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動力系統的結構
時間:2014/4/3
一、學習動力系統的結構
關于學習動力系統的結構,最早可追溯到對于學習動機的研究,許多心理學家對此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構建了自己獨有的理論。學習者積極學習行為的內在驅動力量是多方面的,其結構也具有多維性。我們認為,對于學習動力系統,應予以全面考察。從全面的角度深入考察,我們會發現,學習動力系統實際上具有多重結構。學習者所處的層次不同,其學習動力系統結構也就不同。作為新時期的學生,需要立志成為一位積極主動的、持續自主的學習者。自主學習者的學習,應該著重于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自我導向、自我設計、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高效率的學習,它具有自發、自由、自律特征,能使學習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得到充分發揮。而自主學習活動的發起、持續維持及其成效的取得,都必須以具有充足的學習動力為條件。要使學習活動具有充足的動力,就必須構建起作為自主學習者的學習動力系統,并努力使其保持螺旋遞進持續運行態勢。
二、自主學習動力系統的結構及其解析
自主學習動力系統,是由積極學習行為的引發因素、核心因素、調節因素、主導因素、規范因素、支撐因素等按照一定關系組合而成的一個功能系統。而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引發因素、核心因素、調節因素和主導因素。學習需要是引發學習動力最原始的因素;學習動機來源于學習需要,對于學習活動起著最直接的推動作用,是學習動力的核心因素;情緒情感和意志對于學習積極性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是學習動力系統中的調節因素;而學習活動,總是要追求實現一定的目標,學習目標主導著整個學習活動的進行。
1.學習需要
學習需要是學習需求在人腦中的反映。如個體對知識、技能等的需求,反映在頭腦中,就形成了個體的學習需要。這種需要往往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望等形式表現出來。學習需要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源泉。學生之所以進行學習活動,源于各種需要的推動。可以說,沒有需要,就不可能有積極主動的學習行為。因此,在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系統結構中,學習需要是其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只有產生自主學習的需要,才能引發其自主學習行為。
2.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們進行學習的直接原因和內部動力。它一般不會單獨存在,而是以學習需要和學習誘因兩種因素為必要條件而存在的。學生的學習活動,往往由需要激活。學生學習動機的產生,不僅由需要這種內部條件激起,而且也可由外部刺激引起。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外部刺激,我們稱其為學習誘因。學習誘因對于學生學習活動的作用有正向與反向之分,即正誘因和負誘因。正誘因是指驅使學生趨向或接近目標的誘因;負誘因是指回避、逃避目標或致使學生遠離學習目標的誘因。
一般意義上講,學生的積極學習行為,是內外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即學習需要和學習誘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學習需要和學習誘因是引起動機的必要條件。學習需要的作用體現為一種“內部推動力”,而學習誘因的作用則體現為一種“外部拉動力”,雖然,“推”與“拉”作用在不同個體或同一個體的不同方面表現和效果各有不同,但一般情況下,是“推”與“拉”綜合作用于學習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學習動機決定著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方向,是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系統中的核心要素。學生只有具有自主學習的動機,才能推動其產生自主學習的積極行為,為滿足自主學習的需要提供條件。
3.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習中學習者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學習目的是學習活動的普遍性的、統一性的、終極性的宗旨或方針,而學習目標則比較具體,是某種行為活動的特殊性的、個別化的、階段性的追求或目標。因此,就一般情況而言,學習活動目的的最終實現有賴于一系列具體學習活動目標的實現,而學習目的內涵的精神實質則貫穿于各個具體目標之中。
人們經常說,沒有目標的學習像是飯后散步,而有明確目標的學習像是運動會上賽跑。這很形象地說明了學習目標對于學生學習的主導作用。而不少實驗研究也表明,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比沒有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安排、學業成績提高都會產生更積極的影響。羅思科和比林頓在一項研究中,讓學生在計算機屏幕上讀一篇27頁的說明文,每讀一屏幕材料時,對一部分學生總是提問專用名詞,對另一部分則總是提問技術性術語,同時在聽到一聲響時還要按一下空格鍵。結果表明,兩部分人都對所提問題那部分予以著重閱讀,測驗成績也好,而對另外部分反映較慢,成績也差。由此,他們認為,學生對教材中預期要問到的部分(預期目標),會有更好的結果。據這些研究分析,明確學習目標之所以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其根本原因在于學習目標對于學習行為的特殊功能所致。學習目標具有兩項特殊功能:第一,導向功能。明確學習目標,可使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活動具有確定的方向,從而提高其對于與學習目標相關的學習任務的注意程度,并把自身的學習注意力集中在學習目標上。第二,先行組織功能。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起到先行組織者的作用,即能幫助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整合,使其整體地被納入到原有認知結構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如前述,學習需要只是一種潛在的學習行為動力,而當主體意識到外部環境中存在某種滿足學習需要的目標或誘因并采取行動時,學習需要就可轉化為現實的學習行動。
由上述可知,學習活動的目標指向非常重要。在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系統的整體結構和運行實踐中,學習目標是主導性要素,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學生只有自己確定目標,按照目標所確定的方向積極從事學習活動,并以此作為學習行為的自我監控標準,最后達成學習目標,才能滿足自主學習的需要,推動自主學習活動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4.學習動力系統的調節因素
在完整的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系統結構中,起調節作用的因素包括學習情緒情感、意志和學習反饋。情緒情感,是學生學習動力系統中最為復雜的、最不穩定的影響因素。它對于學習活動的調節作用,表現在其推進學習活動的進程之中。第一,調節學習行為的激活水平。情緒情感可為學習活動提供必要的能量,對學生進入心理激活的學習準備狀態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第二,調節學習行為的啟動與維持。積極而又強烈的情緒體驗,能影響學生積極學習行為啟動的速度與強度以及持續維持時間的長度。第三,直接影響學習活動的結果。一般地講,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適當的學習激情、良好的心境、飽滿的熱情,是學習的重要心理品質,情操是推動學習的強大動力,是一個人取得學業成就大小的先決條件,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則是學業上取得較大成就的重要因素;而消極低落的情緒則會使學生陷入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之中,使學習效果大受影響,甚至造成學習功能的抑制或退化等。第四,左右學習活動的整體精神風貌。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這里,孔子將學習分為三個不同層,即“知學、好學、樂學”。其中,樂學是最高層次的學習,是學習的理想境界。人們只有進入到樂學境界,才會學而不厭,自強不息。這里的樂學,就是一種健康、積極樂觀、主動而又自覺、情緒飽滿的學習狀態,它其實是以學習的情緒情感為實質內涵的一種精神風貌,這種學習中的精神風貌無疑會受到情緒情感的左右。
學生的學習動力系統,呈現出螺旋遞進持續運行的特征。在這當中,每一輪循環的運行結果,都會反饋到學生自己的頭腦中,從而對其進一步的學習活動帶來相應的影響,對其學習動力起到相應的調節作用,或抑制,或維持,或增強。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系統,由引發、核心、調節和主導等四個基本因素按照一定結構關系組合而成。其中,學習需要是最原始的引發因素,學習動機是核心因素,情緒情感和意志是調節因素,學習目標是主導因素,它主導著整個學習動力系統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