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讓學生人格在美術的熏陶中完善

時間:2014/4/3
近年來,一些事件反映學生缺乏健全人格、人文素養。大家對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的“硫酸潑熊”事件肯定記憶猶新,它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傷熊”事件已由事情的本身轉向了對其教育的反思上。據劉海洋的母親說,他從小不看電視,不出去玩,—天到晚看書、學習,也沒有看過多少人文書籍。還有2000年浙江省金華市一名中學生不堪學習壓力而殘殺母親的事件等等。這些事例深刻地反映出人文教育缺失的嚴重后果,多數學者認為在當前學校中,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方針落到操作層面上仍存在很多問題,對學生的評價仍以語、數等所謂的“主課”為主,但卻忽視了學生情感、審美、自理能力、社會合作等人文訓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常會發現學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藝術的美;對事物缺乏興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對成就感、自尊心的體驗;缺乏對親情、人性、友情的體驗等。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認識美術教育中的人文內涵 
 
關于人文,人們平時談的已經很多,但是不是他們都了解人文的內涵?是不是美術教師都很清楚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呢?美術課的教育教學又怎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出美術課程的人文價值呢?我認為必須首先認識人文的內涵及美術教育中的人文特性。 
1.古代對“人文”的定義。在我國古代,“人文”是《易》學名詞,《易·賁象》中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度;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文”與“天文”相對,這里的“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帶有規范家庭、社會、國家各種人際關系的倫理概念。因此,中國古代的人文教育是以倫理道德的教育為核心的。 
2.西方古代對“人文”的解釋。在歐洲,古羅馬時期的哲學家西塞羅在其《論雄辯家》一書中首次把humanitans(人文精神)列為一個辯論者的基本訓練項目,并認為“humanitans”是指一種能夠使個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14世紀,意大利詩人彼特拉又提出了人文主義(humanism)的理論,后來就成了文藝復興時期“高度重視人和人的價值觀的一種思想態度”。人文主義以人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注重人對于真與善的追求;重視人的價值。20世紀以后,伴隨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蓬勃發展,“人文”一詞又專指與科學相對的文史哲等一系列非實證性的學科和事業,它主要是培養人的內在的道德素質的學問。由此可見,盡管東西方的學者對“人文”的解釋有文化背景上的差異,但其基本精神內核是相通的。“即人文是指區別于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人與社會的事物,其核心是貫穿于人們的思維與言行中的信仰、理想、價值取向、人格模式、審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美術課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課程,在多藝術門類、多學科綜合的美術教育中,通過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情感、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科學的連接達到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的尊重、關懷、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與發展。美術教育是充滿“人文關懷色彩”的學科,是學校進行美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徑。 
 
二、了解美術教育中的人文體現 
 
將人文性確定為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將改變美術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學習和訓練的教育觀念,從而幫助學生通過美術的學習更好地汲取不同時代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不斷發展其在美術文化學習過程中的人文素養。我認為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審美感受能力,體現在它的思維和表達方式的獨特性。美術活動中需要形象思維、發散思維,需要直覺、頓悟和靈感來進行藝術創作的實踐,這正是人文學習所需要的思維和表達方式。 
2.學習相關的美術知識,體現在它與審美活動緊密相聯。學生在各種美術活動中培養起了藝術的鑒賞力、高尚的審美情操和修養,這正是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所需要的人文情感。其次需要學習美術史論方面的知識。 
3.具備審美態度,體現在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各種信仰、理想、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這些正是人文精神的反映,通過美術學習,能使學生獲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人文素養。 
4.積累審美經驗,體現在美術對人的全面發展所起的作用。在美術學習中學生的內在思想和情感可得到充分的表現,進而發展其個性,因此美術學科同其他的人文學科一樣,對人性的完善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三、實施美術教育中的人文培養 
 
1.創設情境,激發人文情感。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需要人的高尚的情感與之平衡。因為情感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中的一個基本特征。注重文化情境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的含義;二是能幫助學生通過美術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會的人文和科學特征,兩者相互依存。為此,我在美術教學中特別注重創設美的情境,營造審美化的課堂,以美的形象(教師儀表大方得體)、美的語言(適合學生心理,富有親和力的語言)、美的作品(名家名作、教師范作、學生優秀習作)、美的課件、美的教學手段等來打動學生、感染學生,以此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并將情感內化為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動力,從而激發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感受到美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勤動腦、多動手,就能創造生活中的美。 
2.活動激趣,體驗人文情感。新的美術課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它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游戲的方式,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個性的張揚。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愛玩好動,注意時間短,形象思維較發達。因此在教學中,我適當地模糊學科界線,以跨學科、多種活動相結合的形式營造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讓其在輕松愉快的美術活動中體驗美術的人文情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適時增加學生習作的彈性,可以讓學生用筆畫、也可以用一些學生自己喜好的方式表現。這樣不僅兼顧了各類學生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和個性的張揚,在最大限度上激發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并將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和學習動力,讓學生在美術的學習活動中真正地、深入地體驗到美術人文文化的情趣。 
3.自主學習,發展人文素養。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自主性,同學之間的合作性。在活動中我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體性與創造性,讓其不斷體驗美好的生活、人性的完善和親情、友情的珍貴,從而陶冶自我的審美情操,發展自身的人文素養。更為其今后的成長道路樹立了正確的道德修養觀念和價值取向目標。 
 
四、發展美術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當代社會,人們對過于重視科學教育而忽視人文教育所造成的不良現象,開始予以積極的反思,在科學中也開始注意滲入人文精神。正是因為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的結合才獲得巨大的成功,人們在閱讀中,不僅對科學發展的史實了然于心,,而且還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人文精神的震撼。現代美術教育的理念是跨學科的美術文化課程,同樣我們也可以利用各種途徑、方法、手段來拓寬、發展美術教育中的人文教育。這就使學生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使他們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并具有文明感、歷史感和責任感,也就是我們美術教育不斷追求的人文精神。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價值、道德、尊嚴、個性、教養、生存狀態、智慧、美、愛、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內蘊于不同歷史、不同國度的藝術家所創造的美術作品中。 
總之,美術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人文素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是一個在美術學習中逐步積淀的過程,這需要老師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終以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為本,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相信不久的將來,人文精神的培養與教育必將成為教育教學的改革主流之一。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日韩高清乱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亚洲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a 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