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及行為偏差

時間:2014/4/2
人的生理發展與心理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里,生理發展與心理發展的速度是相互協調的,因而使個體的身心能處于一種平衡、和諧的狀態。但初中階段是人類個體生命全程中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初中生的生理發育十分迅速,在2-3年內就能完成身體各方面的生長發育任務并達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發展的速度則相對緩慢,心理水平尚處于從幼稚向成熟發展的過渡時期,這樣初中生的身心就處在一種非平衡狀態,引起種種心理發展上的矛盾。 
 
一、生理變化對心理活動的沖擊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現了急劇的變化,這必然給他們的心理活動帶來巨大影響。首先,由于初中生身體外形的變化,使他們產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們也希望盡快進入成人世界,希望盡快擺脫童年時的一切,尋找到一種全新的行為準則,扮演一個全新的社會角色,獲得一種全新的社會評價,重新體會人生的意義。就在這種種新的追求中,他們感到種種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對異性產生了好奇和興趣,萌發了與性相聯系的一些新的情緒情感體驗,滋生了對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開表現這種愿望和情緒,所以,體會到一種強烈的沖擊和壓抑。 
 
二、心理上成人感與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動往往處于矛盾狀態,其心理水平呈現半成熟,半幼稚性。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現出種種心理沖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與依賴性 
由于初中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成人感,進而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們對一切都不愿順從,不愿聽取父母、教師及其他成人的意見,在生活中從穿衣戴帽到對人對事的看法,常處于一種與成人相抵觸的情緒狀態中。但是在初中生的內心中并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只是依賴的方式較之過去有所變化。童年時對父母的依賴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初中生對父母的依賴則表現為希望從父母處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護。 
2.閉鎖性與開放性 
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漸漸地將自己內心封閉起來,他們的心理生活豐富了,但表露于外的東西卻少了,加之對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滿意,又增加了這種閉鎖性的程度。但與此同時,他們又感到非常孤獨和寂寞,希望能有人來關心和理解他們。他們不斷地尋找朋友,一旦找到,就會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閉鎖的同時,又表現出很明顯的開放性。 
3.勇敢和怯懦 
在某些情況下,初中生們似乎能表現出很強的勇敢精神,但這時的勇敢帶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特點。這是因為,首先,他們在思想上很少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和束縛,在主觀意識中,不存在著過多的顧慮,常能果斷地采取某種行動;其次,由于他們在認識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經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危險情景。 
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初中生們也常常表現得比較怯懦。例如,他們在公眾場合,常羞答答,不夠坦然和從容,未說話先臉紅的情況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見的。 
4.高傲和自卑 
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確切地評價和認識自己的智力潛能和性格特征,很難對自己做出一個全面而恰當的估價,而是憑借一時的感覺對自己輕下結論。這樣就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當。幾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幾次偶然的失利,就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無能透頂而極度自卑。這兩種情緒往往交替地出現于同一個初中生身上。 
5.否定童年又眷戀童年 
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隨著身體的發育成熟,成人的意識越發明顯。他們認為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應該與幼小兒童的表現區分開來,力圖從各個方面對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從興趣愛好到人際交往方式,再到對問題的看法,他們都想抹去過去的痕跡,期望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出現于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在否定童年的同時,在初中生的內心中又留有幾分對自己童年的眷戀,他們留戀童年時那種無憂無慮的心態,留戀童年時那種簡單明了的行為方式及宣泄情緒的方法。 
 
三、初中生易出現的心理及行為偏差 
 
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心發展失去了平衡,感受著許多心理沖突和壓力,處于各種心理矛盾的包圍中,如果這些矛盾不能得以順利解決,就可能在情緒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為等方面出現種種問題,甚至出現較嚴重的心理及行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 
1.心理生物性紊亂 
心理生物性紊亂主要表現于主體對自己身體體能的異常關注及對某些正常疾患的過分夸大。在初中生中,常存在上述情況。這些初中生或者感到他的心臟或消化等系統極為不適,例如感到在他的呼吸道中突然生長出腫物,而導致呼吸不暢;或者將一些常發的小病(如鼻塞、腿部肌肉抽筋、胃的輕度不適等)嚴重夸大,而使他們真的無法忍受;也有人表現為由于對自己身體的某些特征不滿意而產生極度焦虛,如某些女生認為自己胸部過平而懷疑自己的性別,男生也有類似的情況。這種青春期心理生物性紊亂的嚴重性在于,它不僅僅是主體在心理上構想出來的疾病或癥狀,而且伴隨著真切的生理上的感覺和反應,看起來就像真正患病一樣,但卻檢查不出任何疾病,嚴重影響初中生的學習及健康。心理學家認為,產生這種癥狀的重要原因是,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生理上所發生的劇變,身體內外的變化及性機能的出現,使他們在猝不及防的同時,將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到自己的身體上。 
2.自殺的傾向及行為 
自殺的傾向和行為在童年期以前是極為少見的,從青春期開始直至青年期呈直線上升趨勢。西方心理學家的調查表明,自殺的傾向與行為多始于15歲,這以后增長的比率極快。美國的統計數字顯示,在15至19歲青少年死亡的原因中,自殺是排在事故、癌癥、其他疾病、被殺之后的第五位原因。在自殺的傾向與方式上,存在著男女差異,女性多采用消極的自殺方式,如吃大劑量的藥物或服毒;而男性多采用主動的自殺方式,如用手槍自射或自縊等。男性所采用的方式比較徹底,多能完成自殺;而女性一般只是表現出有自殺的傾向和舉動,但許多時候卻不能完成。在男女兩性青少年中有自殺企圖和實際完成自殺行為的比例為100/1。少年自殺的具體原因很多,如:懷孕、學業失敗、與父母發生沖突、被同伴拒絕、被社會排斥、違法犯罪后的恐懼,也有人是出自于浪漫的想法。但不論具體情況如何,有一條根本的原因,就是少年期需面對的困難和煩惱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積累起來而導致心理崩潰,有人則想用自殺的方式來解脫。
3.青春期精神分裂癥 
青春期精神分裂癥,雖然相對來說發病的比例較少,但從15歲開始,發病率明顯增多,到青年期達到高峰。青春期精神分裂癥的后期癥狀很明顯,主要表現為,思維紊亂、歪曲現實或脫離與現實的聯系、不能控制情緒以及人格混亂等。在真正患病前,常表現出先兆,如:社會行為退縮、交往困難、敏感固執、戒心過多以及缺乏幽默感等。青春期精神分裂癥出現的原因主要是遺傳因素所致,調查表明,同卵雙生子均發此病的比例為50%,異卵雙生子均發此病的比例為12%,兄弟姐妹同時發病的幾率就更低了。但這種遺傳因素之所以到青春期方發生效應,還是由青年期個體所具有的特殊的身心特點所決定,這個年齡的個體最易感受壓抑、挫折和焦慮,而消極情緒的長期積累則是導致精神分裂癥的重要原因。青春期精神分裂癥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患者常有些對性的妄想,這與青春期性機能的迅速發育有密切相關。 
除上面所列的這幾項心理及行為上的偏差外,其他一些心理疾病,如:神經官能癥、躁狂病、抑郁癥以及各種病態人格在這個年齡階段的發病率也顯著增多。所以,對初中生的心理、情緒及行為問題及早發現、盡早調整和醫治,對他們身心的正常發展將具重要意義。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 | 日本高清有码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制服丝袜 |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线观看人 | 中文字幕婷婷日韩欧美亚洲 | 青娱乐极品视觉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