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失真現象
時間:2014/4/21
一?存在的失真現象
1.情感疏離:互動實質缺失
教師和學生是活生生的人,都有情感的需要,他們需要互相信任?師生之間的互動要以學生思維的活躍?情感的碰撞?心靈的交流為基礎?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師生關系?學習方式?課堂氛圍等方面都為課堂教學搭建了一個可利用的平臺?在這一平臺中,不僅要有知識的傳授,而且要有師生的感情交流?沒有情感投入,課堂將會是一潭死水?在當下課堂中,有些教師面無表情,語氣生硬,缺乏親和力,在這樣的氛圍中,雖然有互動和對話,但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很難完成師生的有效互動,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2.不平等:互動對象缺場
師生之間的互動強調主體間的平等交往,雙方都應以對對方的承認和尊重為前提,突出了學習的主體性?交互性?生成性?師生互動是一種差異性的互動,會受到學習成績?學生個性?空間距離等多方面的影響?教師在互動對象的選擇和學生的互動機會上有明顯的偏向性?在互動對象的選擇上,教師對不同學生會給予不同的互動機會?教師往往給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干部學生和人際地位高的學生更多的互動機會?在互動內容和時間的分配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問題難度和互動持續時間上也存在明顯差異?一般說來,教師傾向于讓成績好的學生回答一些論證性較強的復雜問題,互動持續時間較長,讓成績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判斷性?描述性較強的簡單問題,互動持續時間相對較短?
3.單一性:互動方法匱乏
當前教學中,傳統的傳遞接受教學模式的影響還廣泛存在?教師獨占課堂,津津有味?云天霧地地高談闊論,學生則或聽些不能理解?不成體系?不能與自己知識結構聯系的東西,或身體形態上在聽,而腦子里卻糊里糊涂,或沒有認真聽講,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教師滿足于已準備好的教案,照本宣科,語調平淡,平鋪直敘,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或做做筆記,或看其他書,或發呆走神,或悄悄地進入夢鄉?這樣的教學方法造成師生之間在心理狀態?思維方式等方面找不到觸點,師生之間不能相互交融,矛盾與交鋒不存,彼此互不影響,信息單向流動,傳而無受?
二?師生互動失真的原因分析
1.知行延遲性的影響
由知到行有一定的延遲性,即知易行難?這一知行規律告訴我們,要縮短這個延遲時間,需要內外因的共同作用?教師大都知道要改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采用啟發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知道應該完成從知識的傳授者到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和咨詢者的角色轉變?但由于延遲性的影響,怎樣更新觀念,怎樣實現角色轉變,實施素質教育,如何把教學改革深入到制度設計的核心層面等等問題的解決都需要較長的時間?
2.師生習慣惰性的影響
當下教學中,很多教師已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習慣于接受式學習?許多教師不自覺地避難就易?避繁就簡,選擇了灌輸式的信息單向直達方式?而在應試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主動求知熱情不高,缺乏積極主動建構知識的自覺意識,有的學生根本不愿主動與教師交流,更談不上良好的師生互動?
3.傳統文化因素的影響
傳統文化中師道尊嚴的等級觀念仍然有著較大的潛在影響?教師難以擺脫權威幻覺,學生對教師多服從,少質疑?教師面對學生,非滔滔不絕無以顯其才之高,非洋洋灑灑無以顯其學之富,加之中國文化環境中,有高度創造性的人卻因偏離文化常模而不易被認同,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師生之間的爭鳴和碰撞?
三?師生互動失真的對策
1.教師
(1)改善教學方式
①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其對所學課程的興趣,即使是學習成績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也能很清楚地復述老師上課時所講的大部分案例以及該案例所說明的問題?恰當合適的案例來源于教師平時的搜集和積累以及不斷的更新?案例的穿插必須適時恰當,對所授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②問題探究教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問題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的內容應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剩余的課堂時間應安排學生有準備地進行小組討論?觀點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給學生更多地闡述自己觀點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使他們對知識由被動式接受變為主動式探究?
③電化教學?電化教學不是指課程內容的簡單電子演示,而是要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使授課內容在聲像圖畫等方面結合,使課堂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為成功地進行電化教學,實現互動的效果,教師應該克服困難,積極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不斷更新相關的教學軟件,充分利用網絡設施,并主動參加相關的技術培訓,使電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地發揮作用?
(2)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在和諧的課堂氣氛里,課堂情境符合學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發展特點,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關系正常和諧,學生會產生滿意?愉快?羨慕?互諒?互讓的態度和體驗?
①教師要增加情感投入,平等對待學生?教師的情緒?情感具有感染性?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的思維活動和強烈的內心體驗,教師就必須增加情感投入,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導和組織教學,以自己的積極情感感染學生使課堂出現和諧的心理氣氛?
②教學內容要難易適度,教學活動要有情有趣?難易適度,就是要體現量力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如果教學內容太淺,就會失去進一步追求新知識的情趣?如果教學內容難度太高,學生不能理解,會對學習喪失信心,學習情緒必然會下降,甚至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有情有趣就是從學生求知欲強,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出發,采用多種教法喚起學生的學習情趣?
③對學生公正評價,合理期望?對于學生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只有當教師采取恰當的方式,準確把握?合理評價每位學生,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會使學生向好的積極的方向發展,教師對學生的低期望則會使學生越來越差?
2.學校
(1)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激勵機制
學校要從師生兩方面建立起客觀評判各種教學模式改革的考核評估標準?一方面,應建立起科學評判各種教學模式的考核標準和報酬激勵機制?教學中師生互動需要教師在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上進行改造,重新組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這需要教師有更加敏捷的思維,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代價?因此,對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要在業績考核?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政策導向上的支持;對教學改革遇到暫時困難者要以寬容的態度予以真誠的幫助,解除其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改進學生學習評價機制,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一是要改革現有的考試內容,不要只局限于書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應增加綜合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內容,考試方式可采取筆試?口試和實際操作相結合;二是要重視形成性評價?通過平時的課堂觀察?提問?討論?實踐作業等環節,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察?督促和激勵,適當增加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例,使學生對學習的過程給予充分的重視?
(2)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支持
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學校應在軟硬件方面給教師以大力的支持,使相應的教學改革得以順利地進行?例如,在教學組態方面,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盡量安排小班上課,以方便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促進問題和信息的反饋,避免因教學班過大造成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另外,學校對于相關的教學研究和改革應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鼓勵教學軟件的開發,不斷更新網絡技術,促進教師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