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中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

時間:2014/4/8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少年,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而且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他還指出:“只有喚起人們實現自我教育,才是一種真正的教育。”這說明自我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必須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把學生從一個受教育者變成一個自我教育者,使他們在自我教育中實現自我發展。 
 
一、對學生自我教育的認識 
 
自我教育,是指個體根據社會的要求和自身發展的要求,發揮主體的自主性,有意識地把自我作為教育對象,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質而進行的活動。自我教育是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管理、自我改造和自我修養,是一個人在道德修養上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其實質上就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 
自我教育符合道德形成的內在運行機制,它是德育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徑。教育心理學認為,任何一種道德品質都含有一定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道德意志四種基本心理成分。前二者是推動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后二者是道德認知、道德情感的具體表現與外部標志。而每一種基本心理成分,都離不開受教育者的積極參與。來自外部的教育只有和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通過學生主體的自我接受,內化為自覺的行為,才能夠取得教育的真正實效。 
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自理、自立能力的提高。通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充分肯定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不僅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培養的探索 
 
自我教育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教育影響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要求教師在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須采取適當的方式方法,正確地對其進行引導。其中,方法的選取是工作成敗的關鍵。我在班主任工作的實踐中,采用了“愛心+鼓勵-垃圾桶”的方法培養中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愛心”、“鼓勵”、“垃圾桶”三個看起來完全不同的概念,通過“加減”運算,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且激發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識。 
1.用愛心去感化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根據他三十余年的教育實踐經驗,對如何進行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和情感教育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深入理解其中蘊涵的意義,我們不難發現,“情感”是自我教育的關鍵。 
學生的自我教育是一個由外部世界轉向內部世界的過程,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影響,產生互動,從而喚起其內心世界對真、善、美的追求,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加美好和完善的過程。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有情感的人。教師以父母般的愛去感化學生,把他融進集體,使他親身體驗到老師的一片真誠之心,這樣能夠產生巨大的教育力。 
在我所帶的班級中,單親家庭學生占一定比例。這些學生性格上人都存在著孤僻、敏感、不合群等弱點。為了讓這部分學生盡快地融入到班集體中,我從關心他們的學習入手,再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我發現,處在單親家庭的學生有一個共性:就是普遍缺少“愛”。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我的心里便明朗起來。在其中一個學生過生日的當天,我不僅祝福她生日快樂,還送給她一份生日禮物。這個學生非常高興,對我也很感激。從那天以后,這個學生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開朗了許多,上課積極發言,與同學的關系也融洽起來。 
實踐證明,用愛去感化學生,可以使教師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使教育收到實效。 
2.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 
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受“需要”驅動的,這種需要往往表現為一定的價值追求。學生的自我教育活動也不例外。個體的內在需要與價值追求對個體起著指向作用,是個體進行自我教育的驅動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自我教育需要一個重要的、強大的促進因素,這就是個人尊嚴感,尊重自己,有上進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由此可見,在自我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內在需要與價值追求主要源于自尊心與上進心。 
中學生處于少年時期,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是他們的天性。因此,當學生的某些行為舉止受到教師的鼓勵或肯定性評價時,他就會顯得十分高興,因為他的行為表現受到了肯定,自尊心得到了滿足。 
當一個學生受到他人誠心誠意的鼓勵時,他會在內心產生一種自我尊嚴感,他會努力表現出不使對方失望的行為,表現出與受到這種鼓勵相稱的行為。 
我們班生源情況復雜,學生水平差異大,任課教師普遍反映課堂紀律差。我發現學生有違紀現象就對其批評、訓斥,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正在苦惱之際我看到“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數過不改,也徒傷情:獎長易勸,也且全恩”的古訓,便想到了解決辦法。周三下午學校要開例會,臨走前我對學生說:“有人說我們班紀律差,但我知道我們班的同學都很優秀,每個人都能管住自己,不會在教室里亂跑、說話,影響其他同學學習”。會后我匆忙趕回教室,發現整個教室靜悄悄的,大家都在認真的自習。從這以后,我有意識地在教學中運用鼓勵措施,一段時間之后,我們班的班風大為好轉,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明顯提高。 
處在成長期的中學生們,內心希望受到老師的鼓勵、認可,使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因此,他們會萌發一種努力奮發、積極向上的動力,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控制。一個不經意的鼓勵或者表揚,往往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大膽去掉垃圾桶 
教師要使學生由一個受教育者變成一個自我教育者,必須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因此,教師要從根本上把學生當作整個管理過程中與教師平等合作的伙伴,真誠地相信、尊重、理解他們,在班級管理中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打造各種自我教育的平臺,挖掘其潛能,調動其內因,促使他們主動進行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 
以前,我們班學生每天也按時打掃教室,可是教室后邊的垃圾桶周圍一直散落著零星的垃圾,直接影響整個教室的環境。為了給學生創設一個自覺維護教室衛生的平臺,我以此為題召開了一次班會。會上同學們積極發言,提出了很多建議,其中,有一位同學提出去掉我們教室后邊的垃圾桶,讓同學們將自己的垃圾直接扔到校園里的垃圾桶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看到條件已經成熟,我及時加以引導,列舉了這樣做的好處,并以班規的形式定了下來。一個學期過去了,在同學們的自覺維護下,教室衛生保持得很好,一直在全校的衛生評比中獲“優”。 
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我們的管也是為了不管。要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需要班主任善于發現、善于創造相應的氛圍和環境,多開展主題班會等集體性的自我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高度的自覺性和主體意識,從他律逐步過渡到自律,使外在的社會要求,通過學生的自覺接受、親身體驗、實際應用,轉化為學生內在的堅定信念,并形成良好的品質。 
當然,教師在主題班會等活動中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而要恰當地參與、引導,讓每個學生通過自我分析,達到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 
通過“愛心十鼓勵—垃圾桶”的實施,使我更加親近學生、了解學生,班級形成了良好的學風,同時逐漸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當然,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注意總結經驗,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最終目的就是要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用“自我教育”這把金鑰匙開啟素質教育的大門。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色五月婷婷久久综合 |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另类中文日韩 | 在线日本∨a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性爱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