低于家境富有的學生。因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學校要想在激烈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大力拓展生存空間,廣開籌資渠道。學校拓展籌資渠道為家境富裕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機會,這是毋庸置疑的客觀事實。此外,家庭經濟收入不佳的學生在受教育類型、層次和方式的選擇上也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同時,家庭貧困在某種程度上使學生限于自卑之中。 
 
三、班級中學生弱勢群體的轉化策略 
 
1.品行型弱勢群體——引導式 
對于班級中的品行型弱勢群體,重在引導教育。 
(1)矯正評價導向。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無不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可是一到教育實踐往往就成了“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關鍵時不要”。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落差?根源就在高考、中考的錄取線,是取決于考試的成績,分數是硬指標,而思想品德沒有進入考核指標,首位也就成了缺位。所以,要建立全面的素質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道德品格的提升。 
(2)匡正家教觀念。家庭,不能只關注子女的學習成績,還要重視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養。并和學校達成合力,共同培育人才。為此,要加強學校和家庭的聯系,匡正家庭教育的觀念。因為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建立和完善疏堵并舉的管理機制。比如網絡,首要的是疏導。學校可以建起門已的校園網。在學生中建計算機興趣小組,開展網頁設計賽、動畫制作賽、電腦編程賽、網絡游戲賽。這些疏導措施,既滿足了未成年人濃厚的上網樂趣,又可以引導他們進入安全健康的網上精神家園和快樂大本營,營造綠色網上空間。其次要抓堵。要充分運用高新技術手段建立“防火墻”,從技術上進行過濾,將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有毒信息和垃圾信息,拒之于視聽之外。 
 
2.知識型弱勢群體——牽引式 
(1)研究學習風格,因材施教。國外的研究表明,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進行教學,學生學習更加有效。在西方尤其是北美,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學習風格這一課題已經從理論模式的圈子中走出來,進入教學實踐中了。到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學者和教育實踐工作者才開始了本國的研究和實踐。出現了如“分層教學,分類指導”。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類教學改革實驗也逐漸增多了。如“走班教學”“課內復試教學”等,都是根據學習風格的獨特性,進行的個性化教學。 
(2)具體可采取以下教學策略。首先,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對待不同的學生,教學應確定差異性的目標要求,力爭做到“好生吃得飽、后進生吃得了”,使“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目標落實到位。其次,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這就是說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盡量放手讓他們通過獨立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獲取新知,使他們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感受知識的內在魅力,積累教學活動的經驗;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多給予一些幫助、指導和鼓勵,使他們也能了解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獲得更多的成功,建立學習自信心。 
最后,設計彈性分層的實踐應用練習。教學方法、教學要求的差異不僅要體現在新知的學習過程中,同樣也應體現在獲取新知后的實踐應用階段。如:可提供各種層次的彈性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實踐和解決。 
 
3.貧困型弱勢群體——解救式 
(1)增加教育投入。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國家對弱勢群體特別是城鄉貧困家庭子女、殘疾兒童等就學的資助體系,促進教育均衡的實現。在投入導向上,教育資源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資源應向處于弱勢的地區和人群傾斜,特別是向農村貧困地區和西部地區傾斜,向城鄉貧困家庭子女傾斜,向殘疾兒童傾斜,保證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子女和殘疾兒童基本的受教育權利。確保每個學生不因家境貧困而失學或輟學。 
(2)試行教育券。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推行教育券為主要實踐模式的基礎教育市場取向改革在世界各地悄然興起,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教育券,又稱學券,是美國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最為激進的措施之一。這種制度是政府將用于資助學生上學的經費以學券的方式發放給學生家長,家長可以用學券向自己選定的任何一所學校支付孩子的上學費用。 
在我國,教育券制度已得到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認可,并在不同程度上予以推廣。在杭州上城區,教育券已被用于教師培訓上,教師憑教育券換取一定的經費,自主選擇培訓結構。在上海,教育券還用在幼兒教育上。但總的來說,目前教育券制度的主要功能是集中在對弱勢群體與弱勢教育的保護方面。 
 
4.心理型弱勢群體——情感傾斜式 
班級中的弱勢群體往往有這樣的心理:希望老師重視自己、關心自己,同學們瞧得起自己,不再對自己冷嘲熱諷、嗤之以鼻。因此,在某些情況下,他們表現了對班級事務的關注,從而改變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們心目中的印象。作為教師,要充分理解他們的心理,抓住機會、積極鼓勵,增加他們爭取進步的勇氣和信心,促進他們的轉變。 
心理研究表明: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的承受力更為脆弱、自尊心更易被傷害,因而也更容易因遭遇挫折而停步不前。教師或社會成員,又往往因為功利性的社會價值取向而忽視他們的心理需要,使他們更難以走出心理的障礙。可作為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因為年齡、見識等關系,還無法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教師對他們的影響常常是決定性的。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所以老師在把握客觀公正大原則的基礎上,應盡可能地把情感的天平向那些更需要理解和尊重的孩子傾斜,多觀察、接觸、分析他們,多一點微笑、鼓勵、信任,多一些關懷、親昵、疼愛,以喚醒他們被壓抑的天性,激起被埋藏的自尊。這樣,他們就會主動向我們吐露心跡、敞開心扉地與我們交朋友,這樣他們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喜歡聽老師的課,對老師的批評、教育也樂于接受,從而自覺糾正自己的各種行為。 
總之,由于班級中學生弱勢群體的復雜性所限,在轉化策略選取方面會有所側重,困難和艱巨是明顯的。因此,班級中的弱勢學生群體的轉化工作勢必是一項復雜而必須的系統工程。這就迫切需要全社會共同協作,為弱勢學生群體的轉化和健康發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官网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100部 | 亚洲综合五月天久久伊人 |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 | 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