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學生責任教育的切入點與著力點

時間:2014/4/2
“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青少年的責任意識如何,不僅直接關系到個人自身的發展,而且關系到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新時期,加強青少年公民責任教育意義重大,既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需要,也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的戰略性課題。 
 
一、責任教育的切入點 
 
責任本身是有層次性的,責任意識生成是從責任認知到責任意志確立、從責任情感升華到責任行為履行的動態過程。青少年主體對責任的體認也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是一個由對自己負責到對他人負責,由對家庭負責到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對人類負責逐漸擴展、遞進和升華的過程。其中生命責任是最低層次的責任教育內容,對個體生命和自我行為負責是責任認知的起點和基礎;行為責任是第二層次的責任教育內容,對家庭和他人負責是責任實現的擴展;成才責任是第三層次的責任教育內容,對國家和民族負責是責任行為實施的遞進;回饋責任是最高層次的責任教育內容,對社會和人類負責是責任情感的升華。 
1.對個體生命和行為負責的責任教育 
(1)關愛生命的責任教育。關愛生命是一種責任,承擔和履行這種責任的過程,就是發掘生命意義和探索生命價值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生命是個體生存與發展的前提,生命意識是人作為一種生命存在的自我意識,珍惜生命是履行人生責任的前提和基礎。生命責任教育是關于生命的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及關愛生命行為的教育,旨在培養青少年珍惜生命的責任情感和行為意志,增強“個體對自我生命的體認、肯定、接納、珍愛,對生命意義的自覺、欣悅、沉浸,以及對他者生命乃至整個生命世界的同情、關懷與鐘愛。”這是教育的本真意義,也是生命責任的真諦所在。應著眼于青少年內在動機的情感體驗,教育他們懂得自尊、自愛、自重,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追求生命質量的完善,提升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2)對自身行為負責的責任教育。引導青少年對自己負責是責任教育的起點。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人,最基本的要求是對自己負責,進而才能談到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和對國家負責。責任認知是責任實現的關鍵和基礎,沒有對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的認識,就不可能自覺和持久地去履行責任。青少年責任情感的提升、責任意志的鍛煉、責任行為的矯正、責任能力的培養,都基于個體對自我責任的認知。責任認知教育主要包括引導青少年明確自己的地位、權利和應盡義務,培養對個體責任角色的認同感和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生態度,使他們懂得對自己的行為選擇及后果負責,產生因履行責任的自尊、自豪、愉悅情感和因逃避責任的羞愧、內疚、自責感情。在此基礎上,加強責任承擔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責任感受能力、責任意志能力、責任自覺能力和責任踐履能力等。 
2.對家庭和他人負責的責任教育 
(1)感恩意識教育。感恩意識是指人們感激他人對自己給予過幫助所施的恩惠并設法報答的內在心理要求,是一種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中的基本道德行為規范。感恩意識以恩情為基礎,以回饋為內在心理動機,以報答為外在表現形式,學會感恩,有助于個體健康人格的發展,有助于增強家庭成員對家庭的責任感,有助于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感恩不僅僅是對恩情的簡單回報,更是一個人的責任意識和精神境界。青少年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才會懂得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才會體會國家、社會與他人的培育之情,從而形成一種感恩的心態、品德和責任,進而外化為感恩的行為。應通過實施識恩、知恩、感恩、報恩乃至自覺施恩的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感恩責任意識,用心體諒父母的艱辛和他人的善意,體會社會的恩惠和自然的恩賜,“體驗人與人之間利益相關的現實狀況,深刻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協調的必要性,切實感受到自己所擔負的道義上的責任,從而萌生責任動機,履行自己的責任。”努力把孝心獻給父母,把關心獻給他人,把愛心獻給社會,把誠心獻給祖國。 
(2)“關心”責任教育。關心與責任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學會關心有助于責任感生成,能增強人的責任感和自覺意識。1998年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的主題被定為《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強調21世紀的教育要倡導“全球的合作精神”,教育青年從關心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來,學會關心他人、社會及各個方面,培養新一代公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責任感。學會關心即是學會相處并在相處中體驗責任、生成責任,本質上是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集體、人與自然等之間關系的認同,包括“關心個人、他人、群體、全人類;關心社會、經濟、生態、全球生存環境;關心真理、知識、學習等生存技能及其人道取向。”引導青少年把自己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幸福融合在一起。 
3.對祖國和人民負責的責任教育 
(1)理想和成才責任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為祖國富強和民族振興而奮發成才、樂于奉獻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是責任意識的最高層次和責任情感的升華。理想是人生發展的內驅力,是實現責任的牽引力,任何理想的實現都有明確的責任相伴,依賴于每一個具體的責任的實現,可以說,培養青少年崇高理想的過程也是提高其責任能力的過程。青少年在未來將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只有努力成長為志存高遠、追求真理、勇于創新、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回報祖國、回饋社會。加強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責任教育,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公民素質教育的全過程,“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熱愛祖國與服務人民的強烈的責任感,并轉化為立志成才的動力。 
(2)愛國和奉獻責任教育。愛國主義是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其核心是視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完整,心系民族的命運和祖國的前途,愛國主義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是國家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提高當代青少年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思想基礎。青少年只有在情感上認同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祖國,才能增強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積極貢獻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培育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銳意改革、勇于創新的時代精神,引領青少年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強化對國家和社會制度的認同感,正確對待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明確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自覺把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統一起來,不斷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4.對社會和人類負責的責任教育 
(1)回饋社會的責任教育。人是社會的產物,脫離社會和國家,個人是無法生存的。社會責任是人生責任的核心和靈魂,人不僅是自然存在,更是社會存在,個體的生存和發展是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人生價值的實現是以社會整體利益的發展為基礎的,個人的全面發展必須以人類的全面提升為平臺。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和諧共生性,規定了人在社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必須遵守共同的社會道德規范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引導青少年在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過程中認知并履行對他人、對社會所應承擔的職責和義務,是責任行為付諸實踐的重要環節。高度的回饋責任感是道德行為的內在動力,一個人只有深刻地認識到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依賴于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每個公民的共同努力,才會增強責任感。 
(2)生態文明責任教育。人的社會性是建立在人的自然屬性基礎之上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沒有自然界就沒有人本身,人無法離開一定的生態環境,必須同自然進行各種不間斷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并通過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來滿足自己的需要。生態環境與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永恒基礎,也是構成社會和諧的基本因素。環境意識成為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珍惜資源是現代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青少年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加強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教育,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環境倫理觀和生態文明觀,充分認識自然界各種物種的存在理由,承認自然的應有價值和對人類和諧發展的必要性,理解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資源的重要性,形成有利于提高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的健康、文明、勤儉、節約的消費方式,使人的全面發展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統一起來。 
 
二、青少年責任教育的著力點 
 
1.將責任認知教育融入素質教育中,著力增強針對性 
針對青少年群體的不同年齡成長階段的心理特征和責任意識生成規律,循序漸進,分層次實施責任教育內容,各層次之間既要互相銜接,有機結合,又要由淺入深,逐步深化,引導青少年由較低層次責任認知向較高層次回饋責任實施方向發展。如小學階段著重進行生命責任教育、生態責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使青少年深刻認識責任對于一個人自身的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誘導和啟發責任意識的生成;中學階段著重開展行為責任教育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側重于公民知識的傳授、責任意識的培養和責任行為的鍛煉,引導青少年用自己的心靈去理解生活、切身體驗各種責任,逐漸領悟自己作為一個社會人的真正內涵,明確自己對他人、社會及人類應負有的道義上的責任,養成主動承擔責任而不逃避責任的自律習慣;大學階段著重開展成才責任教育和回饋責任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權利與義務、民主與法治、自由與民主的辯證關系,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懂得承擔好自己的職業角色和社會角色職責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形成成才責任動機,并內化為忠于祖國、獻身社會、關心他人、完善自我的責任行為。 
2.將責任行為鍛煉滲透于實踐活動中,著力強化參與性 
責任感不僅是一個主觀范疇,也是一個實踐范疇,是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確立過程和行為實踐過程的統一。責任意識在實踐中得以逐步提升和強化,青少年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深化對自己應承擔責任的認識,產生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動機。社會實踐活動對于促進青少年了解國情、認識社會、增長才干、奉獻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責任教育的本質是實踐的,應將責任行為鍛煉融入社會實踐中,讓青少年走出校園,深入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及早地認識個體在社會中的責任角色,學會負責、學會選擇,養成履行公民義務的習慣,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社會參與機制,為青少年提供履行責任的親身體驗、獨立探索、自主選擇的機會,磨練他們的意志,砥礪他們的品格,促進知、情、意、行的相互轉化,引導他們將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起來,把樹立遠大的理想同時代的要求統一起來,把實現自身價值與報效祖國統一起來。 
3.將責任意識培養貫穿于家庭、社會和學校中,著力提高實效性 
青少年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應整合各種教育資源,著力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格局。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學校,是責任教育的基礎,應建立家庭成員之間民主、平等、和諧、尊重的溝通氛圍,從小培養青少年的主體意識和對自己行為后果負責的意識,增強責任感培養的針對性。學校教育是人生中有目的、有計劃接受教育的主場所,是責任教育的關鍵,應發揮在青少年責任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通過系統的教育向學生傳授現代公民應具備的政治、經濟、法律、倫理道德和社會生活準則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側重于公民責任意識的啟發和責任行為能力的提高,使青少年明確責任與理想、責任與能力、責任與法紀、責任與成才之間的關系,促進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實踐創新素質的和諧發展。社會教育是責任教育的繼續,影響青少年終生的發展,青少年責任感的培養同環境的優化息息相關,營造以盡責為榮、不負責任為恥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建立賞罰分明、公正合理的制度,使一切不負責任的行為因不可逃避的“責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制,才能使青少年實現從責任“他律”到責任“自律”意識的覺醒和內化,從而激勵他們自覺履行社會義務,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 久久久亚洲综合久久久久87 | 午夜亚洲人人精品一区 |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欧美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网站 |