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論語》人生珍言對提升中學生健康人格的當代意義

時間:2014/4/18
一?《論語》人生珍言對提升中學生健康人格的當代意義 
 
“人格是個體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后天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豐子愷先生曾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撐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這三者的和諧統一,就是圓滿健全的人格。提升中學生的健康人格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 
 
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等人生珍言,鼓勵中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人格包括個人的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價值觀?人際關系等許多方面。其中,奮發有為的積極態度?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是人格的核心。喪失了理智?剛健?堅韌人格的支撐,外顯的行為將會盲目?被動。《論語》中許多名言警句重視煥發人的生命活力,提倡陽剛之氣,鼓勵人們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士不可以不弘重,任重而道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提倡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這種剛健自強的奮發進取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力之所在。 
在孔子思想熏陶和哺育下,在我國封建社會,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他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富強而奮斗不息。時代發展到今天,這種自立自強的精神境界,依然是我們不怕困難?不畏艱險,朝著理想境界前進的巨大動力。當代社會,呼喚著競爭?開拓?進取?創新,更要求我們的中學生在前進路上要勇于創造,積極創新。只有培養中學生奮發有為?自強不息的人格,他們才能在前進路上順境不驕?逆境不餒,不斷的超越和發展自我,做生活的強者。 
 
2.“君子成人之美”等名言警句,有利于提升中學生高尚的人格 
高尚的道德情操?誠信友愛的人格品德,不僅是中學生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我們不僅要通過學習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要注意勇于和善于吸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之來潛移默化?陶冶中學生的高尚情操。在《論語》中,孔子把道德?道義作為人生的基礎,他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志士仁人的崇高人格。“君子坦蕩蕩”?“君子成人之美”等名言警句,經過長期的流傳,已經成為凝練雋永?富有哲理的通俗成語,這些成語,道出了志士仁人的寬廣胸懷;“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人不知,而不慍。”闡明了志士仁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美德;“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小不忍,則亂大謀。”道出了志士仁人剛柔并濟的人格;“言必信,行必果。”說明志士仁人還應具備誠實信用的品德;“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道出了志士仁人虛懷若谷的情懷;“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闡明了志士仁人的儒雅風度。在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過程中,志士仁人的理想人格鍛煉了中華兒女的民族魂。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要勇于和善于借鑒其中的精華?博大精深的文化,使我們的傳統文化在繼承中延續,在創新中發展。而志士仁人的高尚人格,對于凈化中學生的靈魂,具有不可代替的感召力量。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際準則,有利于形成其樂融融的社會氛圍 
和諧社會,應該是社會全體成員之間關系的融洽?協調,無根本利害沖突,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友愛。《論語》中的許多警句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導我們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且不可隨意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于別人,要尊重別人,愛護別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們之間親密友愛的關系。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環境過程中,要教育我們的中學生大力倡導珍惜友誼?團結互助的社會風尚。發揚“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博愛精神,廣交天下朋友,努力為自身的發展營造一個和諧的環境。“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真可謂至理名言。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人們特別是中學生交友的格言。人們內心和諧了,人際和諧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和諧社會就會到來。 
 
4.“見利思義”等人生格言,有利于形成中學生淡泊名利的人格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中學生在價值觀上出現了重功利?重金錢?講實惠?講條件?對物質利益過分追求的傾向,出現了拜金主義價值觀?享樂主義價值觀。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就要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利義觀和富裕觀。學習《論語》中那些緊扣人們心弦的人生珍言,有助于凈化中學生的精神生活。“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孔子承認,人人都有追求財富的欲望,但是,如果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它們,就不應該接受,主張“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告誡人們對富貴的追求應該是有條件的,有節制的,君子愛財,取之以道,決不能損害道義?不擇手段地去追求。“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人在貧困之中,要保持尊嚴;人處富貴之中,也要無驕于他人。肯定精神生活的價值高于物質生活的價值,道德價值高于生命價值。這些人生格言,有助于凈化中學生的精神境界,提升他們淡泊名利的人格。 
 
二?從《論語》人生珍言看提升健康人格的途徑 
 
1.通過廣泛學習,提升健康人格 
“學習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由經驗而獲取知識?改變行為以完善人格的歷程。”學習是中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是營造和諧關系的橋梁,也是提升中學生健康人格的最佳途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先進成果,是培養健康人格的精神食糧,特別是文史哲經典著作,對提升中學生的人格具有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中華傳統文化更強調如何修德和做人,這是提升中學生健康人格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學習借鑒中,要堅持批判繼承的原則,立足現實,古為今用。應該怎樣有效地學習,從中領悟生活的真諦,提升健康的人格?孔子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家,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上有許多著名論斷。第一,“學而時習之”。強調學習,時時練習,同時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學習才能快樂。第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勤奮好學,溫故知新,不斷開拓新的思想,天長日久,自然學業有成。第三?要善于向別人學習。孔子認為,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必須超出書本的范圍。“擇其善者而從之”?“見賢思齊焉”等格言,諄諄告誡人們,要善于發現別人身上的長處,虛心向他人學習。第四,學與思相結合。孔子重視思考,但他更重視學習,他認為學是思的基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闡述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 
孔子倡導的學習態度值得我們的中學生學習?借鑒。首先,“學而不厭”。“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啟示我們學習要有熱情,要有興趣,只有孜孜不倦,才能達到目的。其次,不恥下問。在學習過程中,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最后,知之為知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格言,教導人們要拋棄虛榮心和浮夸風,要深入扎實地學習,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學習方法掌握了,自學能力提高了,正確的學習態度樹立了,學習成了每一個人自主自覺的生活方式?情感需要和自我發展的動力,那么,通過學習提升人格?通過學習提高修養?通過學習開發智能的社會風尚即將形成。 
 
2.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健康人格的發展 
人類發展史表明,人本身的自我實現越充分?人的潛能挖掘得越多,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得越好,社會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便越豐富,社會便越繁榮?越進步。如何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孔子也有許多著名的論斷。“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在這里,孔子強調了人們在追求美德時貴在要有自覺性和主動性。心中不僅要樹立起仁德這個目標,還必須有相應的行動,要持之以恒,始終不渝地追求。對于那些在追求仁德道路上缺乏自覺性?主動性的人,孔子毫不留情地給予嚴厲地批評:“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人格的培養,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孔子通過生動的比喻,強調美德的獲得,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鍥而不舍,方能取得成效。以上名言警句,都是我們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中學生健康人格發展的寶貴財富。 
 
3.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提升高尚的人格 
安定有序?融洽和諧的社會環境是促進中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孔子非常重視環境對人格形成的作用,提出“里仁為美”?“擇鄰處仁”?“擇善而從”等著名格言,說明了環境對人們的影響作用。我們要不斷提高中學生的道德意識,就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敬業奉獻?誠實守信的精神,積極倡導和睦相助?友愛向善的良好風尚,努力形成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全社會營造生動活潑?文明高雅的文化氛圍,美化生活環境,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弘揚社會主義的高尚人格;加強輿論引導,把人類在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傳統美德作為提升健康人格的內容傳授給中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民風和民俗,從而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日積月累,自覺加強道德養成,提升高尚的人格。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中出受孕中文字幕在线 | 最新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另类欧美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 无色码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