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就是上網成癮,是人對于使用因特網的心理依賴。表現為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因此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其他事物尤其對學習不感興趣或興趣降低,離開網絡渾身不自在,渴望回到網絡中去。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由此帶來一系列后果,逐漸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為了尋找戒除網癮的方法,很多人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收效甚微,即使有成功的案例,其數量相對于廣大網癮受害者的規模,也是微乎其微。究其原因,關乎人類對某種事物上癮的一般特性,也有網癮的特殊性。換句話說,一方面,任何東西一旦上癮,就很難戒除;另外一方面,上網對于人們現代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比其他上癮的事物與人的關系更密切,成癮之后更難戒掉。然而,從可能性上來講,人們對于任何成癮性事物的依賴都可以戒除,但必須分析其成因。首先是社會原因,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于青少年學生的要求和期待越來越高,學生的心理壓力增大。教育方面,雖然國家提出素質教育的理念,但在入學競爭、各種考評壓力下,很多學校還是實行應試教育,學習負擔沒有得到明顯的減輕。種種壓力促使很多青少年有逃避現實的傾向。網絡作為虛擬世界,為這種逃避提供了空間。
青少年學生上網成癮有其復雜的原因,但心理原因是內因。所以心理治療必不可少。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原因和表現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是因為成績不好,逃避學習,有的是因為家庭問題,逃避親人,也有一些對社會不滿,到網絡上去發泄。這些可以歸結為逃避責任,包括對自己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和對社會的責任。當然,更多的是沉迷于某種游戲之中。從主觀上講,逃避心理和迷戀心理是網癮的主要成因。
網絡內容豐富,網癮情況復雜,這里只能從某種角度對典型問題進行分析,對于青少年來說,沉迷于網絡游戲最為典型。網絡本質上是虛擬世界,但是又有真實性,這種真實性對于網民來說就是能夠帶來工具性的便利,對于網癮患者來說就是能夠帶來心理的滿足。因此,網癮的心理治療必須破除患者心中虛幻的真實,從而解除這種心理需要的依賴。虛幻的網絡空間能夠在人的心理上形成真實的印象。網絡游戲越來越逼真,人處其中宛如身臨其境。贏得一局可以獲得若干積分,積分類似于貨幣的符號,投入精力和時間越多,積分越高。正是這種符號,將人的網絡經歷實體化,體現出游戲者的成果。另外,網絡游戲模擬現實事物及其過程,比如經營、管理、戰役、戰爭、人際交往等等,讓人體會到現實中的成功喜悅而不必承擔現實中失敗的后果。同時,在網絡中,人們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角色,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對于人們、尤其是想象力豐富的青少年有巨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人沉迷其中。對于網癮的治療方案中,經常采用將游戲搬到現實中來的方法,讓青少年回到現實世界,但從現實中往往尋找不到能夠替代的興趣點。這正是以往治療方案收效不大的原因。因此,解鈴還須系鈴人,治療網癮必須讓患者真切地意識到這種虛幻性,讓他們知道一切不過是電子信號,這種信號可以輕易改變,就是不具有永恒價值,即“無常性”。積分、密碼隨時可以被黑客偷盜,也可以被自己通過非游戲的方式改變,不能顯示一個人的實際的游戲水平。不僅不具有永恒價值,甚至不具有暫時的價值,積分和游戲水平,只能代表人當時操作鼠標和鍵盤的技巧,游戲中反映出來的各種現象不具有真實性,即使獲勝,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也許有人將積分賣掉,獲得利益,但是這種收獲建立在其他人付出的基礎上,從發生學角度講,仍然是興趣第一,沒有別人的興趣,就沒有利益,總體上,收益遠遠少于付出。
網絡是虛幻的,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就能有效控制網癮,所以網癮的心理治療可以采取疏導的方式。有一種方法,叫做“欲擒故縱”,在適度的范圍內,可以讓患者去玩一段時間,先過癮,讓其在寬松的心理環境下多次經歷之后再向其說明網絡的虛幻性特點,讓其切實感覺到“不過如此”,逐漸降低興趣,從而克服心理對于網絡的嚴重依賴性,在恢復健康心理之后,只要不超過正常范圍,可以允許其繼續上網。
認識在心理治療中固然重要,但僅僅有認識是不夠的,比如,一個人認識到努力工作的重要性,但不代表他一定愿意刻苦努力。這時,需要對于網癮患者的心理分析深入到意志層面,在此基礎上提出治療方案。網癮患者像其他“癮君子”一樣,都是沉迷于某種事物不能自拔,主觀原因是自制能力差。因此,培養他們的自制能力至關重要。自制力是指一個人在意志行動中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的能力。自制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實際工作、學習中努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恐懼、猶豫、懶惰等;一方面應善于在實際行動中抑制沖動行為。提高自制能力可以有效地消解上網成癮的兩個主要內因:逃避責任、上網沖動。
提高自制能力就是培養頑強的意志力,但提高意志力本身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不同方面的共同努力。這里所謂不同方面,不僅指外在的各個方面,比如大到社會,小到學校、家庭等,更主要的是患者本身主觀心理的各個層面,包括理性認識、情感、情緒、修養等等。這似乎有點循環論證,從認識深入到意志,意志又要從認識等方面得到說明。但這里沒有邏輯混亂,心理的各個層面本身就是相互滲透的,一個意志頑強的人一定是理智的、頭腦清醒的人。剛才論證的認識論作用再次體現出來,不再贅述。再說情感。情感的變化,尤其是道德情感的變化對于一個人的意志影響(同樣)重大,一個人感覺受到屈辱之后往往會下定決心、痛改前非,意志力有質的提高,此所謂哀兵必勝。因此,讓“網蟲”感覺到某種屈辱可能有治療效果,但這種方法應當慎用,因為這種方法是“險招”,既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能適得其反,因為有些人在壓力面前傾向于退縮,而不是前進。究竟是選擇一蹶不振還是選擇鳳凰涅槃,因人而異,對于意志薄弱的網癮患者,不能抱有幻想。但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具有啟發意義,在特定情況下、某種程度上也可以使用。因為人的心理構成復雜,某種刺激有可能極大地調動人的潛力。
其他心理因素對于意志培養的作用很大,意志自身的磨練更為重要。其他心理因素的作用都要通過意志起作用,轉化為實際行動。意志的磨練就是有意識地做一些有益處、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意志的磨練是逆著不良習慣而動,培養良好習慣,比如克服脾氣暴躁,就要自覺地控制情緒,遇到可氣的事情不去生氣。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謂的“修身養性”。與戒癮過程一樣,治療網癮自始至終都要經歷意志的考驗和磨練。網癮之所以難以戒除,是因為上網已經形成習慣。在不上網時,雖然人本身沒有什么損失,但通過自覺不自覺的“經驗回憶”,人能夠回味上網的愉悅,這種愉悅得不到滿足,只能重新回到自己喜歡的網絡空間上,人才能夠恢復心理常態。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針鋒相對,逐步培養不上網的習慣,克服上網的習慣。使網癮患者徹底斷除接觸網絡的機會,使“過程回憶”淡化,直至中斷。很多網游上癮者有這種經歷,即沉迷一種游戲不能自拔,干脆把該游戲程序徹底刪除,往往能夠有效克制網癮,這是“矯枉過正”的方法,雖然開始會非常難受,但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