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學生厭學體育的原因和改變方式

時間:2014/4/7
體育厭學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據調查,這一群體的數量近年來呈逐步上升的趨勢。主要是由于他們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的基礎較差,即初中、小學階段未能接受到必要的體育以及他們在個性心理方面的某些缺陷所造成的。因此,研究這一特殊群體產生的原因,應對這一部分學生給以更多的關注和教育,采取必要的手段幫助他們脫困。 
 
一、體育厭學學生的成因 
 
1.在問卷調查中,回答對體育活動不感興趣或不太感興趣的人數比例高達82.36%;回答每周至少參加一次課外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則不足19.5%;而回答平時很少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則為58.38%。由于對體育活動不感興趣導致參加體育鍛煉和練習的次數太少,身體素質與體育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通不過測驗也就不足為怪了。因此,我們認為,個性心理方面的共同缺陷,是造成體育厭學學生體育能力低下的一個重要內因。 
2.體育厭學學生課堂表現調查中,上課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難情緒較大,借故請假較多,完成任務勉強,考核只求及格,課外活動較少參加,沒有喜愛的活動項目,怕出汗等。對上體育課不感興趣覺得學了沒有用的占68.35%;感到教材難度大,跟不上班的占58.93%;感到上課枯燥乏味的占48.35%;教師水平太低的占10.36%。 
3.體育教育狀況調查中,周體育課節數。有2節的占18.4%,1節的占32.5%,無的占49.1%。按計劃授課的占36.84%,放羊式授課的占63.16%,教師給分的占74.32%。 
 
二、矯正策略 
 
1.轉變學校、學生對體育的態度 
從學校來看,認為體育不僅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而且是一個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是改善體育環境、增強學生體質的重要條件,應當重視開展體育;從學生的角度看,體育既可增強體質,提高效率,也可激發學生參與文明、健康、多姿多彩的新生活的熱情,把體育看成與自己健康的身體、文明的生活、高尚的修養緊密相關的內容。從而踴躍參加體育。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轉變學生對體育(身體鍛煉)的各種不正確的態度,使體育成為學生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中小學普遍存在著只注重學生的升學率,忽視體育鍛煉重要性的現象,以致不少學生認為只要文化成績好,體育成績及格就行了,從而使得許多學生對體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對體育學習不僅積極性不高,而且存在著嚴重的厭學思想。因此,首先要重視轉變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2.提高體育課的課堂教學質量 
要提高體育課的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教學方法呆板、機械,學生就會產生倦怠厭學行為。相反,如果教師教學中,語言風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動,精練而帶有鼓勵性,并結合教材,根據課堂實際,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現生活活潑的局面。另外可根據學生好勝心強和興奮點容易轉移的特點,可采用競賽性、多樣的教學手段。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根據教材、學生的特點、器材場地的實際,采用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競爭性的形式和方法誘導學生主動練習、積極練習。如果組織他們進行組與組、隊與隊之間的“迎面接力賽跑”、“團結接力賽跑”,課堂就會出現你追我趕、爭搶上游的活潑氣氛。 
 
3.按照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由于學生家庭、生長發育、興趣愛好、接受能力、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區別對待,因人而異,科學地、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練習密度和強度。 
 
4.加強課外體育活動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既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養成自覺、主動學習習慣的重要內容,也是改變學生厭學的重要手段。從目前的教學情況看,學生對課內教學相對比較重視,而對課外活動重視不夠,缺乏必要的引導和組織,形式單調劃一。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而且還使一些學生把體育課當成了一種累贅,從而導致了厭學傾向的產生。因此,改革體育教學形式,豐富課外活動是引導學生投身體育、培養興趣、戒除厭學行為的重要方面。因此,學校首先應根據體育場地、器械、設備,開設田徑、體操、球類、棋類等各項體育活動。配備有體育專長的教師或學生分工負責,現場輔導,學生可憑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其次是進行課外體育輔導,這是學校輔導體弱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這種輔導是體育課教學的補充。可以完成體育課授課計劃內無法完成的任務,從而大大提高學生體育的能力和興趣。三是學校組建體育代表隊,進行課余體育訓練,這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學校體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選拔具有體育天賦的學生,打破年級、班級的界限,根據年齡和運動項目,組成各個專項體育集訓隊,由體育教師任各集訓隊的教練,逐步形成自己學校體育的傳統。
 
5.注重厭學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是獨立的行為活動,體育課教學有著較廣闊的天地。學生在較廣闊的領域中培養技術、技能,進行各種身體活動、游戲競賽,并通過人與人的頻繁交往。人的興趣、性格和氣質等個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現出來。這對培養和發展良好的個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強調培養和提高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同時,學校的體育活動與競賽應廣泛開展,提倡廣大學生的參與、拼搏、進取精神,使他們成為有用人才。 
 
6.提高教師素質 
學生的直接感覺對象是教師,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全面的。如果教師工作馬馬虎虎,上課松松垮垮,對學生放任自流,講課精神不振,就會誘發學生對體育產生厭學行為。因此,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樹立強烈的教學事業心。同時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刻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有著直接而強烈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對學生關心、愛護和體貼。此外,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解,準確、熟練、輕松、優美的動作示范,可引起學生對動作的直接興趣,使之產生躍躍欲試之感。因此,教師較強的業務能力和優秀的心理品質,是獲得威信、密切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的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有助于厭學體育的學生轉變態度,改消極怠工為積極參與。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不斷改進體育課的教學方法,切忌“滿堂灌”,多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同時也要避免運動教學走過場或只重學生技術,而不顧學生實際鍛煉的情況。其次要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提供足夠的設施,使每個學生有條件、有興趣、有可能參加運動。最后學生要主動、積極地參加運動,這對提高運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中,學生在做練習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指導。多給予鼓勵,盡量避免學生單純站在運動場上。所以,學校體育要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關鍵就是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從而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潛能,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的體質。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日本韩国欧美人人澡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播放国产99re | 久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